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理论在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货币理论在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一书是以就业、利息和货币三项为研究对象的“一般理论”定名的,把货币同就业与利息并列,究竟含义何在?货币理论应当成为一种社会总产量的理论。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追问:在凯恩斯的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一书是以就业、利息和货币三项为研究对象的“一般理论”定名的,把货币同就业与利息并列,究竟含义何在?货币同就业究竟处于何种关系?货币在就业增长(即解救失业)中究竟起着何种作用?凯恩斯的货币经济理论在其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究竟处于何种重要地位?这是本节所要介评的主题。

本书着重研究何种力量去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的改变;同时发现,货币以重要而特殊的方式进入经济结构而发挥作用。至于货币技术细节则存而不论。(2)

当我们进而讨论何者决定社会全体之产量和就业量时,我们就需要一个关于货币经济(Monetary Economy)之全盘理论。(3)

他自述该书同其《货币论》的关系时说:

当我开始写《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成是供求的一般理论之外的一种力量。当该书完成时,我已有若干进步,倾向于把货币理论推回去,使之成为一种社会总产量理论(4)

他在该书第三章概述有效需求原理时指出:

消费倾向的分析,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以及利率理论,是我们现有知识中的三大缺陷,必须加以弥补。这步做到以后,我们将看到价格理论就获得它的特有地位:它是我们这一般理论的辅助成分。我们将发现,在利率理论中,货币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将设法弄清楚,货币之所以异于他物者,其特征何在。(5)

从上面几段引文,可以归结出下列几点:

(1)就业一般理论主要是研究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这三种力量如何去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的变动;货币理论只是这种研究工作完成以后的辅助成分

(2)它究竟成为怎样的辅助成分呢?他认为,货币不是供给与需求二者之一般理论以外的一种力量,它是在供给与需求二者交互作用这种经济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力量。货币理论应当成为一种社会总产量的理论

(3)虽然它是上述三种决定因素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的一种辅助成分,但是,货币却扮演着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角色。

(4)在该书中,他只论证货币经济的一般理论,至于货币的技术性细节都存而不论。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追问:在凯恩斯的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货币理论究竟怎样成为社会总产量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呢?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究竟何在呢?一句话,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中的货币一般理论究竟包含着何种独特内容呢?

对这些问题,凯恩斯作了下列三个方面的回答:

第一方面,关于货币经济的特征——巧妙地把未来同现在联系起来。凯恩斯确认,在适用移动均衡理论的经济体系中,对于未来的预期可以影响今日的经济行为;货币之最主要属性既在于巧妙地联系现在与未来,则我们除非利用货币,否则对移动均衡理论简直无法讨论。因此,他明确认定,货币之重要性主要是从货币乃现在与未来之联系这一点产生的(6)这就是说,企业主对未来物价和利率等在变动上的预期,影响到投资引诱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新资本资产的产量,再进而影响就业量。关于货币这种属性问题,将在下面第三节中进一步加以介评。

第二方面,他对货币数量说再一次(7)进行修正,编制出“半通货膨胀”(Semi-inflation)的价格一般理论。他以就业不足为假定前提,增加货币数量,从而增加有效需求,效果有两方面:一部分用在增加就业量,另一部分用在提高物价水平。他把所谓“半通货膨胀”同绝对的、真正的通货膨胀区别开来。这就是他利用“半通货膨胀”(增加货币数量)这种“吗啡”注射来刺激生产和就业,解救失业问题严重这种痼疾的理论依据。这种价格理论,在理论上和在政策上的利弊得失,我们将在下面第四、五节中加以分析评议。

第三方面,关于货币同利息理论的关联。他说:

我们将发现,在利率理论中,货币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将设法弄清楚:货币之所以异于他物者,其特征何在。(8)

在论证其利息理论时,凯恩斯又给货币增添了一些特征。这也是他所说的关于“货币以重要而特殊的形式进入经济结构而发挥作用”的具体内容之一。

综括以上三方面,按照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逻辑结构来说,确实需要货币以他所说的“重要而特殊的形式进入经济结构而发挥作用”。

具体分析起来,可以看出:

第一,以资本边际效率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投资理论,需要货币把资本家的未来预期同现在投资决策相联系。

第二,以提高物价水平从而降低实际工资为中心内容的工资理论和就业理论,需要货币去提供“半通货膨胀”政策的筹码。

第三,以流动偏好为主体的利息理论,需要增加货币流通数量去降低利率,提高投资引诱。

总之,试设想,如果没有货币这个东西供凯恩斯使唤和摆弄,则他的就业一般理论体系势必难以编制起来;即使编制成了,也势必会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货币经济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是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了。我认为,不论从他的整个就业理论体系来看,还是单从他的货币理论来看,在结局上,他是集中地着眼于以“半通货膨胀”为主轴的价格一般理论,要用增加通货的方法,一方面,促使物价水平上升,降低实际工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另一方面,促使利率下降,改善投资引诱。这样就可以增加生产,解救失业。在经济不景气、生产停滞、失业问题严重的情况下,采用增加通货这种“吗啡”注射的刺激“疗法”,在解救失业方面能够收到一定程度的“疗效”,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这种“疗效”毕竟有其限度,充其量只能对经济危机在程度上有所缓解,绝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而凯恩斯对增加通货、扩张信用这种“吗啡”刺激“疗法”寄予无限的希望,在《就业通论》一书中极力夸大它的“疗效”,从而特别强调货币在这个理论体系和政策措施中的重大作用。凯恩斯的利息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控制货币供给的银行系统支配着就业扩充这一主题。他在《就业通论》的书名中,把货币同就业、利息并列,确认货币以一种重要而特殊的风格进入经济结构而发挥作用,使货币融合成总产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害即在于此。

最后,必须明确指出,这种增加通货以增加就业、救治失业的方法,在实质上,就是用加大对在业工人剥削的深度,引诱资本家增大产量或增加新投资,使一部分失业工人得到就业机会,进入剥削圈,扩大剥削的广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通货膨胀早已有之,特别在战争时期算是家常便饭,这不是凯恩斯的什么新发明。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放松银根,用来“解救”或缓和经济危机,早已屡见不鲜,这也不是凯恩斯的什么新发明。唯独给货币编造上述特点,用“半通货膨胀”的价格一般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和平时期明目张胆地在实际上为“半通货膨胀”开绿灯,凯恩斯算是始作俑者。这种计谋对工人的根本利益是有害的。从长一点的时间看,它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战后西方世界各国广泛而持久地推行通货膨胀的“吗啡”注射刺激政策,到头来,1974—197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怪诞而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涌现“滞胀”双重的社会瘟疫:经济危机同通货膨胀两症并发。这无疑是凯恩斯就业理论与政策,特别是“半通货膨胀”价格理论与政策的一项严重恶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