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饮茶生活人格化的积极意义与流弊

饮茶生活人格化的积极意义与流弊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剑平饮茶是一种能够反映生活方式的饮食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赵佶在《大观茶论》里对于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精神性的效用及其人文特征等作了如下的评述。饮茶是一种风流,是一种生活文化,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需要身体力行的参与。天下把能够入选视为登瀛洲。作为茶文化专业,就是要通过饮茶生活重建中国的生活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文化的气息。

关剑平

饮茶是一种能够反映生活方式的饮食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赵佶在《大观茶论》里对于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精神性的效用及其人文特征等作了如下的评述。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不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岁时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怯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他认为茶不是与生俱来而嗜好、必需的饮食,而且饮茶不仅需要物质的保证,即茶农提供优质的茶,还需要具备个人修养以深切地理解茶,有良好的社会条件以雍容地品味茶,而宋代之所以茶道兴盛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

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命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举,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乎时之污隆。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1]

宋代名茶辈出,赵佶对于茶道在宋代盛行的自负之情溢于言表,而其中的“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似有所指,因为在此之前曾经有过贡茶邀宠、玩物丧志的批评。“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2]罗大经也惋惜地认为:“忠惠直道高名,与范、欧相亚,而进茶一事乃侪晋公。君子之举措,可不谨哉?”[3]苏轼在《荔枝叹》里把丁谓、蔡襄贡茶与唐代贡荔枝相提并论: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4]

这个故事被反复转载,可见这个看法得到了社会比较广泛的认同。[5]赵佶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末社会价值取向的微妙变化。

赵佶把茶定位为“缙绅之士”的“盛世之清尚”。其实早在魏晋时代就已经赋予饮茶习俗以积极的文化意蕴,面对奢侈无度的社会风尚,桓温以仅设七盘茶果的宴会示俭,[6]陆纳则将茶果待客的做法视为“素业”,[7]唐代陆羽进而提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8]宋代饮茶的文化意蕴较之晋唐虽然缺少奋发进取的精神,但仍然是清高脱俗的象征。

饮茶是一种风流,是一种生活文化,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需要身体力行的参与。因此,文人雅士不仅热衷于品第,还亲自烹点。宋初的陶谷就曾“以雪水分茶”。[9]就连帝王也乐此不疲,宋徽宗赵佶甚至一再亲手点茶,分赐臣子,以示恩宠。宣和元年(1119年)九月十二日,赵佶召蔡京等人宴于保和殿,宴后,“赐茶全真殿,上亲御击注,汤出乳花盈面。臣等惶恐前曰:‘陛下略君臣夷等,为臣下烹调,震悸惶怖,岂敢啜。’顿首拜。”[10]在首都汴梁的皇宫里“有八阁,东西对列,曰琴、棋、书、画、茶、丹、经、香。”[11]

帝王的参与既是社会时尚的一个折射,也对饮茶时尚的进一步隆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个社会群起效仿上层社会的时尚,形成了遍及全社会的饮茶习俗,“夫建宁名茶所出,俗亦雅尚,无不善分茶者。”[12]尽管是庶民的分茶,同样与雅尚的品位联系起来了。

而下面的史料则强调了修养要素的系列特征。欧阳修、王拱臣等利用聚会前人员尚未到齐的空隙,烹茶、鼓琴、弈棋消遣。“癸卯,君贶、公期、道滋先来登祥源东园之亭,公期烹茶,道滋鼔琴,余与君贶奕。”[13]这个场景令人不禁想起《瀛洲学士图》这幅绘画作品。

要说茶与琴棋书画的结合,早在唐代除了文献的记载以外,还有绘画作品的纪录。秦王李世民看天下已经稳定,就把注意力由武功转向了文治,聘请十八位大臣兼任文学馆学士,在王府开馆讲学,说古论今,号称十八学士。天下把能够入选视为登瀛洲。为此阎立本绘有《瀛洲学士图》八轴。亲眼目睹这幅名画的明代龚斆如此描述:

其间人物歩而趋者三人,歩而回顾者一人,对弈者二人,坐而观弈者二人。旁坐者一人执笔而若思,若语者二人,披手轴而立谭者二人,展画而坐观者三人,瀹茗者一人,皆束带唐巾,与今世衣冠颇相似。童子三人,一埀髫者捧盆,一埀髫者展画,画一髽而垂髫者涤茶瓯。[14]

在这幅表现中国文人最高境界的著名绘画作品中,文人聚会的要素是下棋、作文、观画、瀹茗。

到此为止,先总结一下以上的内容:

1.在中国历史上,饮茶生活曾经是雅致生活的象征;

2.生活中的高雅生活要素不一而足,琴棋书画更为著名,饮茶往往与这些要素结合。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让自己的生活雅致起来?

作为茶文化专业,就是要通过饮茶生活重建中国的生活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文化的气息。但是,现在中国茶艺的内容显然不够充实与成熟,无法通过它达到培养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的目标。一方面,茶文化专业的师生们在努力提升茶艺,但是尚待时日;另一方面,希望提高生活品位的同学们同时从琴棋书画着手吧。但是,无论是茶还是琴棋书画,都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那就是读书

[1](宋)赵佶:《大观茶论》,(明)陶宗仪等编《说郛》卷九十三,《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宋)王十朋:《増刋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茘支叹》,王十朋注,四部丛刊

[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建茶》。

[4]《増刋校正王狀元集註分类東坡先生詩》卷十《茘支叹》。

[5](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六。

[6](唐)太宗:《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木半茶果而已。

[7]《晋书》卷七七《陆纳传》: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俶不敢问之,乃密为之
具。安既至,纳所设惟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馐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邪。”于是杖之四十。

[8](唐)陆羽:《茶经》卷上《一之源》,百川学海本。

[9](宋)吴垧:《五总志》,四库全书。

[10](宋)王明清:《挥麈録余话》卷一《十五蔡元长保和殿曲燕记延福宫曲燕记》,四部丛刊。

[11](宋)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一。

[12](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器用门》,四库全书。

[13](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二五《于役志》,四部丛刊。

[14](明)龚斆:《鹅湖集》卷六《瀛洲学士图说为费允中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