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来军工文化建设的主要精神成果

年来军工文化建设的主要精神成果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军工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军工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军工人激情澎湃,积极探索,在军工文化建设中凸显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军工文化的理论体系也逐步形成。

1.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十分险峻。就国内而言,从战火中走来的共和国,工业基础薄弱、物质匮乏,国家建设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况;就国际形势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各个方面对我国采取敌对的封锁态度。与此同时,随着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日益展开,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国防任务严峻。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保卫国家安全、建立起新中国自己的国防工业科技体系刻不容缓。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异常薄弱的条件下起步,在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氛围中不断推进,军工文化建设在建国初期的历史环境中,更加升华了自形成以来所锻造的为国家、民族而奉献的文化品质,凝练了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创业是当时共和国儿女面临的主要任务。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各行各业都满怀豪情,将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无穷的动力,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初步建设默默付出。为捍卫祖国的国防,建立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工人在不同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与热血,实践着“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人生诺言。在艰苦中锻炼出坚强的筋骨,用顽强的意志与聪明才智唱响了一曲曲气势恢宏的时代乐章,同时,更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军工文化建设光辉的史册上,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军工文化建设融进了浓重的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正是有了这种创业精神的激励,军工人奠定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格局,尤其在武器装备上逐渐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制,初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精神的折射,激励着军工人为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2.“两弹一星”精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困难,然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却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奇迹——“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走进了核时代;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1970年,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由此走进了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而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正是源于我国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发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克服了无数困难,书写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鸿篇巨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军工文化建设的史册上又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异常不容乐观,中苏关系的恶化,使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新中国的“两弹一星”成就无疑是中国人奋进拼搏、独立自主发展的最好诠释,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国际意义;同时,“两弹一星”精神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意气风发,显示出强大的文化感召力。

3.载人航天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航天事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在研制探空火箭、发射各种卫星、进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03年,我国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一成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宇航强国之列;200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成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8年,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飞天之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飞船舱外的浩瀚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了中国航天员的足迹,而这具有历史意义的足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一个崭新的开端。

我国的科技工作者继承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传承,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升华的精神成果。载人航天精神体现出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意蕴深远。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军工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成果,标志着我国的军工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鼓舞着国防科技工业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为国防科技工业的继续发展贡献力量。

4.军工文化理论逐步形成体系

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充分重视军工文化的建设活动,始终将军工文化建设活动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在企业、行业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共同推动军工文化建设。2006年,国防科工委成立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2007年,原国防科工委下发文件,就什么是军工文化和怎样加强军工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地方国防科工办、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因地制宜地建设军工文化。正是由于注重在实践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丰富经验,军工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精神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军工文化理论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近年来,军工文化理论研究范围不断探索,在关于军工文化的概念、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涵、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得军工文化理论研究逐渐形成体系。研究人员针对军工文化各个层面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成果丰硕,例如,在关于军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方面,有研究成果指出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一个中心”和“五个基本内容”,“一个中心”指“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爱国主义在军工战线的集中体现。“五个基本内容”包括:“爱党爱国、服务国防,团结协作、服从全局,无私奉献、忠诚敬业,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崇尚科学、精益求精”。军工文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注重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保密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型号文化和创新文化5个方面的建设和推进。这些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得到了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广泛的认同,对军工文化本身在实践中的建设以及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生产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