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产业结构的最终配置是区域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区域产业结构是国家区域政策在区域上的具体实现。总之,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目的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使之合理化、高度化,以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与优化,不仅取决于区域的内部因素,而且也受到来自区域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区域内部因素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因,区域外部环境条件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因。区域产业结构的最终配置是区域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因素

1.区域自然条件

区域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物质基础,也是体现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的最基本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区域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自然资源。首先从区域地理位置上看,区域的地理位置是某区域所处的地域空间位置,包括区域的区位、地貌、气候、水文、交通等方面的状况。由于区域具有不可重叠的地理特征,因而每一区域必然处于不同的地域空间,也就产生区域地理位置差异和生态环境差异。各区域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区位上,其产业结构就各不相同。其次从区域自然资源上看,区域自然资源是在各区域中蕴藏的、可以被人们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由于天然因素,自然资源分布在各不同区域状况是不平衡的,存在着明显差异,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就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丰裕的区域自然资源往往成为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先选择。如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就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辽宁的铁矿资源蕴藏量较大,黑色金属则成为辽宁的主导产业;贵州水能资源充裕,能源则成为贵州的主导产业。

当然,自然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时期,区域自然条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自然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将逐渐减小。经济越发达,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就越小。比如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但其产业结构水平非常高度化。

2.区域人力资本

区域内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从数量上看,若区域人力资本供给充裕,其价格就会低廉,就会吸引投资者将资本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若区域人力资本供给短缺,其价格就会偏高,投资者就会倾向于将资本投向劳动力运用较少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而推动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质量上看,区域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低质量的人力资本必然带来区域产业结构的低水平,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才能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变。

3.区域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区域科技水平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决定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技术角度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一定的区域生产技术结构。区域生产技术结构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水平。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是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导。因为技术进步会促进新兴企业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会加快调整和改造传统产业部门;会加强产业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等。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将会日益扩大和加深。

4.区域资本供给

资本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资本供给状况即可供区域投资的资本量及其使用价格状况,直接影响资本的产业投向。因而它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相关,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若区域资本供给紧张,使用资本的成本即贷款利率就会上升,就会阻碍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类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部门的发展;若区域资本供给充裕,其使用成本就会降低,从而推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部因素

1.区际分工

区际分工与协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要求。只有在区际分工与协作比较发达的外部环境下,经济技术得到广泛交流,才能建立起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若区际分工不发达,区际协作不紧密,甚至各区域自我封锁和保护,就会阻碍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各区域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块块分割的块状结构,其产业结构必然是低水平的。这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

2.区域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总体上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基于这种国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逐步消除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在改革过程中,中国不同区域的改革进度有快有慢。同时也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东、中、西部在经济制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带来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一个区域非国有化程度越高,计划控制力就越弱,其产业结构水平就会随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区域经济也就越能得到快速发展。

3.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特别是区域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区域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扶持、主导产业确立、生产力布局规划、投资选择等,都是区域产业结构改变的重要诱因。可以这样说,区域产业结构是国家区域政策在区域上的具体实现。

总之,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各种不同因素的作用有大有小,而且也不是孤立地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综合作用于区域产业结构,促使其发展变化。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原则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就是区域内各产业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比例进行组合。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目的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使之合理化、高度化,以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条件和优势。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区域优势包括自然地理优势、区位条件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人文优势等许多方面。优势都是潜在的,每一个区域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区域优势,使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只有依据区域优势,建立起主导产业和配置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首先要求确立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率先发展,必然带来产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供给和需求弹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更会加剧这种不平衡。为此,区域产业结构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培育主导产业,推进瓶颈产业,通过生产、交换、分配、技术等方面的联系,将区域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产业比例关系协调、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获得聚集经济效益。其次,区域产业结构应建立在合理的地域分工基础上。它既是全国地域分工的组成部分,其内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若干相对完整的小系统,从而使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这样,区域产业结构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优化升级。

(三)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两者互为因果。凡是区域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区域,其产业结构必然合理;凡是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其产业结构必定不合理。另外,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又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若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结构的制约。因此,区域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配置必须遵循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区域主导产业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核心作用的重点产业。它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其他产业来说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个产业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1.具有区域比较优势

区域优势是区域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有利条件的存在,区域便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更强的竞争能力,因而区域可获得更好的整体效益。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只有建立在自身区域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才能在同其他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

2.具有高收入弹性

主导产业应是高收入弹性的产业。所谓收入弹性,是指某种产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个产业部门的需求收入弹性高,就意味着它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途,能代表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具有强关联度

区域主导产业应与其他相关产业有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头推动作用。主导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以其产品为原料或半成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前向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前向关联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为其协作配套、原料供应、半成品的后向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后向关联效应;此外,主导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和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为其服务的其他经济活动及其所需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就是旁侧关联效应。因此,主导产业应是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他众多产业部门的发展,才能产生乘数效应,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各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4.具有大的生产率上升率

区域主导产业还必须是生产率上升率大的产业。这里的生产率是包括自然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技术生产率在内的综合生产率。根据生产率上升率来选择主导产业,才能体现出产业的先进性和发展优势。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带动、推动的作用。因此,正确选择和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是每个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区域主导产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主要应注重以下方面。

1.采用先进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代表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是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产业。因此,主导产业也必须是技术先进的产业和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产业。区域主导产业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和产品更新换代。只有这样,主导产业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2.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区域主导产业要富有竞争力,就必须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较大企业规模,以增强竞争实力。区域主导产业本身也要求其生产在整个区域中占有较大份额和比重,能在较大程度上主宰区域经济发展。若一个区域产业不能形成一定规模,就难以成为区域主导产业。所以,作为地方政府,要有意识地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注意扶持有潜力的主导产业,促使区域产业结构换代升级

区域主导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新的产业必然替代旧的产业,这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新兴主导产业开始总是幼稚弱小的,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培育,才能逐步发展壮大。当然,在选择未来的区域主导产业时,要慎重分析比较,看该幼稚产业是否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有没有培养前途,技术水平高低如何。经过选择后,接下来应采取有效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环境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使之逐步代替原有主导产业,发展成为新兴主导产业,最终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区域关联产业、基础产业和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完善仅仅依赖区域主导产业是不够的,还必须协调处理好区域关联产业、基础产业和产业集群。

(一)区域关联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中的关联产业是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协作配套产业。它与主导产业存在着密切联系,主要包括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产业、旁侧关联产业三大类。前向关联产业是为区域主导产业提供产后服务的产业。具体地说,就是将主导产业的中间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以及“三废”处理的辅助产业。它是主导产业生产过程的延续,为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后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的产业。具体地说,它是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材料、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和修理安装等服务的产业,对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和制约作用。旁侧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中服务的产业。具体地说,就是由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其他相关经济活动,产生了与主导产业要素密集型互补的产业部门。它能满足区域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区域主导产业与区域关联产业密切联系,它们是一种主次关系。基于此,区域关联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应服从于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它们可采用以下三种地域组合形式:①板块式,即区域中的一部分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区,另一部分则作为关联产业发展区;②中环式,即区域中心为主导产业,其周围为关联产业,形成环形产业圈;③城乡式,即将主导产业设在城市,关联产业则放在城郊和农村。

(二)区域基础产业

区域基础产业是指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部门。它与主导产业的关系没有关联产业那么密切,但它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功能分工中,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区域基础产业主要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和社会性基础产业。生产性基础产业是为区域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源供给、金融保险、情报信息、物流保障等;生活性基础产业是为区域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部门,如住宅建设、公用设施、生活服务等;社会性基础产业是指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部门,如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环保、治安等。

区域基础产业的公共服务特性决定了它不承担地域分工任务。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能保障区域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与正常运转,促进区域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由于区域基础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产业部门,因而在区域基础产业配置上应当超前,至少不应滞后。否则,就会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区域产业集群

区域产业集群是指区域内各种不同的,但相互间具有紧密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产业集合。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某一产业内部行业间的合理构成。如为了对同一资源综合利用,同一部门各行业专业化协作的生产过程而形成产业内部行业间的合理构成;或围绕某一种最终产品进行行业间零部件加工的专业化协作的生产过程;或是依照不同的生产阶段组织行业群体的过程。

(2)产业部门间的专业化协作。如包含众多产业部门在内的互为投入和产出的专业化协作过程。不管哪种产业集群,在其部门及行业间具有明显的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是建立合理的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以各种产业部门及行业投入产出的接近程度为依据建立合理的产业集群,和以其为依据去判断区域产业集群形成是否合理,不仅科学,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各部门及行业间的合理的规模比例。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可以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获得比较优势,而且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和成本,还会产生市场聚集效应和资本、技术、知识、信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因此,各区域在产业结构配置上都愿意促成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