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片面归因导致的“仇穷”

片面归因导致的“仇穷”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的贫困表现出“制度性贫困”的特点,这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

片面归因导致的“仇穷”

“仇穷”心理的产生还来自于富人们的片面归因,在有些“富人”看来,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穷人是由于自身不努力,没有把握机会才沦为“穷人”,而自己却凭借努力跻身于精英阶层,完全是自身奋斗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穷人是懒惰的结果,将对“懒惰”的歧视转嫁为对“穷人”的歧视。不可否认,个人成就受到天赋才能、后天努力的制约,但制度安排和家庭背景对于个人成功有着重大影响,上一代的社会优势和不平等现象可能全部或部分遗传给下一代,实现“精英”或“贫穷”的循环。

目前,我国的贫困表现出“制度性贫困”的特点,这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例如,“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将全体公民划分成城市居民和农民两大群体,城市居民可以在教育资源、福利保障等方面享受到更多的权利,而农民在这方面明显被“剥夺”了。这样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导致了农民几乎成了落后、贫穷的代名词,他们虽然也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与城市居民相比是非常不平等的,面临着重重的阻碍和困难,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他们不得不继承并重复上一代人的贫困。再比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因“下岗”而致贫的职工,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由于能力低下而下岗,而是整个厂子倒闭造成的集体下岗,这是他们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部分垄断企业的体制内人员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另一部分倒闭企业职工的利益却受到了损害,这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并非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悖于社会公正的原则。如果富人们认为成功纯属个人行为,没有感恩社会的意识,还会出现越来越多“仇贫”、“欺贫”的事件,也会加剧两个阶层的敌视和对立。

小贴士:关于贫困的几种类型

普遍性贫困: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贫困。比如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活动未能充分展开,食物都十分缺乏,原始人事实上生活在一种普遍贫困的状态之中。

制度性贫困: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某些社区、区域、社会群体、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性贫困: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所出现的一种贫困现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在若干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

阶层性贫困: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