首页 百科知识 别拿本性当借口

别拿本性当借口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廉洁自律似乎越来越成为对官员的要求。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人的经济目标,甚至就是人的本性,但是,你千万别拿本性当借口,一定为自己的心加把锁,远离贪婪。这座名叫“明心寺”的寺院就是一个叫释妙法的和尚用了35年工夫一个人凿建出来的。在领导看来,一个人格卑微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值得信赖并可以委以重任的员工。

廉洁自律似乎越来越成为对官员的要求。其实不然,每一个人,包括公司的主管和普通员工,都有面对物质利益的时候,都需要一种自律的精神境界。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欲望的人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问题在于我们要学会把握需求与欲望的平衡。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人的经济目标,甚至就是人的本性,但是,你千万别拿本性当借口,一定为自己的心加把锁,远离贪婪。贪婪往往是一个人人生毁灭的导火线。真正具有自律心态的人,往往是具备一种谦虚的心态,并常怀感恩之心。

欲望人人都有。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动力。即使是和尚,也有自己人生的欲望。2008年底,我应邀到美的集团的高层管理培训班上讲学。返程的飞机上随便翻看《中国民航》杂志,其中严阳先生写的《一个人的寺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记下来的内容大致如下:

福建连江县的入海口处有一个叫“壶江村”的小岛,在岛的旗山上有一座寺院。寺院凿山而建,每间殿堂都大小不一,洞中有寺,寺中有洞,层层叠叠,错落无序。这座名叫“明心寺”的寺院就是一个叫释妙法的和尚用了35年工夫一个人凿建出来的。

他不是本地人,跟着叔叔做泥瓦匠到了壶江村岛上。开始修“明心寺”的时候,他还没有出家。那年他35岁,偶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山洞,洞口很小,洞很深,最深处有一座观音菩萨的塑像。这时一个声音在洞里响起:如果你有信心,会比我做得更好!

梦醒后他一直在想这件奇妙的事,向村里打听,知道旗山上有个洞叫白土洞,他在陡峭的山崖上找到了那个洞。他决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在山下搭建了一个竹棚,把老婆孩子安顿在那里,就算安了家。每天背着斧凿工具在这里凿山开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是“文化大革命”也没有停下来。

白土洞终于有了规模,他在那里偷偷地供了菩萨画像,每日磕头供奉。同样信奉观音菩萨的妻子有一天对他说:你自己这么瞎念经算什么入佛门,不如找个寺院皈依好了。他想了想,便去了附近的梵音寺。寺里的住持收留了他,赐法号释妙法。就这样他真的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尚。一年以后,他回到了壶江。妻子本以为他皈依做个在家修行的居士,没想到他真的出家当了和尚,于是跟着刚好出嫁的女儿去了福州,这让他很欣慰。他继续凿山修寺,终于有了规模,也有了影响。

1980年,县宗教局正式把这座寺院命名为“明心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一面诵经念佛,一面继续凿山开洞。岛上的居士们络绎不绝地来这里烧香拜佛,都称他“师父”。他心里很受用。“明心寺”开始变得有名起来,一些外地的游客也来参观,并称他是当代“愚公”。

2004年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通知他去北京开会,这让他很意外。居士们都说这是骗局,劝他别去。可他还是去了。不过直到从北京回来,他还是没搞明白,是谁请他去参加那个“全国百名当代创业精英”大会的。反正自此以后,他经常收到一些文件,有“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请他当理事的,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请他当客座教授的,有“中国精神文明大典”说他得了个人业绩“金奖”通知他去领奖的……释妙法没念过书,也没有上过佛学院。这些盖着红色大公章的东西让他兴奋莫名。为了让大家分享这些快乐,他决定把这些代表着“荣誉”的文件复印,放大,加框,挂到墙上。

有一天,岛外来了两个记者。看到这些悬挂着的“荣誉”后告诉他,“这些都是骗人的把戏。”这句话让他很不安,他觉得这样一来,他在居士们心中的形象会一落千丈。

记者问他:“师父,您作为一个出家人,为什么会在寺院里贴这些俗家人才在乎的东西?”

这个问题让他的心跳得很厉害。沉默了好一阵,他终于抬起头说:“我承认,这是我性格里的缺点。”

这个故事之所以给我如此深刻的记忆,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欲望真的人人都有。即使是出家的和尚,也有不能免俗的荣誉感,也有精神被欺骗的时候。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

我们一直强调做事先做人,无论是敬业、诚信还是忠诚,都以基本的人格作为保证。在领导看来,一个人格卑微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可以信赖和重用的员工。自然的,一个自私自利、被利欲蒙蔽眼睛的人在个人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特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往往会牺牲后者而满足自己的一己之利。

很多人都说不清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金钱越来越着迷,在不断追逐高薪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觊觎着薪水以外的收益。当个人这种追逐利益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甚至到了让周围人指责的程度时,他们往往会找出一个老旧却又显得冠冕堂皇的借口:

我有老婆有孩子,整个家就靠这么点儿工资怎么生活?

难道真的不能生活了吗?看来,这里一定有什么我们没弄清楚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叫三儿的穷鬼,身无长物,衣不蔽体,一日里能弄到别人丢掉的半个炊饼已经是美味佳肴。可巧,这天一早,就在栖身的大门洞边,他捡到了十枚硬币。这下他乐坏了,走路开始晃,腰板也挺得比以前直了,感觉自己完全是个有钱人。怪不得戏文里说“有钱人走路大甩膀,没钱人走路躬着脊”,这有钱了就是不一样,什么三儿,得改口叫三爷了。

和三儿相反,就在三儿住的大门洞里,原来住着真正的有钱人贾大。不过,贾大上个月因为一大宗生意投机不成赔了钱,觉得再没有翻身的本钱简直就没法活下去了,一时想不开就跳了河。

在领导看来,一个人格卑微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值得信赖并可以委以重任的员工。

以前,这则故事是用来嘲讽那些看不清自己身价的人,现在我们从中却也隐隐感到,其实,所谓生活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如果仅仅对以工作换取薪水的目的来说,倒不如把生活(Life)这个词换成生存(Survival)或者欲望(Desire)来理解,更容易弄清你真正的需要。因为后面的两个词是可以用具体的货币量来衡量的,而对生活则不能。

很多有学问的老师或者教授会给出严格的解释,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存,什么是欲望。而对一只狗来说,不用上那么多理论课也会明白:得到一根骨头就意味着生存,要求上面能带着残肉就是欲望。对工作着的人来说,仔细算算每个月为了维持生存的支出又占了薪水的多少呢?其实大部分钞票都被放在了保证我们生存之外的地方,那些地方能让我们觉得生活得更有质量。

生存的底线对一个职场中人来说是完全可以被满足的,但是欲望却永远没有尽头。所以,一个好的员工,一个人格高尚、品质优秀的员工会一直坚守这样一条准则:非己勿取。在欲望与道德之间,他们严格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决不会为欲望所左右。因为他知道:当一个人千方百计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时,没有人会嘲弄,没有人会鄙夷,甚至会有人主动给你更多的机会,让你重新走向成功。但是人类欲望的特点是无限性,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的无限性推动着人们不停地去追求。“知足而不满足”可能是人生应取的一种态度。从这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说,欲望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如果人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满足欲望的追求,社会就无法进步了。但是当一个人追逐自己欲望的时候,哪怕超过一点点限度,都会招致非议,甚至得到令人沮丧的结果。

一个社会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会导致对大自然的掠夺;一个员工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会不去勤奋工作,而是搞歪门邪道,甚至以牺牲部门或公司的利益为自己谋求私利了。

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会放弃对金钱和物质生活的追求,但他会严守道德的底线,严守良知的底线。这是因为,对个人而言,这才是立足于公司、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一个被金钱蒙蔽了道德与良知的人不会为社会所接纳,甚至不会为他的亲友所接纳。优秀电影演员富大龙在谈到他在《走西口》里所扮演的梁满囤的形象时说,一个穷得连生存都成为问题的人,是没有人生道德底线的。这可能诠释了这个人物形象的本质。

当欲望左右一个人的行为时,人已经不能成为人,只是依照本能生活的动物而已。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使你挣的就是那份工资,也不能因为不正当利益而使自己有非分之想。

欲望可以让你充满动力地工作,也可以将你投入牢狱,那速度反正比赚钱快。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

不可否认,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换取薪水。但是,如果将换取薪水或金钱作为工作的唯一目的,你就会被利欲蒙蔽眼睛,并将很快陷入贪婪的深渊。

欲望人人皆有,即使是遁入空门也不等于欲望完全泯灭。欲望会带来人本性中的两个孪生兄弟:一个是积极向上的动力,另一个当然就是本性中的贪婪。如果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其实积极向上的动力也是本性的一种,与人们遇到困难后本能地躲避危险、主动求生是一个道理,贪婪也是一样,但贪婪总是出现在人们面对利益的时候。可见,不切实际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会使欲望变为贪婪。

欲望与贪婪有什么不同呢?欲望是人正当的要求,它与人满足欲望的能力应该是匹配的。换句话说,欲望是通过自己的正当能力可以满足的,或通过正当途径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是理性的结果。贪婪则表现为追求超出了以上限度的行为。人一旦越过了欲望的正常界限,就会陷入贪婪的泥沼而无力自拔。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个人上当受骗只需要两个条件:贪婪和轻信。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那些利欲熏心又自欺欺人的人往往是贪婪和自信的。他在不正当利益面前,不仅超出了自己欲望的底线,而且自信能瞒天过海,谁都没有自己聪明,结果往往是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利己是人的本性,人们总是在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这种利己来自人的欲望。满足欲望需要物质财富特别是金钱,有了钱才能购买满足各种欲望的物品与服务。追求财富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追求财富变成一种攫取,将手伸向别人的口袋或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时,那么你的人格将随之一落千丈,职业生涯也要结束了。

有许多人希望自己能像贵族一样的生活,尤其在精神上要求自己向贵族的习惯靠拢,以为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可以听两场音乐会、看毕加索巡回画展、过个欧洲的假期,等等。怎么就会让自己在精神上成了贵族呢,精神上的贵族是需要放弃很多既得利益的,如果你仍然念念不忘奖金的多少,惦记着股价是不是上升以便投机一把,那么你就无法面对利益引诱时不动心。

如果将换取薪水或金钱作为工作的唯一目的,你就会被利欲蒙蔽眼睛,并将很快陷入贪婪的深渊。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

主人公的父亲在一次晚餐时拿出了两张彩票,当晚的电视节目正在进行着摇奖程序。一家人眼看着父亲手中彩票的号码一个接一个地随着电视主持人的声音在屏幕上被打了出来,最终知道了那50万美元的大奖是属于他们一家而欢呼雀跃。这是个并不富裕的家庭,50万美元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可以改变终生命运的天文数字。三个妹妹可以上最好的学校,爸爸妈妈可以换一辆崭新的汽车,房子要更大一点……但是父亲却没有家人那么兴奋。他慢慢说出了原因:“邻居麦格威先生曾经让我代他买一张奖券。”

孩子们急了:“你能确定哪一张奖券是我们的,哪一张又是麦格威先生的呢?”

父亲面对孩子,脸涨得红红的,谁都知道他在做着最后的决定。“获奖的是麦格威先生的奖券,”父亲把奖券放在灯下,大家看见其中获奖的那张右下角不起眼地用铅笔写着一个花体字母M。“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一次改变生活状态的机会,”父亲说:“可是却获得了完整的人格!”

至此,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强大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当然,用道德或者法规来约束个人行为总还是显得勉强,但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善良、诚实、自尊却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必要要素,缺失了它们,你的人格就会受到损害。

真正能让你在公司以至社会挺胸昂首的不是你的存款,不是身边漂亮的女人,也不是你天才的独门技术,而是一个人高尚的人格。

一个优秀的员工把正常的欲望转化为催人奋进的积极的力量,一个失去自律、没有领导监督的员工则会因为贪婪在瞬间毁掉其良知和自尊,最终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光明磊落地生活,期望自己获得更大的、更高层面的成功,那么,请控制好你的欲望,无论何时都不要被它所左右。

我们在工作中总是在为逃避责任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而在这个宣扬相互理解的氛围里,最好的借口莫过于“本性使然”。那意思好像是说:“我是人,你也是人。只不过今天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哪天换成你不也是一样?”但是,有哪个领导会听你的这种解释呢?

乍一看,人类的欲望和贪婪都是无限的,所以有人经常用到贪欲这个词,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当一个层次的欲望被满足后,人会有新的欲望产生,自我实现是这五个层次中最高的境界。换句话说,人的正常欲望应该是比自己的能力稍稍提前些的,而贪婪的眼睛则完全掉到了天际线以外,甚至掉在了大家的能力里。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或是报纸上,看到那些人在利益面前卑躬屈膝出卖原则、触犯法律的样子,然后却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当时想都没想,就收了,就拿了,就做了,就……”他果真什么都没想吗?鬼才信。

人应当是带些敬畏的心态来生活的,敬畏美丽、敬畏自然、敬畏造化。工作中的人也是一样,失去了敬畏心态的人是可怕的。于是不在乎道理,不尊重人性,不用理会别人的感受。而这一切只有一个借口:不是我不规规矩矩,而是我的本性使然。和朋友聊天是人的本性——只是用单位的电话总显得不合适;挑东西当然要挑好的,只是别把同事的苹果也一齐挑拣。

本性是什么呢?无非是大家都有的与生俱来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能力,你我他大家都有。倘若后天这么长时间你都没能改造自己的这些近乎贪婪的本性,谁还会对你的未来抱有多么强烈的信心呢,领导也不例外。

在工作的环境中,同样是由欲望带来的结果,如果多关注一下让人进取的动力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天性懒惰才使你对积极的本性漠然冷对。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富商准备换上刚买的意大利皮鞋,不小心鞋子从窗口掉出去一只。周围的人都替这个人感到可惜。不料富商立即把已经套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富商对身边的旅客是这样解释的:“这双皮鞋花掉了我几千元,但现在对我而言,它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如果有谁在车下拾到这一双皮鞋,穿在他的脚上,不依然是很好的吗?!”

事实是,那些总是拿本性当借口的人往往是些理屈词穷的笨蛋,因为他找不到更有力的托词说服别人。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本性而放弃道德的约束,那么,最终抛弃你的绝不仅仅是领导,而是整个社会。

在本性与良知的博弈过程中,你必须固守道德的家园,这是一个员工的发展之本,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人应当是带些敬畏的心态来生活的,敬畏美丽、敬畏自然、敬畏造化,工作中的人也应如此。

一个优秀的员工永远也不会被利欲蒙蔽眼睛,他将时刻用职业道德与高尚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保持德与行的一致性。当利益的诱惑在面前时,他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的心头有一把打不开的锁。

面对种种诱惑,包括利益放在面前需要做出取舍的那一刻,真的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的行为。只有德积累到一定厚重的时候,个人的行才会显得自然而不生硬;也只有德积累到一定程度,行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这也就是德与行的关系吧。

那么,怎么做才能培养德与行呢?我们认为,只有一以贯之养成的自觉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自觉就成了关于培养德行的重要问题。

有个寺院的住持收了几个和尚,其中有一个从小入寺的小和尚,老和尚抚养他长大。小和尚觉得寺院生活太枯燥总是不安心礼佛,大清早就从院墙角那里翻墙出去。

老和尚看到倒在墙下的梯子心下了然。半夜小和尚从原路返回,当他看见老和尚双手扶梯时,惊呆了!赶忙跪在师父面前说,我实在对不起您的养育之恩。

老和尚说:“人各有志,为什么要用我的思想去束缚你的思想呢?天凉,速加衣去吧。”小和尚至此静心佛门,终成一代高僧。

这是一个典型的顿悟的例子。从心性活泼的小和尚到一代高僧,全赖师父的一片慧心。

可是不管怎样,专注是一种很有魅力的状态,我们知道,一个专注的人往往具有一颗纯洁的心。因为谁都知道,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做事只关系到一事的成败,但做人则牵系着你的一生。

有一个老锁匠,手艺远近闻名,更让人敬重的却是他的人品。因为他每次为顾客配钥匙,总要告诉人家自己的姓名和住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家门是用钥匙打开的,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艺失传,他决定在两个年轻的徒弟中选一个做自己的接班人。为此,他进行了一次考试。他准备了两个保险箱,分别放在两个房间,事先规定,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开,谁就有资格得到自己的真传。

大徒弟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箱,二徒弟却用了更多的时间。答案好像已经十分明显。可就在这时,老锁匠突然向大徒弟发问道:“保险箱里有什么?”

大徒弟连忙回答:“师傅,里面有很多钱。”

这个同样的问题又给了二徒弟,二徒弟支支吾吾了半天,不好意思地说:“师傅,我只是开锁,没注意里面。”

老锁匠点点头,把保险箱里的钱给了大徒弟,宣布二徒弟为自己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气,在场的许多看热闹的人也都议论纷纷,很不理解。老锁匠说话了:“我培养接班人有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存私念和贪心,一旦把持不住,去登门入室或打开人家保险箱取钱都易如反掌,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啊。”

一个优秀的员工永远也不会被利欲蒙蔽眼睛,他将时刻用职业道德与高尚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保持德与行的一致性。

老锁匠说得好,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随随便便打开的锁,这就是德行。古人讲“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你心里怎么想是德的问题,平时怎样做就是行的问题了。怎样做?用通常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做一个好人。好人是不带着卑鄙目的做事的人,好人是抱有一种善良的心愿为人处世的人,好人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好人有多少种,但大家对好人一致的评价是“有好的德行”。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用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为外物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人的一生要有许多发自内心的感谢。有些恩德可能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甚至无法报答,也无须报答的。但是我们却需要从内心深处永远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

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许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回报和条件的。但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后者不讲,单说孝心,其实也就是一种心情。意思是说只要心里永远装着父母,有这样一份孝心,你就是一个孝子。这自然需要我们永远对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老师教我们文化知识,使我们从一个无知顽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这种无私和真诚,也同样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

如今你有了工作,可以在一个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难道你不应该感谢那些为你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你在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的人吗?

事实是,无论你的才干有多大,你同样需要同事、朋友和领导的关怀,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教育。这些不仅使你的知识更加丰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还使你做出了成绩和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有周围的影响。因此,只要你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是一个谦虚的人、一个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你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肯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无论何时,都不要简单地把员工与领导的关系理解为劳务交换或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唐功红,一个地道的山东农村姑娘,硬是通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和拼搏奋斗,赢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最高级别的金牌。她的精神不仅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动,也让世界各国的人为之敬佩。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却发自内心地感谢她的父母、她的教练和启蒙教练,还有她们的队医和领队。在她看来,没有他们那么多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辉煌成就。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唐功红是一个非常实在、非常本分的人,她没有其他体育明星动辄“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那种“秀”态,也没有那些影视明星们拿了什么冠名奖杯后的逢场作戏,她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挚的。正因为如此,她也在个人的精神品格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条件。朱子治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就懂得感恩和节俭。

感恩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道德。平时,我们向陌生人问路,向邻家女孩借一本书,都要感激不尽,为什么就无视朝夕相处的公司领导对自己的种种关照呢?难道你真的把与领导的关系理解为纯粹的雇佣关系?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在那一纸聘任合同的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感恩的成分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你不仅做不了优秀员工,你也做不了公司领导。因为世界上成功的领导时时刻刻也在怀着感恩的心,他时刻都会感激他的员工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并以此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思考题:

1.你的理想薪酬是什么?你认为公司给你的薪酬与你的价值对等吗?

2.在薪酬与事业之间,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