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鱼苗培育技术

鱼苗培育技术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根据鱼苗生物学特性,要求创造无敌害生物、水质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培养出体质健壮,适宜运输的夏花鱼种。鱼苗下塘时要注意,孵化设备或运鱼容器内的水温与鱼苗池的水温差不能超过3℃。鱼苗培育通常采用单养。鱼苗初下塘时水位保持在50~70厘米,以后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使水位升高10~20厘米,培育期间共加水3~4次,最后加注到最高水位。

三、鱼苗培育技术

为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根据鱼苗生物学特性,要求创造无敌害生物、水质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培养出体质健壮,适宜运输的夏花鱼种。为此需专门的池塘进行培育,这种由鱼苗培育至夏花(或乌仔)的池塘称为“发塘池”。

(一)鱼池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适中,便于操作,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通风向阳,水深1.0~1.5米;池底平坦,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淤泥10~20厘米,不渗漏,无丛生水草。

(二)清整池塘

整塘:干塘后,维修堤埂滩脚、闸门,清除(或用泥浆泵吸去)过多的淤泥、池边杂草,平整池底,暴晒数日后进行药物清塘。

清塘:常用清塘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漂白粉清塘两种。

(三)确保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为了保证鱼苗下塘后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必须在下塘前将鱼苗池水质培育好,使轮虫达到高峰期,这样,鱼苗下塘后生长快,成活率高。池塘清塘后水中生物演替的过程可表示为:清塘→浮游植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在水温20℃~25℃条件下,完成这一过程大致需15~20天时间,轮虫高峰期出现在第8~10天。从浮游生物的演替过程看,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必有一个轮虫集中繁殖的时期,即轮虫高峰期。只有在轮虫高峰期时最适合鱼苗下塘。做到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的主要措施有:

1.选择有足够休眠卵的培育池

池水中能否培育出大量的轮虫,首先决定于池底是否有足够数量的休眠卵。因此,须选择有丰富休眠卵的池塘作为鱼苗培育池。

2.根据水温提前清塘

生产经验表明,水温与轮虫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有以下的大致关系(底泥中的有效休眠卵量为100万~200万粒/平方米)。

2 0℃~2 5℃ 8~1 0天

17℃~20℃  10~15天

15℃~17℃  15~20天

10℃~15℃  20~30天

只要有足够休眠卵(大于100万粒/平方米)的池塘,根据水温提前清塘,便可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

3.延续轮虫高峰期

从生物学角度看,鱼苗下塘的时间应选择在清塘后7~10天,此时下塘正值轮虫高峰期。但依靠池塘天然生产力培育的轮虫数量并不多,而且只能维持3~5天,之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而迅速下降。实践表明通过施肥、除害和注水等人为措施可有效地延续轮虫的高峰期。通常,单用药物控制枝角类、桡足类等敌害,可使轮虫高峰期延续到10~15天,如果辅以强化施肥和加注新水等措施,可将高峰期延续到20~30天。

一般用敌百虫来杀除枝角类和桡足类。当池水在pH值8~9、水温20℃~25℃条件下,晶体敌百虫对各类浮游动物的致死浓度分别为:

大型枝角类(隆线蚤、大型蚤等) 0. 0 5毫克/升

小型枝角类(裸腹蚤等)     0. 3~0. 5毫克/升

桡足类(剑水蚤)        0. 5毫克/升

轮虫              1. 5~2. 0毫克/升

通常在池水中按0.3毫克/升的浓度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可以杀灭枝角类,保存并增殖轮虫。

施有机肥能有效增加池塘轮虫的生物量。药物清塘时浮游藻类等被杀死,直到3~5天后才开始繁殖,这时轮虫休眠卵已开始萌发,在此期间施有机肥,可为刚孵出的轮虫提供腐屑、细菌等食物,同时也为加速藻类生长创造了条件。施肥可使轮虫的生物量较天然生产力提高3~8倍,并有效的延续,但如果施肥过晚,池水轮虫数量尚少,鱼苗下塘后因缺乏大量适口饵料,必然生长不好;若施肥过早,轮虫高峰期已过,大型枝角类大量出现,鱼苗非但不能摄食,反而出现枝角类与鱼苗争溶氧、空间、饵料,鱼苗因缺乏饵料而大大影响成活率。应使用0.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之。

(四)合理密养

鱼苗孵出的4~5天,鳔充气,能正常平游后就可以下塘。鱼苗下塘前应检查鱼苗池,看塘中是否有没被杀死的有害生物,若池中仍残留有害生物,可以用鱼苗网拉几次,严重者就必须重新清塘。鱼苗下塘时要注意,孵化设备或运鱼容器内的水温与鱼苗池的水温差不能超过3℃。另外还须注意鱼苗要在上风处下塘。

鱼苗的放养密度随池塘条件、饵、肥料的数量和质量、鱼苗的种类、饲养技术有所变动。对于常规养殖鱼类来说,一般放养密度为每亩水面10万~15万尾;若先养成乌仔,每亩水面可放养20万~30万尾;由乌仔养成夏花,每亩水面可放养3万~5万尾。鱼苗培育通常采用单养。

(五)精养细喂

因选用的饲料、肥料不一,饲喂方法也不一。但总的原则是根据鱼苗各生长阶段食性与口径,提供或培育量多质好的适口食物供其摄食。常用的有有机肥加豆浆饲养法和豆浆饲养法2种。

1.有机肥加豆浆饲养法

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5~7天后,每亩再施腐熟粪肥100~500千克,滤食鱼类如鲢鳙鱼苗池几天后再施1次,也可从下塘开始每天每亩泼洒粪肥汁50千克,分上午和下午2次泼入。

施肥的同时要每天泼豆浆,豆浆要细而匀,泼洒全池。鱼苗下塘后前5天之内泼有机肥汁时泼豆浆每天2次,不泼有机肥汁时每天4次,每天每亩用黄豆2千克左右。5天后再以每天泼洒2次,豆浆浓度要大一些,每天每亩用黄豆3~4千克,对一些吞食性鱼类还需增投豆渣、豆饼糊等,沿池边堆放在离水面30厘米左右的浅水处,以免鱼苗患跑马病。

磨豆浆时要注意黄豆浸泡时间的掌握,一般水温25℃时浸泡5~7小时,豆瓣中间微凹时出浆率最高。磨好的浆要及时泼洒,不能兑水泼,否则容易沉淀。泼豆浆的主要作用是肥水,因豆浆细且泼洒匀,所以肥水效果好,被鱼吃掉的仅是很少一部分。

2.豆浆饲养法

其基本方法与上述相似,只是要增加黄豆的用量,每天每亩用黄豆3~4千克,5~7天后每天每亩用黄豆5~6千克。培育每万尾夏花需要黄豆7~8千克。豆浆法培育鱼苗,既可以直接供鱼苗摄食,又能起到速效肥水作用,水质稳定,鱼苗生长均匀,成活率高。

(六)分期注水

鱼苗初下塘时水位保持在50~70厘米,以后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使水位升高10~20厘米,培育期间共加水3~4次,最后加注到最高水位。鱼饲养期分期注水是提高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七)加强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做到“三勤”和“三查”。即早晨查鱼苗是否浮头,勤捞蛙卵;午后查鱼苗活动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鱼苗池水质,勤做记录,安排第二天的投饲、施肥和注水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消灭有害昆虫,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防治。

(八)拉网锻炼

鱼苗经20天左右的饲养,长到3厘米以上,进行拉网锻炼分塘。分塘前要经2~3次拉网锻炼。第一次拉网把夏花围集在网中,稍加密集后放回原池,能起到去除夏花体表部分黏液、增加鱼体对缺氧适应能力的作用。第一网后隔一天进行第二次拉网锻炼,将鱼密集后,使其自由游入网箱,然后慢慢推动网箱前进,借助水体交换而改善箱内溶氧状况,20~30分钟后视鱼体活动情况,可停止前进并将网箱扎在深水处,进行0.5~1小时密集锻炼,最后放回原池。若需外运,则第二次拉网锻炼后,隔一天再拉第三网,将鱼暂养于清水塘网箱中“吊养”一夜,次日清晨即可过数装运。

分塘拉网操作时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是拉网分塘前要停食一天,因饱食的鱼耗氧量大,容易浮头,对拉网不利;第二是淤泥多、水浅的池塘,或水不浅但水很肥鱼浮头的池塘,应在拉网前加注新水;第三是拉网速度不能太快,不能把水搅浑,淤泥深的池塘应在网的底纲上夹些草把,以防底纲拖泥。收网时应随时用手在网外边向网上泼水并轻轻抖动网衣,防止鱼苗贴网。网片收拢后,应轻轻从网箱一端泼水,造成微水流,使鱼群自动逆游入网箱;第四是夏花进箱后要及时清洗网箱中的污物,洗去网衣上的黏液,保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第五是若发现鳃盖发红、鳍上挂泥等异常现象,应视其轻重程度决定是否立即放回原池,稍加新水,次日再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