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司业绩对比分析

公司业绩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形成财务管理的循环。财务综合分析是指全面分析和评价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对企业风险、收益、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和诊断,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改善经营业绩提供信息。财务报告分析通常假设财务报告是真实的。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载体,但财务报表所列示的各类项目的金额如果孤立地看,并无多大意义,必须与其他数据相比较,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这种参照一定标准将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与有关数据进行比较、评价就是财务分析。具体地说,财务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过程。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分析既是财务预测的前提,也是过去经营活动的总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便于企业管理者及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区分开来,以厘清经济责任,合理评价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以奖优罚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理财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不断挖掘潜力,研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影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出差距,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有利因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改变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便进一步改善管理,促使企业经营活动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财务分析是财务预测、决策与计划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形成财务管理的循环。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计划的准确与否对财务活动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财务控制是财务计划的实施和对财务活动过程的约束与调节。对财务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过去,掌握现在,预测未来,从而进行正确决策。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以确保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事实上,由于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不同,因此分析主体的侧重点也不同。所有者更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决定是否进行投资;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发展前景,决定是否转让股份;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考查经营者的业绩;通过分析企业的筹资状况,决定股利分配政策等。债权人更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债权人进行财务分析,一方面是看对企业的借款或其他债券能否及时、足额收回;另一方面是看企业的收益状况与风险程度能否相适应。为此,还要将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分析相结合。经营决策者更在乎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他们既要保持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又要为投资赚取较多的利润。因此,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的和多方面的,涉及的内容最广泛,几乎包括外部使用者关心的所有问题。政府最关注的则是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的能力,检查国家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在企业的执行状况,保证企业所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防止欺诈和不正当竞争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如期偿付债务的能力,它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由于短期债务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弥补营运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短期资金的营运能力以及营运资金的周转状况。通过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仅可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融通资金的能力,因为长期负债是企业资本化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而从债权人的角度看,通过偿债能力分析,有助于了解其贷款的安全性,以保证其债务本息能够及时、足额地得到偿还。

营运能力是企业的资产利用能力,它是衡量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它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营运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各项资产的使用效果、资金周转的快慢、现金流量情况以及挖掘资金的潜力,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水平。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经营成果相结合来分析企业的各项报酬率指标,从而从不同角度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强可以提高企业偿债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发展能力分析就是通过观察企业资产变动、负债增减、资本筹集、经营规模和经营成果等状况,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都十分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这关系到他们长远的、切身的利益。通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避免决策失误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财务综合分析是指全面分析和评价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对企业风险、收益、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和诊断,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改善经营业绩提供信息。

财务报告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财务报告数据,不能认为财务报告揭示了企业的全部实际情况。

(1)财务报告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实际上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被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比如现行会计原则要求充分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因此有可能夸大费用而少计收益和资产。

(3)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财务报表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

(4)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财务报告信息大部分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不能完全代表其现行或变现价值。

(5)假设比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调整。

财务报告分析通常假设财务报告是真实的。报告的真实性问题要通过审计来解决,财务分析是不能解决报告的真实性问题的。分析人员必须自己关注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常见的危险信号包括:

(1)财务报告形式的规范性。不规范的报告,其真实性也受到怀疑。

(2)要注意财务报告是否有遗漏。遗漏是违背充分披露原则的,有可能是故意为之。

(3)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如果出现不合理的反常现象,则要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贯性是否有问题。

(4)大额的关联方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缺乏客观性,会计估计有较大主观性,可能存在转移利润的意图。

(5)大额的资本利得。在经营业绩不佳时,公司可能通过出售长期资产、债转股等交易实现资本利得。

(6)异常的审计报告。无正当理由更换注册会计师或审计报告附有保留意见,暗示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能粉饰过度。

在比较分析时必然要选择参照标准,包括本公司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

横向比较时需要使用同业标准。同业的平均数只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选一组有代表性的公司的数据求其平均数作为同业标准,可能比整个行业的平均数更有意义。

趋势分析时需要以本公司历史数据作为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合理性。经营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上年利润提高了,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不一定说明管理有了改进。会计规范的改变会使财务数据失去直接可比性,要恢复其可比性的成本很大,甚至缺乏必要的信息。

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需要以计划预算为比较基础。实际和预算出现差异,可能是执行过程出了问题,也可能是预算不合理,两者的区分并非易事。

总之,对比较基础本身要准确理解,并且要在限定意义上使用分析结论,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财务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情况的分析方法。比率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类:

(1)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比率,以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例如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等指标。

(2)结构比率

结构比率又称构成比率,是某项经济指标的某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了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例如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流动负债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利用结构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部分形成与安排的合理性,以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3)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将两个不同但又有一定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得出的比率,以反映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相互关系。实际上财务分析的许多指标都是这种相关比率,如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等。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分析,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进行比较。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比项目的相关性。计算比率的分子和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比性。结构比率指标必须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效率比率指标要具有某种投入产出关系;相关比率指标中的分子和分母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比较就毫无意义。

②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要保持口径一致。

③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参照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财务状况作出恰当评价。

一个经济指标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每种因素对某一个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将这一综合性的指标分解成各个构成因素,才能从数量上把握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给工作指明方向。这种通过逐步分解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一综合性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叫做因素分析法或连环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就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项财务指标P是由ABC三大因素的乘积构成,其实际指标与标准指标以及有关因素关系由下式构成:

实际指标:Pa=Aa×Ba×Ca

计划指标:Ps=As×Bs×Cs

则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的总差异为Pa-Ps,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变动对指标总差异的影响可分别由下式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的影响:(Aa-AsBs×Cs

B因素变动的影响:Aa×(Ba-BsCs

C因素变动的影响:Aa×Ba×(Ca-Cs)

将以上三因素的影响数相加等于总差异Pa-Ps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即构成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确实是形成该指标差异的内在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因果关系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按照先数量后质量、先实物后价值量、先原始后派生、先主要后次要、先分子后分母的顺序替代,不可随意颠倒。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的结果。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由于因素分析法计算的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值会因替代顺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假定性和近似性。

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主要有三种比较方式: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这种方式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相同的重要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幅度及发展趋势。它又分为两种比率情况:

①定基动态比率,它是将分析期数额与某一固定基期数额对比计算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指标/固定基期指标

②环比动态比率,它是将每一分析期数额与前一期同一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的动态比率,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指标/分析前期指标

(2)会计报表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并行排列,比较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及幅度,以此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一般可以通过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及比较现金流量表来进行,从而计算出相关项目增减变动的金额及变动百分比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以会计报表中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报表各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依次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并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并且还可以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助于正确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用于对比的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一致;

②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使分析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

③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要作重点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