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邦激发下属潜能

刘邦激发下属潜能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国君,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大将陈豨造反,联合匈奴发难。之后率领精锐部队挥师直进,结果可想而知,刘邦孤军深入,最终陷入了匈奴冒顿单于的十面埋伏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放在企业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国君,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国君如果能多听各方面的意见,采纳下面的正确主张,下情上达,就会明智;如果只听单方面的话,就会被蒙蔽,就昏庸。太宗听了魏征的话,连连点头称好:“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大将陈豨造反,联合匈奴发难。刘邦御驾亲征,遵循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刘邦先后派了十余次使者去匈奴的兵营探听虚实。回来都说匈奴兵马都是些老弱残疾的,毫无战斗力,现在出击可全面歼灭。刘邦派娄敬去看,回来却说不可进攻。刘邦问其原因。娄敬说:“夫两国相制,宜各矜夸其长,今臣往,徒见羸老,此必能而示之不能,臣以为不可击也。”意思是说,两国节制交兵,应当各自夸耀自己的长处,显示自己的肌肉,耀武扬威,威慑对方。但是匈奴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一定是能做到却装作不能做到,所以我认为不能进攻匈奴。应该说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势在必得的刘邦现在哪能听进去反对意见!于是龙颜大怒,斥责娄敬是凭借口舌之利、巧舌如簧才混上的官职,是在“今枉沮吾众”,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随即下令将他戴上刑具囚禁在广武城。之后率领精锐部队挥师直进,结果可想而知,刘邦孤军深入,最终陷入了匈奴冒顿单于的十面埋伏中。

被围的刘邦如坐针毡,痛定思痛,才明白娄敬的看法是多么正确与明智。自己不听劝说才导致如此,后悔莫及。最后还是幸亏陈平派了密使给单于的老婆送礼行贿,才获得生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放在企业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对于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中层领导都应该给予正视,不管是支持的意见还是反对的意见,或者是独特的见解,都要以一种理智的思维来分析其中有价值的地方。这既有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向上级传达下情。对于不同的意见,中层领导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心态,尤其是听到反对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理,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切不可暴跳如雷,认为下属触犯了自己的权威。

可以说,始终正确的管理决策是不存在的,领导者要想让自己的决策尽可能的成功,就一定要鼓励员工多提反对意见,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失误。对于那些正确与否不是很明确的决策,积极地去寻求下属的建议,常常可以把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虽然作为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但总是会有不足之处,而各种反对意见对于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是大有好处的。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领导者要尽最大限度地收纳不同意见,加以采集和整理,来帮助自己做出决策。

但是,用好别人的意见要求领导者要有明智的眼光,忠言逆耳最有价值的话往往隐藏在我们最不喜欢听的话里。因此要善于听真话,敢于听自己不喜欢的话,不能因为难听就丢在一边置之不理。只有养成这样一种作风,才能保证各种决策的正确性。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只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心态就会平和得多,也会明智得多。

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其领导艺术就是表现在善于分析、吸取不同意见并为自己所利用。在听取意见时,要洗耳恭听,不要打断下属,哪怕他们提出的是一些荒唐的建议。你不一定要接受他们的意见,但不能对之显得非常不耐烦,因为能听到不同的意见往往是因为沟通渠道的畅通。要想信息沟通畅通无阻,就必须消除语言上、地位上和心理上的障碍。这就尤其要求中层领导主动行动,即把自己置于员工的角色上,以便于正确理解他们的意图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同时,倾听的时候应当客观地听取员工的发言而不做出过于主观的判断。当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样会使你漏掉余下的信息。

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到管理中去是正确决策的需要,也是团结下属的重要手段。领导者能听取下属意见,下属会感到受到了尊重,于是也会尊重领导,服从指示,反之,就难免会加大决策的失误率,使管理工作出现诸多矛盾,领导者也会陷入孤立或偏信的境地。

中层领导与下属的良好沟通,不仅能降低决策的风险,对于防止别有用心的下属进谗言,破坏领导者与其他下属的关系也很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