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京的城市发展特点

东京的城市发展特点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国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东京金融业和商业发达,对内对外商务活动频繁。东京的工业结构体现了为中枢管理功能服务的首都特色。但事实恰好相反,东京的主导工业部门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也是东京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源泉。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国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它们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地。东京同它南面的横滨和东面的千叶地区共同构成了闻名日本的京滨叶工业区。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机器制造、化工、电子、皮革电机、纤维、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仪器等。东京金融业和商业发达,对内对外商务活动频繁。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区。

东京又是日本经济、商业、金融中心,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东京,全国各大银行或总行或主要分行都设在东京,东京在千代田区和中央区分别设有闻名于世界的日本银行和活跃于世界股票市场的东京股票交易所。在美国《财富》杂志新评出的2006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有52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企业入围,使东京成为拥有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

由于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因此东京与纽约不同的是,它集聚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和产业咨询类跨国公司总部,除了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之外,也是世界产业的中心,具有很强的生产型服务业。

《广场协议》后的发展——世界经济中心时代

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此协议下,日元升值,美元遭贬,促使日本向亚洲国家的投资加快,以寻求更低生产成本。过去,东京是日本全国的经济中心,而随着日本FDI由东京流向其他国家,包括亚洲和欧美等,日本经济也就发展成为一个跨国体系,而东京就是这个体系的中心,它的角色因此而转变成为整个亚洲经济体系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管理中心。许多日本企业把生产全球化的同时,将总部留在了日本的中心城市,尤其是东京。中心管理功能(Central Managerial Functions,简称CMF)也就成为东京的主要职能之一。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公司的总部选择了东京,但东京作为亚洲、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则进一步升华了东京CMF的发展。跨国金融资本的流动更是促进了东京CMF的发展,巩固并加强了其世界经济的中心控制地位。

在日本经济成长为世界三大经济实体之一的背景下,东京经济综合发展,首都经济特点突出。与纽约、伦敦不同的是,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东京仍是日本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京一直是日本最大工业中心,此后因工业外迁,其工业地位在国家经济中有所下降,但仍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1987年东京的工厂数量、工业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12%和7.3%,仅次于爱知县、神奈川县和大阪府,居全国第四位。

东京的工业结构体现了为中枢管理功能服务的首都特色。印刷出版业和技术密集型的电机、通信机械、精密机械和运输机械为主导部门,尤其是印刷出版业,销售额占全国的一半。东京第三产业极为发达,是国际和日本的金融、管理中心,日本最大的商业、服务业中心。东京的商业(尤其是批发业)、金融保险业十分发达,其重要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此后,二者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而服务业比重则从1975年的16.1%上升到1992年的25.6%,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大的一个部门,其中很大一部分需求来自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各种公司总部。服务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推动东京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创新是东京产业发展的源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东京制造业纷纷外迁到国外或横滨一带,因此曾有人预言制造业将在东京消失。但事实恰好相反,东京的主导工业部门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日元升值、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顾客的严格要求,它们规模不大,曾经是政府的搬迁对象,但却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全国制造业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如以大田区为中心的东京南部的产业综合体已成为日本机械产业体系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核心。并出现了工业与居住良好共存的工业居住综合体,形成了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最终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没有创新就没有东京制造业今天这样的生命力。创新也是东京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源泉。众多总部在东京的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大量的低级产业、资金和外围技术,经济活动分散化导致管理的复杂化。因此,跨国公司为了实施全球生产及资本的有效控制,就要求服务业不断创新,生产新的服务种类和新的金融衍生品,以满足控制不断延伸和拓宽的全球产业链的需要。

根据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产业集聚度、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差异,将东京分为三个圈层分析其产业布局:

核心区:东京的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是东京的都心三区,即东京的CBD,总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7万人,就业人口250万人。

内环:东京其余的20个区。总面积约为5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73万人,就业人口471万人。

外环:东京的市部、郡部和岛部,包括27个市、13个町村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的约119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6万,就业人口约为149万人。[1]

从总产出、就业人数及企业数考察,目前东京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两大产业的从业人数、企业数占东京所有产业从业人数、企业数的60%、70%;2001年两大产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29%和21%,合计占东京产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虽然制造业在东京所有行业中的比重在下降,但仍稳居第二梯队,是东京的最重要产业之一,详见表4-4。尽管这些产业在东京高度集聚,然而在东京各圈层的分布却极不均匀,呈现出层次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状态。

表4-4 东京各行业综合比较表(2005)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