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闲暇生活方式

闲暇生活方式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越来越不是依赖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而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我国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也在逐渐缩短。目前,我国的闲暇时间的利用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闲暇生活方式_现代社会

四、闲暇生活方式

劳动者一昼夜的时间分配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劳动时间,即为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所必需的时间。二是业余时间,即劳动或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业余时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与工作相关联的时间消费,如上下班路途时间。(2)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如睡觉、吃饭所需要的时间。(3)家务劳动的时间,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抚养与教育子女等维持家庭生活所必需的时间。(4)闲暇时间。所以,闲暇时间不等于业余时间,而只是业余时间的一部分。闲暇时间与业余时间中其他部分的区别在于闲暇时间是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其他一些活动则是必要的时间消费。当然,这两者的界限只是相对的。

闲暇时间一般包括以下活动内容: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获得群众信息,文化娱乐业余爱好和创作,社会交往,无事休息和消遣等。

闲暇时间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宝贵的社会财富。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补偿劳动消耗,恢复脑力和体力,增进身体健康。第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第三,有助于科学、艺术的发明与创造。第四,激发人的各方面的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总之,闲暇时间无论对于社会的进步还是对于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所拥有的闲暇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闲暇时间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越高,它所拥有的闲暇时间也就越多。

在现代文明社会以前,社会财富的生产主要依靠直接投入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如资本主义早期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那时能为每个劳动者占有的闲暇时间极少,而且简单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劳动者对精神和社会活动的需求也不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越来越不是依赖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而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职业劳动的智力化使得劳动者对精神和社会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势必造成劳动时间缩短和闲暇时间增多的趋势。据美国学者约翰·麦克哈勒于1972年出版的《世界的事实和趋势》一书中所提供的资料。原始人一生中的闲暇时间仅为整个生命时间的16.6%,而劳动时间占33.3%;旧式农民一生中的闲暇时间占22.9%,劳动时间占28.6%;发达的工业部门的工人一生中的闲暇时间占38.6%,劳动时间只占10.4%。所以,从闲暇时间的多少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随着我国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也在逐渐缩短。从1995年5月1日开始,我国也实行了每周5天工作制。这样,我国的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从原来的48小时缩短为40小时。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从10天调整为11天,加上双休日104天,全年休假日共达115天。这样,人们日常生活中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显著增加。如何合理利用和愉快地度过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因此,研究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判断闲暇时间的利用是否合理,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闲暇时间的利用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学习时间在时间分配中所占比重不平衡;用于增强体质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多;文化娱乐活动还不够丰富;一部分人受西方文化影响,在空余时间中追求低级庸俗的精神刺激,或无所事事,在空虚的精神状态中打发时日,等等。

随着闲暇时间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为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创造各种条件。第一,要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主义的、高尚的、健康的精神产品;第二,要大力发展满足闲暇生活各种需要的文化娱乐设施;第三,要加强闲暇时间的研究和指导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