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航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上海航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产业集群是由一组处于某个或某些相关产业部门中、在业务相互联系、在空间上相互邻近的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这些组织间有着某种共同性或互补性,共享某种与特定区位相关的正外部性。图8.2 区域航空产业创新集群的构成  从航空工业创新集群的构成主体及其网络结构来看,区域航空产业创新集群的结构还可以用图8.3来表示。

  产业集群是由一组处于某个或某些相关产业部门中、在业务相互联系、在空间上相互邻近的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这些组织间有着某种共同性或互补性,共享某种与特定区位相关的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来自于企业间的合作和社会交往、特定的人力资源和供应商、知识溢出、通过与专业化的供应商与顾客互动而获得的学习过程。关于产业集群和产业区的最新研究不仅强调企业间关系的空间维度,而且考虑社会资产及更大的产业体系对产业集群的影响。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原因,单个企业难以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保证创新的成功率,而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通过交互式作用过程,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要优越于单个孤立的企业,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氛围与环境,为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雅克布和德曼(Jacobs and de Man,1996)与罗森菲尔德(1997)为我们总结了产业集群的几个特征:地理位置或空间位置上的相邻,产业部门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使用共同的技术和投入,有效的沟通或协作网络,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集群企业面临共同的机遇与威胁,等。根据麻省理工学院产业绩效中心的定义,区域创新体系是大量企业(包括专业化的设备与服务供应商和客户)和相关的非市场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地方贸易协会、规制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商业联合会、相关政府机构与部门等)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它们共同协作在特定的商业领域内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正是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见图8.1)。

Image

图8.1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地方创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反过来,产业集群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促进各种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业集群正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产业集群并不意味着区域持续创新活动和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区域创新网络形成良性的创新循环状态,有赖于其内部运作机制的有效运转。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机制主要有四个: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分享、邻近性和社会嵌入性。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要素正是通过系统的内部机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产生了某种输出意义上的改变(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等),进而影响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提高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因此,要将产业集群建立与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营建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活跃的创新创业局面。对于上海大飞机产业来说,要让上海大飞机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并不断带动上海经济的持续增长,走集群创新之路就是必然的选择。

  从实际构成来看,航空产业创新集群的结构如图8.2所示。

Image

图8.2 区域航空产业创新集群的构成

  从航空工业创新集群的构成主体及其网络结构来看,区域航空产业创新集群的结构还可以用图8.3来表示。

Image

图8.3 产业集群网络与区域创新网络的互动

  根据Bo Carlsson的观点,在航空制造业中,大型航空制造企业是产业集群中主要的知识创造者,它们通过合成或集成与主要供应商合作开发设计的零部件与分系统来创新知识。此外,除了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以外,它们还从事大量的自主研发活动。通过激励地方供应商提高技术标准以满足自己的系统集成需要,也使得地方供应商的技术吸收能力得以提高。他认为,在这些产业集群的起步阶段,大学并不是航空知识创新的主体,但是,当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之后,大学就成为研究工作者、工程师以及其他高技能型人才的供给者。此外,航空产业集群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在现有的企业间不断建立关联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建立新的企业来实现的。

  在上面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包括两个子系统:一是知识系统,二是生产系统。知识系统是指组织间的知识积累与流动;生产系统是指企业间的产品设计、材料、机器设备、劳动投入、交易等。知识系统不考虑其与产品流动的联系,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并运用技术创新。组织间的知识积累与流动有利于企业间的技术学习,这有利于培育产业部门的技术开发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