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意来自专注的实践

创意来自专注的实践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彼得·杜拉克在他的《创业与创新》一书当中曾经提过,虽然很多创意并没有实践,但是企业要大幅获利成长,靠的还是创新。结果果然验证了詹姆斯的先见之明,做出来的程序,创新有余,实用不足,不仅不符合公司方向,更无法获得市场青睐,彻底失败。所以他们的乱想,很难成为真正实践的创意,真的只是“乱想”!创意真的来自专注,不信,拿你最喜欢的事情试试吧!

彼得·杜拉克在他的《创业与创新》一书当中曾经提过,虽然很多创意并没有实践,但是企业要大幅获利成长,靠的还是创新。乔治也曾提过,没有新的想法,只是模仿别人的做法,获利往往是最少的,甚至最后还是赔钱的那一个。

我唯一一次看到詹姆斯发脾气,就是因为研发部门将一个很重要的项目交给一个刚进公司的小伙子。研发部的主管解释说:“他很有创意,能想出我们无法解决的对策。”詹姆斯很严厉地说:“即便如此,他对我们公司很了解吗?他对这个行业很熟悉吗?我不相信他这样不够专注、缺乏实践经验就能够想出切实可行的创意。”虽然詹姆斯很生气,但是他还是被研发主管说服,让这个年轻人试试看。结果果然验证了詹姆斯的先见之明,做出来的程序,创新有余,实用不足,不仅不符合公司方向,更无法获得市场青睐,彻底失败。

我讲这段故事不是轻蔑年轻人,因为有许多很专注的年轻人真的有不少的好点子。我要讲的是关于专注与创意之间的关系。

我在教创意课的时候,发现学生通常遇到的最大挫折就是“缺乏信心”,通常你听到的就是:“创意、创新那很难啦!老师,那只有您才行啦!”当然这样就很难鼓励同学再进行下去,你只能不断举很多例子来鼓励他们,例如HUG水果创意屋网站,才经营不久,月营业额就有上百万元的规模!诸如此类,用“别人的例子”让他们提升信心,但是要进入个别学生的创意辅导,那就是漫长的历程。

不过这还容易,因为他们还肯学,就有机会,最麻烦的是那些很自信的回答:“创意就是天马行空的乱想!”

这样的学生其实创意最低,而且又超级固执,完全无法接受新事物,所以他们只听他们自己想听的,从不会反省是否自己错了。所以他们的乱想,很难成为真正实践的创意,真的只是“乱想”!

像这样的学生,我很难跟他们解释“为什么创意来自专注”!因为他们的固执,连自己会专注的是什么也不是很确定,但是却可以很武断地说那是自己熟悉的事情。

我有一个学生从事的是广告业,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有一个绝世构想,就是替卖场做DM数位化,让喜欢搜集DM的人能够轻轻松松在网上就买到。我只问他几个问题,他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你在卖场上过班吗”?

他摇摇头,但是很坚持地说:“但是我很喜欢逛卖场。”

我继续问:“那么你知道DM是发给谁吗?”

“想买打折产品的人!”他很笃定地说。

“那么为什么卖场自己的网站不发e-DM,还要另外做纸质的DM呢?”我继续问。

他突然愣住不知道怎么回答,心虚小声地说:“应该网站也有信息吧?”

我继续告诉他:“因为网站和DM是发给不一样的人,即使他们都想要折扣,但这就是不一样的市场,你能告诉我他们的不同吗?”

学生想了很久,终于挤出几个字:“买DM的人,可能不上网,对吗?”

我点点头:“答案当然不见得这么简单,不过也差不多,那是一种市场区隔,可能你要足够了解卖场,才会知道他们的目的。”

唯有熟悉,才有可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创新,甚至想出前所未有的创意。

就如同我翻译的《热情致富》一书当中所讲的那样,对自己有充分认知的人,能做某件事情做到“不知老之将至”,才有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

但是创意还是可以练习的,就如同“NSDB创新思维”方法,尝试将创新以更科学化的流程增加产值,分别以“创意思考力”、“市场洞悉力”、“研发管理力”、“智权加值力”、“事业发展力”五项构面来训练创新人员的思维。

当然最简单的还是从自己身上开始,因为离自己最近的事情最容易接受。

创意越多元化,专注的事情就越多元化,例如我自己最擅长的三个行业莫过于教育业(待得时间最长)、广告行销业(被聘请的职位最高——执行副总)、资讯业(自己开过业绩上千万元的公司),所以我就会综合这三个产业的特长去拓展我的创意。

今天如果你来问我制造业的制作流程改良,那么很抱歉,我并不是高手,就是因为这方面我的经验并不丰富。

创意真的来自专注,不信,拿你最喜欢的事情试试吧!记住,要乐此不疲的!譬如打电子游戏,你一定会想到用必胜绝招,不是吗?

很多人对于创意的应用,都以为是天外飞来一笔,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但是实际上对于创作者来说,几乎是一场艰辛的战斗。在过去,很多创意还没有机会经过市场检验,就被藏进档案库了。现在网络很发达,让所有的创意人都可以运用网友的反应来测试自己的想法,甚至摸索、修正原来的构想。

对每个人随意的创意都要经过原创、测试、修正、测试、公布等流程,如果是打算商用化的产品,更是必须严谨处理,需要更小心地搜集信息来分析,而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一样,只是坐在马桶上的异想天开。

我曾经从事无数的创作开发工作,无论是个人创作或者集体创作,都必须从时间与成本的角度加以控管,否则这些创意都会不见天日。以我个人出版的图书来讲,刚开始我也是用轻松写文章的方式来创作,稿子真的进入出版社时,面对编辑的要求与时间限制的压力,可是全然不同的感觉,即便如此,我还是延迟了三次交稿,时间还长达6个月。

能排除许多延宕因素的个人创作,都会面临肠枯思竭、江郎才尽的窘境,团队开发项目就更加麻烦。我参与或领导过的项目,很多参与开发的人都十分有才华,但是一开始脑力激荡的时候,就会陷入旁枝末节的思考,而没有集中思绪在产品雏形上的思考。甚至会为了这些细节争论不休,仿佛我们已经决定开发方向,他们得据理力争,以免自己的构想被淘汰,因此会议效率十分低下。

所以我在领导这样的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制止这样的争论,提醒他们,还没进入决策,只是要大家提供想法。

这个阶段另一个最糟的状况,就是参与会议的人丝毫没有准备,即使会议通知提前一个月就发过(每周都会提醒),但是这些人连思考都没思考过,带着空白甚至相反的思考(例如搞错产品)进入会场。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次通常我会暂停会议,延后三天或一星期开会,请大家重新准备。第二次若再发生,我可会毫不留情地请这样的人士退出专案开发。因为缺乏心力,是未来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项目讨论完,很多人就以为该开始进入开发工作,其实不然,你得要花点时间让大家去搜集资料,比较是否有类似产品,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开一次会确认这些情报的影响,才会进入实质开发方向定案的讨论。这时的会议一定要有书面资料进行逐条讨论,如果光靠讲,后来才靠会议记录整理,通常的结果是大家都会忘得一干二净,这也证明了:人的脑容量有限。

逐条用删去法或增加修正的方式,将创意的范围界定下来,用途与顾客取向都定义得很清楚,才开始讨论功能项。功能项目用一样的方式讨论完,还要应对是否符合用途与市场定位。之后才进入实体开发、设计。

这期间还要不停地通过稽核的方式来确保进度的进行,之后的测试也是要以这样的态度开展,商品才有可能在既定的期限内准时上市。

所以创意,最重要的不是无限想象,而是扎扎实实的专案管理。

成功方程式二十三:要靠创意致富,先要有专注的专业与实践的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