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信行业好自为之

电信行业好自为之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信业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基础行业,它在引领经济全局发展方面的基础作用已经是业界的共识,而世通事件的发生已经开始促使国际电信业对自身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毫无疑问,其假账丑闻和破产风波,将对全球电信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有专家预测,世通公司事件,将会对全球电信业造成三大冲击波。

电信业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基础行业,它在引领经济全局发展方面的基础作用已经是业界的共识,而世通事件的发生已经开始促使国际电信业对自身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环球电讯的资产在美拍卖,世通公司最终破产,据悉美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公司Quest也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一直吸引着世界媒体视线的电信业显然已经风光不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高达63家电信公司破产,而欧洲通信经济近年也在大幅滑坡。电信巨星接连陨落,促使有关各方反思的恐怕绝不仅仅是诚信危机,还应该关注通信产业特殊的经济规律。

电信业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基础行业,它在引领经济全局发展方面的基础作用已经是业界的共识,而世通事件的发生已经开始促使国际电信业对自身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1984年,美国为了打破本国的电信业垄断,人为制造了市话网和长途电话网的相互分离,这使得美国的电信市场形成了所谓的多家竞争的格局。但事实是市话公司独得一面、继续走向垄断,而长途领域竞争过度、资源浪费巨大,而且造就了无数素质低下的运营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新兴电信企业尤其是长途电话运营商噩耗连连的根本原因。因而,说到底,对于世界通信破产案,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信息产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信息通信产业自身天然垄断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以一定的规模经营为前提,它的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息息相关。美国世通公司事件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失误的政府产业政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签署《电信法》时曾同时写到:“我们将建立一个开放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竞争和开放将能够与光速同步。”但这样理想的监管模式在事实上证明是不可取的。因而,发展信息产业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监控,实现政府可调控的发展,保持电信市场的适度竞争,而不是完全自由的盲目竞争。同时,目前全球电信业已基本告别高盈利时代,普遍进入了微利时代,电信业已经进入了平缓发展的新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的监管更要有的放矢,应以与电信业平稳发展相配套的改革和扶持政策作为下一步政府监管的政策取向,维持电信业的稳定发展,严格防范经营风险和调控市场竞争强度,避免过高的市场竞争成本。世界通信的假账风波就是个明证,过度的市场竞争和电信业进入平缓发展的事实,再加上政府产业政策必要支撑作用的缺位,都直接促使世界通信不得不铤而走险,这对我国是个警醒,必须引以为戒。

作为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世通公司在美国乃至全球电信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毫无疑问,其假账丑闻和破产风波,将对全球电信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有专家预测,世通公司事件,将会对全球电信业造成三大冲击波

1.电信改革将从激进回归谨慎。

发展与改革,是电信业推进的两条主线,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处理得好,改革可以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全球电信业发展受阻,特别是世通假账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对电信业改革进行反思,究竟应该继续采取激进的攻势,还是回归谨慎?电信业是信息经济时代的基础行业,它本身具有天然垄断的特点。但反观美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肢解”AT&T、人为制造“网业分离”等改革措施,都不是按照电信业天然垄断特点而设计的,再加上政府监管的缺位、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新兴运营商的大量举债扩张等问题,大大动摇了电信行业的发展基础。

正是这种过于信赖竞争、人为割裂电信网络全程全网发展规律的激进的电信业改革,阻碍了电信业的发展。世通事件使人们再次清醒地意识到,电信行业是整个信息产业及现代经济的基础和龙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电信业改革必须谨慎行事。

世通事件爆发后,业界还出现了一股“按照传统经济规律发展电信业”的呼声。因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惨败之后,电信巨头们认识到,电信业虽说是高科技产业,但也应按传统经济规律办事。不计算投资回报率、不计现金流量、不计后果的扩张行为,只会令企业迅速消亡。

另外,“电信产业的‘开放’必须要有一个度,行使有效的监管职能,这样才能确保电信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也是人们在反思世通事件之后,基本上达成的一个共识。就连电信改革急先锋的美国,许多运营商也开始呼吁“政府干预”。并且,还有舆论引用韩国的CDMA在政府非常有力的引导措施下发展起来的案例,来论述加强市场监管、实现可调控发展的重要意义。

事实表明,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特别是世通事件爆发后,人们清楚地看到过度竞争与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并开始反思电信业改革。不难预料,今后全球电信业改革将从激进回归谨慎。

2.电信企业信贷融资将更加艰难。

世通事件重挫全球股市沉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据媒体报道,世通假账丑闻消息一传出,信心严重受挫的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世通及其他电信类的股票。同时,直接受到世通公司牵连的诸多银行和保险公司更是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毫无疑问,今后一段时间,投资者对电信股的投资将变得更加谨慎,贷款银行也将会提高对电信企业贷款的条件或减少甚至停止提供贷款。而这对电信公司日后的发行债券、申请贷款、扩股或上市等融资举措,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阻碍全球电信业的复苏。毕竟,在一个资本运作时代,电信业的发展需要靠大量的资金来拉动。

而且,事实上,在世通事件的影响下,全球电信运营商们已经开始面临现金极度匮乏的困难。据报道,不久前,爱立信公司以低于市值的价格出售股票换取33亿美元,该公司为获取股东支持而抛出的74%的折扣率是1990年欧洲以来最低的一次。有投资人士认为,爱立信售股换取现金救急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法国电信和德国电信都将成为下一个向股东寻求资金帮助的公司。

3.技术与应用将更紧密相联。

环球电讯的破产、世通事件的爆发再次向世人证明:没有适应不了技术的市场,只有适应不了市场的技术;盲目追求技术进步,终将导致惨败。

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人类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但这也正好催生了现代经济很强的技术崇拜心理,在信息通信行业尤其如此。不少后起的运营商觉得,自己只要资源运作得力,只要抓住技术的力量,很快就可以在竞争中占据到一席之地,但这种不够稳重的作风,却没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宽带圈地、豪赌3G便是最好的明证。

在“宽带是未来网络发展必然趋势”的指引下,欧美电信运营商们掀起了狂热的宽带“圈地运动”。为了铺设网络,他们开始了疯狂的借贷生活。最典型的就是,宣称要做“全球首家宽带服务供应商”的环球电讯,其破产时候的资产及负债总额达到了400亿美元。

对3G过于乐观的预期无疑是一个更大的失误。当政府决定拍卖3G牌照后,欧洲电信运营商倾注了极大热情,成百上千亿美元相继投入到拍卖之中。为了支付牌照和建设网络所需的巨额费用,急切着要上马3G移动电话的电信企业不得不向银行借贷,高筑债台。德国、英国、法国及荷兰等国的电信公司资本负债率都已上升到了120%至210%之间,欧洲电信业2001年底的债务总额已高达2510亿欧元。但是,由于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技术不成熟,3G的商业化应用一推再推,导致参与竞拍的运营商在拿下牌照之后,无力再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网络建设,元气大伤。

饱尝3G之痛的不只是欧洲的运营商,据媒体报道,日本NTT DoCoMo公司在2001年10月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基于WCDMA标准的3G商用服务“FOMA”。但是,风光一时后的DoCoMo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截至2002年5月底,DoCoMo的3G注册用户仅为11万多人,大大低于预期。

实践证明,技术和需求在市场上的作用应该是相互的,仅有先进技术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应用,不可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市场泡沫。同时,电信运营商还要加强与虚拟运营商、增值服务商、内容提供商以及厂商之间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延伸和加长原有的信息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发展电信业务。

在经历了“铱星计划”落地、宽带梦落空、全球3G产业发展受阻之后,运营商们必定会调整电信技术发展思路,不敢再轻易上马项目。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电信技术的发展。为此,必须指出的是,对盲从技术的反思,并不代表不能上马3G、宽带等先进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应积极开发应用,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总而言之,在持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全球电信业现已进入调整期,人们也已开始重新检视电信业改革、技术革新、营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这或许对于电信业挤掉泡沫、早日复苏,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世通事件对我国也是一个警戒,我国已经加入WTO,电信行业是首先与世界接轨的基础行业之一,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要坚强对电信市场的必要监管,实现可调控的平稳发展。

现在,中国电信市场尚无正式的电信法,管制部门对电信的管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电信企业利用这些空隙,进行一些违法经营的事情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另外,长期的垄断经营也使电信企业的管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短期内不容易改变。中国入世后,外国电信经营者的进入,会强化和促进中国电信市场向规范法、法律化方向前进,但企业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保证世界通信公司事件不会在中国发生,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未来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特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水平、成本的节约、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因此,在企业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应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外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电信行业会“逆市上扬”,但在全球电信业低迷背景下,这种观点其实掩盖了危机的一面。况且,中国电信业刚刚完成最后一次重组,人们的关心点在于,改革中的中国电信行业是否会出现过度竞争?

世界通信公司事件后,有一个潜在危机已呈现在公众面前:电信企业普遍处于高负债运营状态。有这样一个记录,欧洲电信业为支付3G牌照动用了1500亿美元,导致德国电信、英国电信、法国电信的负债分别达到了500多亿美元、430亿美元和600多亿美元,沃达丰的债务也达到了100亿美元;在北美,电信业疲软已使十来家上市电信公司申请了破产,它们的总负债已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最大的通信公司AT&T负债额也达到了530亿美元。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的电信企业的负债状态不算太高,但如果和历史的纵向相比,也是处于高负债运营状态。中国和美国等电信发达国家的负债形成是有差别的,欧美电信公司的负债成因是电信公司之间在业务层次的竞争已经达到瓶颈,分出高低已十分困难,所以只得在资本层面竞争,通过兼并或收购手段,吃掉对手增加地盘,而后形成了高负债。国内则不然,国内现在的电信企业竞争还处于业务竞争层次,甚至业务竞争尚未“充足”。但过高的负债,也隐含着极大的财务风险。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说目前中国电信业发展状况和美国大相径庭,但是在开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产业应该如何开放?应该保持怎样的速度和节奏?在开放的同时政府该如何监管?这些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般人士都希望中国电信产业早日打破垄断,越开放、竞争越充分越好。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近两年来,全球电信业竞争的激烈和无序使本来该属于朝阳行业的电信产业过早放慢了前进的步伐,新经济泡沫破灭以及3G应用的无限期推后又“雪上加霜”,一些全球电信巨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一切都说明了电信产业的“开放”必须要有一个度,在国家放开“闸门”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收紧:行使有效的监管职能,才能导致这个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有时候,适当的“保守”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比较好的一个证明就是3G牌照的发放。中国3G牌照迟迟没有下发,一些原来迫切期望尽快上马3G的电信企业感到失望,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政府的明智。不久前在香港举行的世界3G会议上,一些国内电信企业的老总就说:“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发放3G牌照,实际上就使国内企业避免了盲目投资、盲目竞争。”

目前,中国电信业已由高增长期进入了平缓增长期,此时,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显得尤其重要。去年中国电信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GDP的增长,而衡量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数APRU值(每位用户的平均月消费值),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开始出现了下滑。这些都表明我国电信市场已经经过了初步的开采,下一步不仅仅只是抢占市场份额,而是深度开发现有资源、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

我国电信行业和欧美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我们也要吸取欧美电信行业的教训,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分析环球电讯、世界通信等公司破产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高度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做优,更应做实、做全、做长。

具体地说,

第一,要实实在在地发展企业。

世界经济已进入“信用经济”时代,诚实经营、讲究信誉、实实在在办企业,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炒作概念、浮夸风,是与经济规律背道而驰的。然而,纵观国内电信市场,炒概念者众。打价格战、争地盘、抢用户、免费服务、优惠措施,可谓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但实质性的服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通信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市场化的需求,合理的竞争可以促进企业降低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打价格战、争地盘、抢用户的竞争只是低档次的竞争、无效益的竞争。因为企业过多地关注竞争对手,制定价格策略,而腾不出太多精力来考虑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一旦用户意识到自己利益受到损害,用户就会很轻易地“驾机起义”。所以,通过价格上的优势拥有客户、抢占市场,只是短暂的繁荣;炒概念者,终将被客户所抛弃。

众所周知,电信业是高投入、高科技的行业,是讲实力、严管理的行业。运营商只有实实在在地把握企业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负债率,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而炒作会对企业的基础管理产生误导,以为企业只要包装一番就行了,而不去注重修炼内功,内部改制,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世界通信毁于弄虚作假,股市概念炒作,便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要尽量进行全业务经营,以降低风险。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通信企业只要做大使可抵御风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环球通讯和世界通信都不可谓不大,而如此大型的企业都无法抵御经营风险,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可见企业仅仅做大是不够的,还应实施“多元化”战略来降低风险。

在全球经济恶劣的环境下,电信单一业务运营商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为了生存与发展,单一业务运营商不得不进行扩张。但是,扩张却往往使企业陷入更深的泥塘,进而走上“不归路”。如环球电讯的破产,正是业务单一,盲目扩张,难以抵御风险所致。2001年规模最大的四起电信企业破产案中,破产的电信企业360Networks公司、Winstar通信公司、PSINet公司以及Exodus通信公司经营业务也都较为单一。世界通信也是因为经营业务较为单一,赢利欠佳,使得铤而走险——通过做假账来掩盖巨额亏损。

相反,全业务运营的电信企业却正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如日本NTT、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英国电信等企业的经营实力得以空前壮大,已在世界市场上居主导地位。特别是日本NTT,它的崛起使日本电信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政府给予NTT全业务经营的政策。

事实表明,在全球经济恶化的环境下,单业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全业务或多业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因为市场需求放缓,竞争加剧后,只经营单一业务的电信企业没有转圜的余地,没有其他的业务可供转移经营重点,也就无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没有喘息的机会,甚至会陷入破产境地。而全业务运营商在某一类业务出现衰退时,可以将其经营重心转移至其他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尽管不同的电信业务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但是在网络层和物理层上,各种业务都存在大量的共用的基础设施,经营全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上提供各类业务,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业务成本。

此外,从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看,用户需求信息化的服务,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需要一站式综合化服务,单一业务运营商显然无法满足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业务大减、竞争激烈也就无法避免。毕竟,全球化竞争表现在电信上的特点就是综合化服务的趋势。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对某项单一业务的提供。

第三,持久发展是根本。

任何一个企业,都期望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同行,成为一流的企业,进而做大、做强。但是那种昙花一现式的企业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大部分并不是凭借一两个“先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历了长年累月的搏击与洗礼,不断做大、做强的。而做大、做强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实现持久发展才是根本。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特别是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电信市场过度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信息通信行业处于低迷状态,保持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高科技企业要实现持久发展,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加强基础管理,实现合理利润,注重品牌效应,诚信经营,处理好长远与短期利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等等。

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基础管理是至重要的,特别是财务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的今天,企业惟有牢牢把握企业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负债率,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企业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企业必须以获取最大化利润为根本目标。但是,企业的最大化利润目标只有通过合理利润或满意利润的方式才能实现。不通过合理利润方式来实现,企业不可能可持续发展。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对企业发展,则是无形资产,是无形的推动力,更是管理价值的有效提升。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信誉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信誉的感召力是无限的。信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务必珍惜信誉,特别是在信誉与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切莫为了眼前的一时之利,弄虚作假,那么即使现在拥有的信誉再高、占有的市场再大,也迟早会落个身败名裂、失去立身之地的下场。安然、世界通信、施乐事件,皆是自毁信誉、自砸招牌的最好例证。

有经济学家指出,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的定律之一,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一基本定律,就会失败。对于电信企业而言,良好的市场生态就是与电信设备制造商、广大客户、同业竞争者、政府、媒体等建立的市场食物链关系。在这食物链中,电信企业与它们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而且还是一种依存关系、合作关系。脱离或破坏市场食物链的行为,必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自食其果。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电信企业在积极吸取欧美电信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要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靠单一的产业是无法长久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形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需的经营规模;只有不断地拓展新的领域,加快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经营实力。同时,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国内电信企业如果不遵循经济规律,脚踏实地做事,以增长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只一味地炒作概念,就必将在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甚至会重蹈世界通信、施乐的“泡沫”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