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建“省际跨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的紧迫性

共建“省际跨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的紧迫性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只有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人类经济活动分布才是合理的,只有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公共设施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才是合理的[13]。环境安全系统的稳态条件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必须限制在其承载力之内”。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只有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人类经济活动分布才是合理的,只有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公共设施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才是合理的[1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成为试验区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依据,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验区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环境安全系统是由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等相关要素构成的,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交换、储存和反馈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并伴随着人的主动性而朝相互适应的方向演化。[14]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是基于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基础设施等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包容能力测算,主要包含水、气要素的PSR结构评估指标体系。[15]

人具有经济行为和社会特征,通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环境安全系统。我们把环境安全系统的稳定状态定义为:使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获得持续性成长的系统状态,这是以人为中心,确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和谐的标准。当系统在失稳情况下,受趋稳原理支配,系统的组成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完成系统模式与结构的转变,寻求新的稳定。如果这种转变成功,则系统朝安全进化,或者说这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安全系统。环境安全系统的稳态条件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必须限制在其承载力之内”。这项条件既能确保社会经济的持久存在,又能确保环境系统的持续的良性运转,是环境安全系统稳定状态的充分和必要条件。[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