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补贴作用的模型构建

财政补贴作用的模型构建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John Asker和Mariagivoanna Baccara构建了一个解释政府R&D补贴对企业进入或退出研发以及R&D分布的模型。因此政府补贴在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同时也保护了优势企业的高端研发水平,起到了加速产业结构健康发展的作用,使得市场结构发展更为均衡、稳定,市场结构与政府补贴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在此区间内提高政府补贴率将促进市场结构的良性演化。

John Asker和Mariagivoanna Baccara(2010)构建了一个解释政府R&D补贴对企业进入或退出研发以及R&D分布的模型。该模型需要假定产业为垄断竞争格局,根据姜宁(2010)计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依托的高技术产业平均赫芬达尔指数为0.0198,因此此模型也适用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1)模型假设以及主要过程

假定经济中共有从业企业n,代表性消费者拥有Dixit-Stiglitz形式的效用函数

y(i)为产业i产品的消费量,s为价格为1的基准商品,W>0,且α∈(0,1)为商品之间的替代率。且效用最大化服从预算约束,即

经过最优化的推导可得商品i的需求函数为

对于潜在企业和在位企业都有进入成本C(n),即

c为常数,且f′(n)>0。

研发行为需要进行投资,包括固定成本K和可变成本k(i),并且不同的研发投入水平意味着不同的技术选择水平,同时降低企业的总边际成本,且边际成本为v(k)=(1+k),其中ρ∈(0,1),且有1-α-αρ>0。因此有

每个企业的获益:π(i)=[p(i)-v(i)]y(i)-k(i)-(9-5)

经过企业获益最大化可得:

即产品价格会随着研发竞争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因此经过迭代有 π(i)=A(1+k(j(9-7)

其中,A=

因此企业的最优研发支出(98)

当市场达到均衡后,有π(i)=π(j),且经济利润为零,市场中的在位企业数稳定在n,边际进入企业无法获得正利润,即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利润有=C(n*)。

2)政府补贴前的经济均衡

若经济中有m个企业决定投入研发,n-m个企业不投入研发,这时对于研发企业有:

这时企业的最优研发支出为-1(910)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企业普遍采用自主研发强度k*1,且处于研发与不研发选择边界的企业投入研发和不投入研发的收益无差异,即:

由于此时每个企业都采用自主研发强度,因此A

代入上式可得均衡的研发企业数为

m=W(1-α)+1 (9-14)

3)政府补贴后的均衡

当政府公布补贴政策且补贴率为β,企业的收益函数为

β越小意味着政府补贴力度越大,对企业成本的折抵越多。

这时企业的最优研发支出为-1(916)

经推导可得:γ<。(9-18)

当市场达到均衡后,企业普遍提高自主研发强度,则必有A″<A′(A是k的减函数),因此存在补贴率均衡解的取值空间。

4)企业进入退出研发的决策

对于研发投入较少的企业会评估研发补贴前后的获益对比:如果单方面实行研发的补贴所得可以超过企业因为实行研发而承担的额外成本以及由此价格下降的影响,产生净利润,那么企业就有动力去投入研发,反之研发会带来净负利,则会有原有研发的企业退出研发。

此时,企业投入研发和保持不研发状态的获益分别为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边界企业进入或退出研发无差异,有:π″I=π″NI,即

此时由于每个研发的企业都采用自主研发强度,使得:

因此可得均衡的研发企业数为

因此若m′>m,则必有(9-24)

由于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产业面较广,产品之间替代性较差,因此假设产品间替代率α较小。并且当新兴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发展稚嫩,研发投入回报率较低,对全部产出的边界成本贡献ρ也较小,所以有αρ≪1-α,即≈0,因此≈1,所以不等式(924)简化为

可得

当n被假定不变时,m的变化其实就等同于在研企业占比的变化,即满足条件(9-26)时,产业内投入研发的企业比例将提高。

因此要想达到政策目标,使得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强度,即k′>k,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研发,则需要满足条件:

5)模型解的讨论

综合前文的模型讨论,可知补贴率并非越高越有利于激励企业投入研发,提高研发水平,而是有个有效区间。关于有效区间的讨论如下:

情形1,此时政府补贴率过度,高于企业进入研发的临界值。该情形下时,虽然在政策刺激下在研企业仍会提高其自主研发支出,但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研发门槛迅速提高,导致补贴所得也不足以弥补企业研发强度提高增加的成本,使得部分实力不足的企业选择退出研发。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也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在实际成本增加的情形下,这使得企业的获益减少,也不利于企业布局更为先进的研发体系。这时政府补贴对于市场结构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当补贴前虽然产业处于幼稚期,但是行业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寡头实力较强,可以承担得起利润的减少,那么市场结构将向着高度集中化方向发展,寡头企业不断强化研发优势,而小企业纷纷放弃研发,这时市场结构的变化与政府补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政府补贴率越高将越促使产业结构集中化发展。

第二,当补贴前产业处于稚嫩期并且产业结构较为扁平,优势企业只是相对于产业内其他企业具有优势,但是也无法承担研发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剧烈变动,因此也可能会放弃研发,导致产业结构向着扁平化方向发展。虽然此时平均研发投入增加,但是这是由于更多小企业的加入,同时选择退出的在研企业超过了选择进入的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增速也超过了企业数的增速,因此研发支出的提高不意味着产业平均研发实力的提升。此时市场结构的发展与政府补贴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政府补贴扰乱了产业的竞争秩序,政府补贴越多越不利于行业市场结构的正常发育,使得市场结构向着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方向演化。

情形2,政府补贴率适中,介于企业选择进入研发和提高研发强度的临界值之间。此时补贴在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确保所投入的预期收益超过新增成本,并抵消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因此非在研企业将选择进入研发,使得在研企业比例提高,在研企业也将会提高研发强度,产业由此进入良性循环。这时政府补贴促进了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可以充分发挥研发资源的集聚效应。因此政府补贴在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同时也保护了优势企业的高端研发水平,起到了加速产业结构健康发展的作用,使得市场结构发展更为均衡、稳定,市场结构与政府补贴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在此区间内提高政府补贴率将促进市场结构的良性演化。

表9-1 政府补贴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为了确定2009—2012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补贴对市场结构发挥的作用,根据表9--1,需要结合政府补贴对在研企业占比、企业自主研发强度以及市场结构的影响才能确定政府补贴率处于哪种情形,因此实证研究可分为三步:

首先,需要根据以下模型确定政府补贴对在研企业占比及企业自主研发强度的影响:(9-28)

其中,i表示不同的行业,t表示不同年份,被解释变量中RDfirm为在研企业占比,RDqd为企业自主研发支出强度。解释变量中,SUB为政府补贴强度或政府补贴率;SELE为企业自主研发支出强度;根据李晓华(2014)研究认为政府对不同所有制的新兴产业企业补助强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加入syz控制了行业所有制结构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不同行业研发门槛不一样,对企业自主研发支出强度有影响,因此引入RDqd控制了行业研发强度因素;不同行业由于行业属性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导致新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比例不同,产品结构存在着差异,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支出决策,因此还加入了代表行业的产品结构因素的xcp;不同行业研发方式不同还会产生研发人员占比的不同,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支出,因此用RDry控制了行业的劳动结构因素的影响;year控制了时间效应。

其次,研究确定政府补贴对在研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

RDqdit01SUBit2SELEit3syzit4xcpit5RDryit6year+εit

(9-29)

其中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解释同上。

最后,研究政府补贴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9-30)

其中,STRUC表示市场结构变量,其余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解释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