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外汇,旅游业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进行创汇。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旅游产业要素供给的巨大机遇,也是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的巨大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依靠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功能。

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外汇,旅游业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进行创汇。后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国民有了出游的条件,国内旅游开始兴起,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并驾齐驱。再后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上升,出境游也开始起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旅游收入占的比重彻底反超入境旅游收入占总外汇收入的比重,成为中国旅游业第一市场。近年来,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我国旅游业较快平稳增长。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

我国旅游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3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把旅游业定位成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加以培育,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全球经济发展总体乏力,国内经济进入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的新常态下旅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充当结构调整的主力军。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1%,居民出游率达到2.98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3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 13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7.8%;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 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6.7%。2015全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

不论是在转型的前期(此时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转型的后期(旅游业随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旅游业都需要对人口终端进行“贴身服务”,这种和人口增长呈线性关系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旅游业对劳动力和人力资本都有极大的吸纳能力。2015 年,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7 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其中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 798万人。

目前,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与我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越来越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安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激发旅游发展动力。

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较详细的指引。

①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发挥各类旅游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中介组织发展

②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

③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④稳步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⑤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统一国际国内旅游服务标准。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⑥取消边境旅游项目审批,将旅行社经营边境游资格审批和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许可下放至省级旅游部门。

2.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

我国已形成4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出入境市场超过2.5亿人次,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10%。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成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到2020年,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主导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要超过40%,使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公共服务的功能更大幅度得到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就业容量显著增加,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将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旅游产业要素供给的巨大机遇,也是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的巨大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依靠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功能。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4.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提供巨大发展动力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202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尤其是随着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不断增加,旅游消费预期会得到极大释放,旅游参与者规模必然迅速扩大。

5.地区、企业及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高涨

旅游消费是综合消费、最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有30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数省(区、市)已建立起综合协调机制,部委办局联动,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许多大型企业集团进军旅游领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深度实施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智慧旅游,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优化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四川藏区、彝区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川藏旅游经济带和长江旅游经济带,推进川滇藏、川甘青、川陕甘、川渝黔等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营销,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升精品旅游区国际影响力,创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技术创新成为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新动能

按照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推动经济增长的只有三类引擎:要素引擎(投资和消费以及出口三驾马车都属于这类引擎)、技术引擎(激发创新的技术和知识)和制度引擎(改变资源配置方式的规则和文化力量)。工业化阶段靠要素积累式增长引擎,后工业化阶段要靠技术创新引擎,制度引擎对两个阶段都重要。未来,我国要进入以服务业为主、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后工业阶段,就需要从要素引擎换挡到技术引擎。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出了“互联网+”的重要创新创业思想。“互联网+”就是“创新+”、“技术引擎+”的意思,正是新经济、新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正在不断创新的技术本身。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创新,旅游行业快速发展,互联网和旅游两大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新常态下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基于技术的智慧旅游服务成为当前旅游投资的热门和重点。火热的市场背后是旺盛的需求,旅游正在变得可定量、可预测、可监控、可订制、可管理、可引导、可节约、可思考,这都在为中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埋下驱动未来的芯片

【小贴士】景典传媒——分享经济的经典范例

分享经济,又被称作共享经济,主要包括产品分享、空间分享、劳务分享、知识技能分享、资金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等。

1.分享经济的基本特征

技术层面——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平台;

主体层面——大众参与;

客体层面——闲置资源;

效益层面——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效果层面——注重提升用户体验。

2.分享经济的发展

从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分享经济”,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表述上的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央对分享经济的看重,还表明了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随后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跃升为国家战略,足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业态,分享经济至此站在了一个万人瞩目的政策和市场风口上。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20%以上。

3.景典传媒的分享经济

景典传媒的战略营销模式充分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其旗下“旅游酷媒”和“景典游”两大平台相辅相成,将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游客落地有机地链接起来。“旅游酷媒”利用全球唯一的光电信息技术,利用地铁隧道区间的闲置资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新技术媒体,迫视性强,地铁人群为都市出行主力,因而受众精准。“景典游”以打造国内领先目的地度假平台为目标,为度假类旅游消费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O2O服务,同时推出互联网约游板块,倍受网友推崇。景典传媒利用“旅游酷媒”在为景区做营销推广的同时,以广告置换的模式采购门票、酒店、餐饮、演出等闲置资源,打包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度假产品,通过“景典游”向人们提供经济快捷的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景典传媒的战略营销模式整合了景区、酒店、地铁等闲置资源或时间、空间性过剩资源,利用了人们的闲暇时间,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赢模式,成为分享经济的典型范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

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是其得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对于旅游,从“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来看,除去“购”要素,其他五个要素分别属于餐饮业产业链、住宿业产业链、交通运输业产业链、观光游览业产业链、娱乐业产业链,这些产业链各自对应相关管理部门。在旅游运行的过程中,仅仅是通过旅行社、在线企业、要素企业APP打包后,进入消费环节。在消费环节除了旅游商品,即“购”环节有售后服务,其他五个要素都没有售后服务,属于即时现场服务类消费。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客观上催生了客源市场对旅游信息化的更高层次需求,也为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可以这样认为,旅游过程中的现场服务仅仅是原有产业链的延伸,旅游只做了信息综合服务。以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信息技术必然会向旅游业的各个环节渗透,得到比在其他领域更加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一)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旅游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旅游电子政务、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

1.旅游电子政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指出,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

国家旅游局建成了全国性旅游电子政务平台——中国旅游网。以中国旅游网为平台,各地方旅游局也建设起自己的政务和咨询网站,加上相关电子政务系统、黄金周旅游假日预报系统、旅游投诉系统、旅游统计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旅游行业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互连互通的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实现了行政办公和行业管理部分功能的电子化。

2.旅游企业信息化

信息通信技术和资本成为驱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双引擎,客观上促进了旅游企业信息化进程。

旅游企业中旅游饭店业是信息化最早的领域,全国星级饭店内部管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中国大中型旅行社企业较多地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一些旅游景区企业,也开始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景区,建设旅游网站和新的智能系统。

但数量占旅游饭店总数43%的未评级饭店、占住宿设施总数96%的国内饭店和招待所在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3.旅游电子商务

在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今天,旅游业作为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与电子商务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互联网变革孕育了丰富的旅游新业态,重新构建了旅游业链条。旅游涉及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订机票、门票、酒店,还是找美食、景点,打车……,只要有网络,一切都能简单完成。

特别是在第三方支付成熟的条件下,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而言,电商成为其标配。对于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而言,类似于旅游集市的在线网络交易平台(集聚了B2B、B2C、C2C、C2B、O2O等运营模式)将服务旅游企业与游客,新型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成为旅行社业务的重要经营者。以携程等为代表的旅游在线运营商迅速壮大崛起,而去哪儿、欣欣旅游、同程、艺龙、驴妈妈、途牛等在线旅游供应商及平台同样发展迅猛,百度、淘宝、中航信,甚至Priceline、Expedia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也都通过各种途径进军国内在线旅游市场。

(二)以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旅游各方的影响

1.对游客的影响

传统时代,游客的需求仅有吃、住、行、游、购、娱线下六要素。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游客的需求开始逐渐转变,升级为线上线下融合的N要素,即在原有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分享、咨询、投诉等线上要素。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旅游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出个性化、精准性、互动性、分享性和便捷性的特征。

作为“自媒体”的游客也不再满足于浏览官方发布或别人发布的信息,而是对创造信息和沟通交流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可供选择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更为丰富的信息,游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社区论坛等各种方式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使人们的购买决策习惯发生转变。

网友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分享,以及对旅游目的地资源和服务的评点,也成为影响游客目的地选择的一个决定因素。信息的传递和获取贯穿了游客旅游活动全过程。表1-1显示了游客在不同技术背景下的信息活动方式。

表1-1 游客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活动方式

2.对旅游企业的影响

随着信息爆炸性地增长,消费行为主导性向消费者一方偏移,虽然旅游产品对人们的吸引力还是起主要作用,但是如何从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捕获游客的心已经成为众多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不管是提供实体服务还是信息服务,将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是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发展的良策之一。如何定制游客?如何利用游客数据?如何开发游客终端,如何对接游客市场?如何管理游客?满足游客需要,根据人们获取信息的新习惯,定制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和信息服务,探索在新技术条件下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整合旅游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构建一个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知识共享、增进交流与交互平台的网络化运营模式,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3.对政府部门的影响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来说,要想敏捷地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经济贸易活动做出反应,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推进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进程。

由于网络的客观环境和相关信息量的激增,需要政府部门注重公共信息资讯的安全保障及质量监管,形成舆论监测机制,为游客构建健康有序的旅游互动资讯平台,发布公共信息服务,提供投诉建议渠道。同时,开通专门的官方网站作为窗口,使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整体化。

在服务领域,政府部门应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演化,构建旅游服务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建立旅游资讯网站体系。另外,通过官方网站的建立,与在线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推动当地旅游商务平台建设,从而为旅游者的新需求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在营销领域,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树立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注重整合营销和事件驱动,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活动策划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境内与境外传播。管理上,政府部门开始借助互联网开展电子政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