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建“共饮西江水”的安全框架体系的紧迫性

共建“共饮西江水”的安全框架体系的紧迫性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安全的概念可表述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涉水灾害的可承受和水的可持续利用能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在这种情况下,保护水源、开辟新的取水点,共建“共饮西江水”的安全框架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水安全的概念可表述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涉水灾害的可承受和水的可持续利用能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所谓“涉水灾害的可承受”,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将超标准涉水灾害控制在不损害一个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程度之内。水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实际拥有的水能够保障该国或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当前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安全的标准、原则及其与社会生产、人口、水资源利用效率等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5]

2008年广州市饮用水源达标率为75.99%,西部水源达标率仅为50%。[6]广东省环保局联合省监察厅多次对督办区域和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督促有关政府出台有关整治政策,督促企业完善环保治理设施,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偷排漏排、屡查屡犯的企业。通过挂牌督办,关停和取缔一批污染环境的违法企业,部分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2009年广东十大环境问题挂牌督办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威胁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隐患或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区域问题;二是跨区域、重点区域、重点流域以及重点污染行业环境污染,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区域问题;三是影响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度的环境问题。[7]

广州西部水源地因为污染问题连续被省环保局、省监察厅列入联合挂牌督办“黑名单”。其中,江村、石门、西村三家水厂水源地水质均被认定为“极差”,水质指数超过150,达到了“劣五类”水标准。[8]根据国家水域功能分类,水源水质应该至少达到三类标准,而水质一旦达到最差的劣五类,即表明水体已经基本丧失使用功能,连农业灌溉和景观用水的要求都达不到。严重的水源地污染,已经让广州西部地区陷入“守着珠江没水喝”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水源、开辟新的取水点,共建“共饮西江水”的安全框架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隔江相望,一衣带水,“同饮西江水”成为两省(区)表达同心同向的一个重要历史基础。贺江为珠江流域干流西江的一级支流,其上游富川江(富江)发源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乡的茗山,向南流经富川县、钟山县、贺州市、广东省封开县,于封开县江口镇注入西江。西江是广州一大主要饮用水源地,广州在西江日取250万吨饮用水。作为广、佛饮用水源地,西江、北江的水环境保护尤其严格。据佛山市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西江干流青岐断面和北江干流芦苞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9]

贺江流域是一条跨省河流,流域水质总体较好,但由于排污、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近年来局部地区水污染严重,突发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贺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亟待加强。[10]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合作双方从流域水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保障、重金属污染防控、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从源头上确保水安全。试验区联合制定下发了《饮用水源保护定期巡查制度》,建立饮用水源日常检查执法体系。同时,环保部门坚持“粤桂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部门交叉执法”机制,突破行政区域束缚,着力解决省际跨区域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

试验区建设了西江粤桂联合环境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随时掌握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西江粤桂联合环境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是推进落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规划(2012-2030)》关于“推动试验区环境监测、管理、预警、预报和应急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工作任务而兴建的项目,是试验区发展环保先行的重大举措。该中心功能分为环境监测监控、环境监测预警、环境应急指挥三部分,已初步搭建起环境在线监控平台,能在远程监控、掌握县内及将来落户试验区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情况以及贺江、西江环境水质情况。[11]在企业监测方面,环境在线监控平台对贺江以及华润水泥(封开)等重点污染企业已实现联网数据监测。监测数据会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方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贺江水质情况以及重点企业排污情况。[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