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育生活方式

培育生活方式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理意义上的生活空间总是固定不变的,真正拓展的是人的心理空间。通过产品培育一种生活方式有时需要打破传统的生活含义。比如上海的面包新语直译就是“会说话的面包”,其推翻了“面包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的生活假定”,认为“‘面包新语’不是食品业,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面包新语营业后取得了辉煌的营销业绩,并迅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开了100多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物理意义上的生活空间总是固定不变的,真正拓展的是人的心理空间。基于生活方式的产品定义,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边界、产品边界、顾客边界,使得原本狭窄的商业空间变得豁然开朗。

英国学者费瑟斯通指出,“未来的趋势是,消费文化将使生活方式不再需要任何内在的一致性……人们已经认识到,消费文化中的个性,不仅仅谈论他的服饰,而且还谈论他的家居,家中的陈设与装潢、汽车及其他活动,根据这些东西有无品位,人们就可以对它们的主人予以解读”,人们消费不同类型的商品,从而构建具有不同风格、特色的生活方式,把商品和消费当做沟通工具,甚至当做“阶级身份的象征”。在广义虚拟经济中,“凡是和广义虚拟经济范畴有关的产业或市场,它们的发展无一不是靠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生活题材上塑造概念,实现新的创意,再加上旺盛的‘人气’推波助澜的”。一些世界知名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电灯之于照明、汽车飞机之于出行、电话手机之于信息沟通,等等。

产品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塑造与厂家的宣传也是分不开的。“广告在通告与劝说手段上不失为一种良策,其目的可以是在全球范围推销可口可乐,也可以是在发展中国家让客户喝牛奶或实行计划生育”。客户购买产品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觉得这个产品有用,当需要它的时候就可以购买,产品购买主动权是在客户对这个产品的需求点上。如果这个点是一个恒定值,那可能需要一定的周期才会重复购买,周期的长短将限制产品销量。人的购买意愿、态度是随着人的行为和环境所关联,如果从生活方式入手,打破原有的周期性购买,通过宣传自己产品的生活意义,来提高产品的使用率,也就是说,人工塑造一种生活方式来改变日常人们对这个产品的感觉。比如,人们一个星期喝一次牛奶,这个牛奶的销量是X,当社会确立每天一杯牛奶后,在大众的思维里便形成一天喝一次或者多次牛奶的概念,这样产品销量就是X的多次倍。当在一定市场环境下,无法持续大幅度增加产品销量时,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变人们对这个产品的使用率和认知度,最终达到产品在人心目中的改变而增加销售额。

宝洁、高露洁、联合利华三家日化企业在全球牙膏市场的份额占到78%,彼此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2010年,它们的市场部人员居然坐到了一起,并达成共识:用30年的时间进行大众教育,让大众接受一个理念:饭前饭后都要刷牙。这个市场教育工作能够成功吗?不妨回顾一下身边的历史,父母及以上辈的人刷牙次数明显少于现在。牙膏、牙刷出现在1912年,仅100年的时间,已成功地让大众养成每天三次刷牙的习惯。凭借这个历史,有理由相信,不到30年的时间大众就会接受饭前饭后刷牙的习惯。于是,牙膏的消费量就会继续增加,甚至连餐厅的用具都要增加,不仅要配备用餐的碗筷叉刀,还要配备一次性的牙膏、牙刷。这样,偷着乐的就是这三家日化企业。

通过产品培育一种生活方式有时需要打破传统的生活含义。比如上海的面包新语(Bread Talk)直译就是“会说话的面包”,其推翻了“面包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的生活假定”,认为“‘面包新语’不是食品业,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面包新语将年轻、时尚的18~35周岁的年轻白领女性定为目标顾客,选址一般在A级商圈,店面装修上采用玻璃、不锈钢、白色的大理石等冷色调,宣称“把我们店里所有陈列面包的架子拿走,你再放上时装,绝对可以成为时装店”。面包新语每推出一款新产品,从款式设计到命名都花费很大工夫,充分考虑时尚、文化等因素,努力做大成熟市场中的“与众不同”。面包新语营业后取得了辉煌的营销业绩,并迅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开了100多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