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监督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觉接受监督实践反复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现在,在少数领导身上,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淡漠。监督促人求真务实。对于领导来说,求真务实是一种纯洁的工作习性,一种真诚的追求。一个组织能不能做到求真务实,从根本上取决于领导的价值取向。领导要克服“上级的态度会影响个人的荣辱进退,大众的批评则无关痛痒”的错误认识,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监督

实践反复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领导要为组织掌好权、用好权,必须自觉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

现在,在少数领导身上,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淡漠。有的领导一提到“监督”,就产生反感情绪;有的对监督心存误解,总以为监督是给自己“穿小鞋”;有的抱抵触情绪,认为监督是找茬、挑毛病,甚至对监督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还有的把监督当作“摆设”,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外,成为不受监督的特殊一员。

然而,无数史实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不受监督、不受制约的权力如同脱缰的野马,必然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一些领导的沉沦,固然有他们自身世界观的扭曲等因素,但他们自身监督意识的薄弱和所在组织监督乏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自律与他律是时代赋予领导者的必然要求。自律,是一种自觉主动行为;他律,则是一种外界监督,即外部约束。失去了他律,权力缺少制约,领导者就失去了保护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由于存在大量的“弱监”、“虚监”、“空监”、“禁监”现象,致使好的制度无法落实,特别是身在高层的一些领导往往处于无人监督的真空状态,便出现了权力的滥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没有了监督,就相当于失去了自己的“护身符”。

领导者如果不接受监督,那么很可能把整个组织引向灭亡的边缘。领导应该把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和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自觉拿起接受监督这个有力武器,主动请组织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及时给自己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监督使人清正廉洁。“当官以不贪钱为本”,这是一条古训。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诱惑,加强对领导的监督尤为紧要。

监督促人求真务实。对于领导来说,求真务实是一种纯洁的工作习性,一种真诚的追求。一个组织能不能做到求真务实,从根本上取决于领导的价值取向。如果是让自己出名,为个人升迁,给自己谋利,必然会投机钻营,干些不正当的事情,搞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伤害组织效能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前程。

总之,有了严格的监督制度,才能有效防止和克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才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科学决策,一旦出现错误决策,也能及时纠正;才能防止越位、越权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民主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发动下属监督,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箱、举报电话、热线电话、家访、走访、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利用法律监督,通过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还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利用传媒公开“曝光”,听取社会民众的意见和反映。但无论哪一种监督方式,关键还在于领导者本人要有接受监督的诚意。

接受监督,就要听得进逆耳之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严格的监督和批评意见虽不好听,但却是忠言、良药,听了、吃了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不会“丢面子”、“失威信”,反而更有号召力和感召力。

能否自觉接受监督,关键还在行动,领导者一方面要强化自我监督,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修养;另一方面,对来自监督的批评意见,要欢迎而不能反对、要鼓励而不能打击、要亲近而不能疏远。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领导者要始终把自己作为领导集体的一员,以一种平常人的心态,自觉置身于组织和下属们的有效监督之下,不能以特殊地位自居,游离于组织和监督之外。领导者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也可以在组织内部大力倡导监督,鼓励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保证整个组织不犯或少犯错误。

每天思考一分钟:

“爱护我,请监督我;关心我,请批评我”,组织的监督并非对领导的不信任,而是一种关心和爱护。领导要克服“上级的态度会影响个人的荣辱进退,大众的批评则无关痛痒”的错误认识,自觉接受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