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共向的教育体系的形成

多元共向的教育体系的形成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说明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早已根深蒂固。虽然民族矛盾复杂,但民族融合还是必然趋势,民族间的思想、文化的融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性主题。

第二节 多元共向的教育体系的形成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自己的存在方式、发展态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儒、玄、佛、道多种思想教育同时活跃于社会生活之中,形成乱中有序、多元归一的思想道德教育局面,具有时代性的特色。

一、多元共时的活跃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立意于弱化汉的政治指向性,而强化新时代的社会选择性;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有意于结束汉的僵化,而创造新时代的活跃。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是活跃的、开放的,且富有争辩性。活跃于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有外来的佛教思想,有传统正宗的儒学思想,也有新产生的玄学思想,表现为共存的丰富性;也表现为有贬儒也有挺儒,有崇玄也有批玄,有尊佛也有排佛,具有争辩的活跃性。有的认为“道为兴善之本”(《南齐书·顾欢传》),有的认为“佛据万神之宗”(《弘明集·戎华论》),有的认为“士所以立身扬名著信行道者,实赖周孔之教”(《弘明集·答宗居士书》),各抒己见,各行其道。范缜是国子博士,在梁朝为官,写《神灭论》宣传“形神不二”观,高扬批佛大旗。而梁武帝虔信佛教,发动朝贵对之批判,可见对佛的护与批思想斗争激烈。北周武帝也曾召集名儒道士、文武百官二千余人,进行思想论辩,对三教思想价值作轻重权衡。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思想具有不同文化色彩,社会上活跃的有华夏文化、异族文化,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有儒学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还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其间有冲突、有互动、有交融,也因此呈现思想文化的丰富性和活跃性。儒家思想教育追求的是王权至上的大一统思想,玄学思想教育追求的是个性的自由与解放,佛学思想教育追求的是自我的精神解脱,活跃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文化色彩斑斓,适应人们的不同需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教育力量也具有多维性。当时除了官学中的经学教育外,还有佛教教育、玄学教育、道教教育,有校、寺、观不同的教育基地。官员、教师儒家思想的教育力量,部分士人是玄学思想宣传扩散的力量,僧侣是佛教思想的传播扩散的力量,道士是道教的宣传教育力量,宗族长辈是家教的教育力量,不同的力量散布不同的思想,都活跃于社会生活之中。

这种思想多元争辩的存在使社会思想丰富化,因此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玄学、佛学思想有消极因素,但在思想道德教育史上不是倒退而是发展。

二、多元归一的指向性

1.坚持三教同归

三教虽有牴牾,但普遍认为,三教同源,三教同旨,具有思想底蕴的归善与教育功能的劝善的一致性,三教虽殊,同归于善,道有深浅,理无等级,这是当时人们的共识,“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也”,“三教虽殊,劝善义一,途迹诚异,理会则同”(《弘明集·归宗显本》),三教的共通点是劝人向善、习善,同归一揆,这些思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孙绰《喻道论》中说:“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共为首尾,其致不殊。”不过是三教各有治世治心的不同的着力点、作用层而已。梁武帝在《述三教诗》中写到,他“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这应该是各适其宜的,虽然影响范围不同,但对人生都有价值,梁武帝这个思想在那个时代是具有代表性的。

2.坚持以儒为宗

儒家经学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经过300多年的精心的理论打造与思想历练,已经根深叶茂,可承受各种思潮的冲击,并不那么容易把儒家思想排斥在社会主导思想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从政治思想上、社会教化上、学校教育上,儒家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主流,虽然玄学、佛学对汉朝开创的独尊儒术的思想道德教育冲击很大,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并未完全改变,尊孔读经仍然是社会思想建设的基本通道,权力仍然需要经学思想支撑,只是有所弱化了。

首先,统治者主导的政治教育中主儒仍然是主流。魏文帝以孔子为“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三国志·魏书·文帝丕》);魏明帝曹睿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晋武帝也强调“以儒学为本”。虽然玄、释、道的兴起打破了儒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垄断,但其宗主地位并未完全失去,政治生活中祭孔扬儒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同时学校教育中的儒学仍处至显地位,虽然官学中也有玄学、佛学,但儒学的核心地位并未完全改变。北魏孝文帝元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太平御览·高祖孝文皇帝》)。可见,高层以儒为宗的仍然大有人在。

其次,在士人中主儒的仍然是中坚力量。一批社会上很有思想影响力的思想家主儒不衰,傅玄力倡儒为“王教之首”,他向晋武帝进言:“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道者,非唯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晋书·傅玄传》)这种思想在士人中还是很有市场的。玄学教育中也承认儒学教育的价值,王弼指出,“天生五物,无物为用;圣行五教,不言而化”(1)(《老子指略》)。裴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晋书·裴頠传》),于是写崇有论以抗衡时风。

最后,地方上的基层官员致力兴儒。在地方官中有相当的儒学思想根基,多兴儒重教。《三国志·杜畿传》载,杜畿任河东太守“以为民富矣,不可不教”,他直接对所治之民施行思想道德教育,“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三国志·杨峻传》载,杨峻任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这说明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早已根深蒂固。

虽然国家分裂、各自为政,但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在长达360年的分裂状态中,依然融合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政治分裂,并未导致思想解体,无论玄学思想、佛学思想都未能完全脱离儒家思想体系而单独生存,无法完全摔掉经学这块招牌。玄佛思想的冲击反映了儒家正统思想的弱点,也反映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生命力,冲击的结果不是被削弱了,而是更丰富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博大胸怀与涵容能力。

3.坚持变夷从夏

虽然民族矛盾复杂,但民族融合还是必然趋势,民族间的思想、文化的融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性主题。这不仅是一些思想家的明确的思维指向,也是一些政治家的清醒的思想认识。傅玄认为,“中国所以常制四夷者,礼义之教行也。失其所以教,则同乎夷矣”(《傅子·贵教》)。他主张依靠礼教化夷为夏,以达到九州同风。当时上层人士中有一种舆论认为,只要处心公平,推诚于物,则胡越之人皆可使如兄弟。有的则有意识地宣传“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本来就不应有夏夷之别,而应该是胡汉一家、夏夷一体。汉族人当政的地区则要“用夏变夷”,以强化少数民族的华夏意识,使之附汉归心。在胡汉、夷夏关系问题上,政治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多开明而有远见。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意识到,只有用先进的儒家思想、汉族文化改造民族,才能缓和民族矛盾,才能提升本民族的生存能力,如果不坚持礼义教育就会失去自我,这反映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胆略与识见。所以,普遍力主“变夷从夏”,进行汉化教育,热情宣扬汉族道德风尚意识以改善胡俗,其政治目的是与汉共存。少数民族的君王大都深谙汉文化,前秦苻坚“雅量瑰姿,变夷从夏”。魏孝文帝深知汉思想道德文化的先进性,主政后全面开展思想文化改革,以洛阳为政治中心,力倡尊孔读经,于太和十五年立孔庙于京师,十六年亲问博士经义,十九年亲祠孔庙,曾坦陈:“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他为了推行汉化思想,甚至不惜付出血的代价,把阻挠汉化的儿子恂处死(《魏书·废太子恂传》),可见其决心之大。北周文帝宇文泰“知人善任使从谏如流,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恩信被物,能驾驭英豪”(《周书·文帝纪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比较清醒,他认为应尊重民族差异,“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惟修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社会生活习俗风尚方面作了大力汉化的努力,促进了民族的和谐与融合。

4.坚持大一统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分裂、各据一方,但都不以割据政权为满足,都有一个共同的政治追求和思想指向,即“春秋之义大一统也”,谁都在思念大同,都想统一中国,都视国家分裂为非常现象,都以大汉疆域为依归。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己任。据《晋书·苻坚载记下》所述,苻坚也是“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酺”,“岂敢优游卒岁,不建大同之业”。国家不统一寝食难安,这是上层社会的普遍心理。北魏建国者鲜卑托跋珪也下诏向社会灌输“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的思想意识。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夏国时,也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多以自己为炎黄子孙。因此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主政者及其核心人物有不同民族,各以封建割据,拥权自重,但都未能掩没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华夏的政治统一、疆域统一、思想统一、文化统一的共同追求。民族的不同,政治的差异,未能消解天下一统追求的共同理念。

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思想多元却目标一致,儒、道、玄、释虽各标新立异,但都为了权力的大一统、思想的大一统,都着意于协助统治者对社会的思想控制与导引。何晏力倡“执一统万”的儒家传统思想,强调万统于一。王弼认为,“众不能治众,治众者,寡也”(《老子指略》),其说以寡治众,分明是在申述皇权存在的合理性,为皇权辩护。郭象也认为,“圣人未尝独异于世,必与时消息,在皇为皇,在王为王,岂有背俗用我哉”(《庄子逍遥游注》)。佛教也大力宣扬安于命运,广行善事,以维护政治稳定为其主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