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海产品养殖协会为例

以海产品养殖协会为例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0年3月底,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 495户,同比增长88.7%;合作社出资总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2倍;成员总数71 660人,同比增长61.6%[3]。为有效组织海产品生产和营销,2007年在海产品养殖基地基础上成立的防城港光坡镇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和大蚝流通协会,从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来看,属于典型的互惠型农民合作组织[5]。

截至2010年3月底,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 495户,同比增长88.7%;合作社出资总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2倍;成员总数71 660人,同比增长61.6%[3]。从行业的分布情况看,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服务业等领域(如表6-1所示)。

表6-1 2009年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广西省农业厅统计数据。

由表6-1可见,广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领域[4],从事渔业的合作社较少。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在法律上明确了合作社的地位及权利,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升级。为有效组织海产品生产和营销,2007年在海产品养殖基地基础上成立的防城港光坡镇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和大蚝流通协会(下文简称海产品养殖协会),从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来看,属于典型的互惠型农民合作组织[5]

这种互惠型农民合作组织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村两委成员的经济能人作为发起人,不是以行政权威或等级秩序为基础,发起人和社员之间的合作主要通过经济利益关联建立起来,组织成员有着地缘或血缘关系,成员间不仅在经济上合作,也存在日常生活其他方面的经常性交流[6]。经济能人社会影响力较大,又有成功经历。通过经济能人牵头,把原有的市场网络和现有的农户链接起来,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和生产资源。

(一)海产品养殖协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农村经济能人在自己养鱼致富后,通过查找资料和向相关专家请教,从广东、福建等养殖业发达省份吸取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掌握了缩短养殖周期的技术。农村经济能人自筹资金购买电教仪器、科技书籍和培训光盘,与政府科技和水产等部门联手,从技术、种苗和资金等方面向养殖户提供无偿服务,并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其他养殖户[7]。这种由农村能人牵头的合作社发展模式也顺应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2010年4月,防城港市港口区区委在协会中成立了基层党支部——海上党支部。支部现有党员7名,辐射服务大蚝、网箱养殖户近700户。通过海上党支部与市级科技和水产部门共同协作,进一步规范鱼种引进渠道,整合养殖资源,提高销售价格。

(二)海产品养殖协会的组织形式

在组织形式上,海产品养殖协会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法经营单位;协会设会长、秘书长各1名,下设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作为日常办公机构,理事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实行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理事分工;理事会下设技术指导、营销服务、会计等职务;组织中的重大事项由会员大会讨论决定;理事和下设成员均没有报酬。协会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自治区或市级科技项目支持。

(三)海产品养殖协会的运作模式

在运营模式上,海产品养殖协会主要是“协会+基地+养殖户”的经营运作模式。依托于1999年成立的大蚝养殖基地,协会由农民经济能人牵头,建有一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协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水产等政府部门建立合作机制,规范和稳定品种引进的渠道和来源,引导养殖户按统一经营,统一购销的方式整合养殖资源,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了海产品销售价格。协会统一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和经验,规范了鱼种的引进渠道,养殖户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投养海产品,待海产品养成后,协会根据市场行情统一收购养殖户的产品,再由协会对外联系市场,统一卖出。此外,协会还为村中的困难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借款形式,帮助困难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

政府的科技部门定期为该基地的海水养殖户派遣了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到协会党支部开展科技培训、实地指导等活动,从幼苗选购、病情预防、水质辨别、养殖技术的改进创新、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养殖户出谋划策。他们还帮助养殖户建立了网上销售渠道,使养殖户可以及时掌握海产品的价格行情[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