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放军是所大学校

解放军是所大学校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这种上进心,使解放军组织具有了全体一致、蓬勃向上的力量。后率部加入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的第一任领导人。这两种身份使其具有了传奇色彩,也表明了解放军这个组织的大度。解放军是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竞争性组织。但解放军绝不是农民的武装,而是一个高效高能的组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90年来,解放军始终把培养干部作为组织建设的根本。也正是这个制度,使解放军在自己的发展史中,不仅名将、名帅如云,而且从来都不缺领军打仗的人,不缺独当一面的人,更不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人。

解放军中有个奇特的现象,各部队流传的多是普通士兵的英雄故事,而领导他们的军官甚至将军的故事(除去解放军建军领导人)则很少。

离开军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几年后,我再回味,体会出了这个组织的伟大。解放军是靠组织、靠制度来建设、发展自身的,而从不寄托在一两个“伟大”的军事家身上。所以,尽管解放军将帅如云,但他们都是解放军这个组织培养起来的;尽管解放军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但也是这个组织为他们提供的施展舞台。所以,是由于组织的伟大,才使得他们辉煌。

这使我想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

IBM号称代表了美国精神。IBM创始人老沃森的儿子小沃森,从小缺乏自信,甚至怀疑自己有先天缺陷。上学时,他换了3所学校,用6年时间勉强读完高中。大学时期,他沉湎于酒吧、舞厅,由于校长先生的好心和克制,才让不争气的小沃森得以从布朗大学毕业。当得知父亲决定让他到IBM工作并最终经营这家公司时,巨大的压力使小沃森急出了眼泪,对父亲号哭着说:我干不了,我不能为IBM工作。然而,就是这个孩子最终却继承父业,把IBM和整个世界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其业绩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父。

一个并不怎样出色的继承人,最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伟大的企业家,个中道理其实十分简单:靠组织的力量带动了个人的成长。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士兵、军官,不是好士兵,不是好军官。而这种上进心,使解放军组织具有了全体一致、蓬勃向上的力量。这是一种无穷的、更是无敌的力量。

“我们满怀希望步入军营,梦里都渴望成为英雄。”这是40年前我写的一句诗。多少年过去,许多事情已经忘记,但这句诗我却一直记着。

我有时也在想,解放军到底给了我们这些人什么,使我们把全部青春奉献给了这个组织。

40年前,我加入了解放军。我们这些年轻人参军目的很明确:提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官。我们连队的成员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农村的青年。他们的目的都很现实,大体依次为:学技术,入党,跳出农门,进入中国“上层”社会。当然,还有一些人参军的目的甚至仅仅是为了能够找个老婆。恰恰是解放军这个组织,有能力帮助这些人实现各自的梦想。

我们今天看,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军队迈出事业第一步的。如,做电影的冯小刚,写小说的莫言,等等。解放军为他们圆了事业成功之梦。

从我接触的企业看,一些企业极力压制有“野心”的员工。其实,如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一样,没有“野心”的企业骨干、员工,也绝不是个好骨干、好员工。失去了“野心”,也就失去了上进心,也就没有了动力。

对企业家个人也是如此。企业的使命,是要有“野心”的企业家去实践、创造和提炼的。

在解放军中,要求每位成员要有上进心,而且为每位成员搭建了“从奴隶到将军”的成长梯子。

解放军有一位传奇将军罗炳辉。他是逃亡的彝族奴隶,参加过滇军,曾任军阀唐继尧的随行副官。后率部加入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的第一任领导人。在解放军中,罗炳辉有两个特殊身份:第一,是起义将领;第二,是奴隶出身。

这两种身份使其具有了传奇色彩,也表明了解放军这个组织的大度。一个奴隶娃子竟被培养成为将军,说明解放军为每个人都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我曾经与许多普通农家出身的军人交谈:为什么要当兵?他们私下的回答很直白:改变命运。

军队是一个并不十分讲究出身的地方,这为许多社会底层的人员搭建了一架通向社会上层的梯子。在军队将领中有将门虎子,但更多的是寒门之子。

军队为这些普通社会青年成长搭建的梯子是:不间断的 培训。

我在解放军服役的23年历史中,经过了6次培训:第一次是新兵训练,完成了由一个社会青年到军人的转变;第二次是卫生员训练,掌握了军旅生存技能;第三次是陆军学校,实现了由士兵到军官的转折;第四次是政治学院,具备了营连岗位任职资格;第五次是政法学院,具备了军队中级指挥官任职资格;第六次是国防大学,提升了综合素质。是这些培训,使我从一名社会青年成长为解放军中级指挥官;从一名基层部队的士兵成长为高级指挥机关的参谋。

有完整的员工培训计划、员工培训体系、员工培训方式,是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麦当劳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是其完善的培训之道。全世界有两万余个麦当劳店,每个店面经理都要经过18个月的严格培训。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每年培训预算不低于10亿美元,接受培训的员工不少于一万名。IBM公司每年员工培训预算超过20亿美元,其在设立培训学校的同时,还不断加强网上大学的建设,完善员工自主培训系统。

最精锐的部队一定要有最优秀、最训练有素、最积极进取的官兵;成功的组织,总会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

解放军是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竞争性组织。在其90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组成人员中,来自于中国农村的农民均占有绝大多数。但解放军绝不是农民的武装,而是一个高效高能的组织。

在写这本书时,我始终在想,解放军的用人,真是人尽其才,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用到极致——只要需要,就敢用;只要步入这个队伍,就有自己的位置。新兵入伍后,要参加新兵训练。新兵训练结束后,上级要按照新兵训练情况,将士兵分到不同岗位。在解放军中,任何岗位的战士都有成才的机会。解放战争中,东北解放时,解放军自己的医疗技术人员奇缺。他们就几乎全部留用了当初日本军队的医务人员。至今,在日本还有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医务工作者联谊会”。

真有点佛家的味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壮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庙进香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香客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无须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美国有一部著名影片《阿甘正传》。主人公是一个低智商的青年,却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解放军中也有许多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故事。科学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的世界中,只要有机会,人与人的能力差距并不大。

人才之于组织,如同青年男女恋爱,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但偶像归偶像,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把荧幕上的明星领回家结婚的。偶像放到心里,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对象结婚,是非常现实的选择。组织也同样。那么,什么是组织需要的干 部呢?

第一种,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雷锋,这是具有创造性执行任务能力的榜样。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学校读书。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中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并全心全意地践行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殉职后,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班为“雷锋班”。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性运动。

雷锋用自己的全部行为彰显了组织的使命。他忠诚于组织,忠诚于组织的事业,并以自己的行为成为组织成员的楷模。

第二种,是志愿军英雄邱少云,这是具有忠实执行能力的榜样。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牺牲前为解放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2年10月,抢攻391高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11日夜,担负潜伏任务的500余名志愿军官兵进入一片有3000米纵深的开阔地潜伏区。邱少云带领的爆破组潜伏在距敌人前沿60米处一个小土坎旁边的蒿草丛中。次日中午12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烧着了他腿部的伪装,顿时形成了火团,把他紧紧包围起来。在他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就可以把火压灭,保住自己的生命。但他深知,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现。为了500多名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岿然不动。眼看着邱少云被大火吞噬而不能去救,战友们的心像在滚开的油锅里煎熬。但此时,理智要求大家谁也不能动,这是考验革命战士组织纪律性的严峻时刻。火焰仍在邱少云身上翻滚,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持续烧身的剧痛,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却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为表彰邱少云烈士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为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的光荣称号。

企业如果有了能够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的“邱少云式员工”,有了忠诚于企业、忠诚于企业使命的“雷锋式员工”,这个企业还能没有竞争力吗?

当兵第二年,我当班长。

这是个在士兵中很荣耀的职务。由于我还是新兵,所以自己心里有些胆怯。指导员找我谈话,说:威信是领导给的,水平和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你不要怕,只要大胆工作,肯定能够胜任。

人才是组织培养的,人才的威信是领导给的。

我刚到作战连队带兵时,面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甚至年长于我的士兵,底气不足。上级笑着对我说:怕什么?能力是组织培养的。组织上培养你,你就有能力。威信是领导为你树的,领导让你有威信你就有威信。上级在你的下级面前肯定几次你的工作,战士就信你,你就有威信了。

在军队中,强调了官兵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但在能力和作用上,又强调了人与人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来自于组织对个人的信任程度。

军队十分重视培养能够领兵打仗的人。仔细算下来,我在军中有一半时间在接受各种学习和培训:新兵训练结束后,部分骨干和优秀的士兵被选送到师(旅)、团一级教导队进行班长(士官)培训;拟任职务前,要去中级指挥学院、高级指挥学院进行培训……

我的经历不是特例,只是缩影。这种阶梯式的不断培养,使这个组织永远不缺领兵打仗的人。

干部的成长是个过程,需要不同岗位的磨炼。在解放军中,军官的提拔是要看经历的。这种经历,就是拟任上级职务,需要有下一级,甚至是下两级职务的任职经历。举例来说:要当师长,必须要当过连长、团长。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之所以能够从山沟中一直走进解放军统帅机关,并没有什么背景,主要靠两条:

第一,我在初级、中级指挥院校的培训经历。

第二,我在基层连队担任过主官,并在团、师和集团军机关担任过职务。

解放军锻炼干部还有一招:把优秀的干部放到艰苦的地方,赋予其“急、难、险、重”任务。这样,这些干部就有了立功和历练的机会。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当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从军委副主席到总参谋长,与其前任比,他们已经不是打天下的将领了。但是,他们都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于中国南部的局部战争;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在多个部队、多种岗位的主官位置上经受过历练。

我当指导员时,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个岗位上待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5年时间。年轻军官是以提升为成功标志的,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的心情比较苦闷。团长找到我,说:干部都是这样,有进步(提升)快的时候,也有慢的时候,关键是要经受住考验。

经过这些年的职场历练,我总结出:“折腾”是组织、老板考验员工忠诚度的手段。它说明你已经被老板看中,所以也可以说,被“折腾”是一种资格,是一种幸运。

从这个角度说,组织中的干部有必要接受各种历练和 考验。

我接触到一些企业家、老板。企业创业时,由于缺人才,所以他们非常着急;企业发展时期,他们还在为人才发愁。他们始终不明白,企业缺少能够“领军打仗的人才”的责任就在企业家、企业老板自己身上。

在部队中,干部自然接替和储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的,它不仅是一种意识,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操作制度,这样保证了重要岗位的人才需求。

我们仔细研究优秀的企业,研究通用、雀巢等基业常青的百年企业,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企业中有“新老交融”,而少有“新老交替”——似乎永远是这样。如同平和心态的人才能长寿一样,市场景气虽有高有低,但企业运行如没有大起大落,就能保持自己的健康,永续经营。

有这样一首军歌唱道: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

枪杆握得紧,

眼睛看得清,

敌人胆敢侵犯,

坚决打他不留情。

这不仅是让几千万曾经参军的人能够熟唱的歌曲,而且是中国这个大地上的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曲,是一首超越了时空界限的“时尚”歌曲。

在解放军中,“我是一个兵”,不仅适于士兵,而且适于所有人。下级在上级面前:我是一个兵;军人在政府面前:我是一个兵;将军在党的领导人面前:我是一个兵。

研究中国解放军,“我是一个兵”,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使干部永远保持了一种“归零心态”:无论官位多高、功劳多大,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因此,永远不能骄傲自满,要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

我们更多的是从荧幕中看到战争中的解放军军官,他们大多是勇敢地振臂一挥:“跟我上!”——这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定格形象。当我也成为一名带兵的人的时候,我确信,这是真的。我在解放军的基层部队带了三年兵。一个解放军军官靠什么挥舞指挥棒呢?只有身先士卒。而这种身先士卒的前提,是能够把心态放到普通一兵的位置,不高人一等。“我是一个兵”,是最好的表述。

相对于组织,领军打仗的人无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也是普通一兵的角色。这种文化,使解放军中没有能够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将领。

企业同样如此。无论是企业所有者还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中应该有一种“归零心态”。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些经理人,把自己的能力放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总认为“我就是企业”“企业就是我”。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一害自己,使自己凌驾于企业之上,失去了组织平台,将一事无成。中国许多职业经理人在不断重复这样的低级错误。二害组织,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英雄创造历史的机会越来越少。一味把自我摆在不恰当的位置,忘记了组织的培养之功,就会成为失去部属,失去员工的孤家寡人,最终就失去了客户和市场,企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