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自教育实践的思考

来自教育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通病”,即教育问题愈多,愈改革;愈改革,教育问题愈多。首先,理性主义建构的精英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危害的症结所在。再者,人的定位是教育目的研究的中心所在。教育目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教育实践中人的认识,而且人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基本对象。

(一)来自教育实践的思考

“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通病”,即教育问题愈多,愈改革;愈改革,教育问题愈多。这些“通病”的症结在于:现实教育所培养的个体与教育应该培养的目标存在较大的落差,不能满足社会、个体乃至教育自身的要求,因此,期望以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来革除这一顽疾。但是,由于对生成教育问题的教育目的认识不充分,改革大多停留于教育目的之外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层面上,导致教育改革不彻底,出现越改革越困惑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

以国内应试教育问题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素质教育”改革“应试教育”的举措就不断推出,影响较大的有“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改革”等具体实践,但改革的实际效果和人们的期望相距甚大,应试教育的束缚始终难以摆脱。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应试教育暴露出的问题本质是,现行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制度性规范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追求相冲突,“人”这一教育前提和核心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因此,改革的措施再频繁,如果不以教育目的为中心,不以人的发展为旨归,教育改革只能流于形式,假“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落入“应试”素质、“应试”新课程的窠臼。

因此,认识应试教育问题,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当今自上而下的应试教育症结何在,人们何以认识到其危害却依然趋之若骛,造成教育改革的恶性循环?其二,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必须追问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化解应试教育的危机?其三,教育活动中的人和其它社会实践中的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人的发展历程中,教育应当承担何种职责?继而,从三个视角展开对感性思考的理性认识,第一,理性主义建构的精英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第二,社会发展和人性认识的革新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呼唤;第三,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实践中人的反思是问题解决的路径所在。

首先,理性主义建构的精英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危害的症结所在。以竞争、甄选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是理性设计的产物,其思想基础是相信一部分人,通过教育能达到理性的高度,成为社会精英,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设计出一套严谨、科学、道德的理性秩序、法则,其他人只是依此操作而已。所以,理性支撑下的精英教育制度以监控为手段、以规训为目的,将人和教育视为理性的工具,人和教育被异化。因此,认识应试教育问题的本质必须从建构精英教育制度的理性根源入手,分析理性的价值和局限,破解应试教育的谜团。

其次,社会发展和人性认识的转型既是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也是教育研究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世界则处于由二元对立的传统冷战秩序向多元、共生的新秩序建构过程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性的认识也正在发生质的变革,复杂的、动态的、未完成的人性认识逐渐取代简单的、静止的、确定的传统人性理解。所以,置身社会转型和人性认识变革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能从社会和人性变革的视角为教育目的研究进行辩护。

再者,人的定位是教育目的研究的中心所在。教育目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教育实践中人的认识,而且人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基本对象。所以,探讨教育目的范畴下的人,不能仅停留于教育层面,而应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视角,认识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职责和使命,如此,教育目的研究才能从人的整体性、生成性、复杂性视角来审视人自身,摆脱就教育论教育和将人工具化的束缚,使教育中的人成为真正的人,教育研究才能彰显自己的学科价值和学术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