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奥运是个大学校

奥运是个大学校

时间:2022-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甚至连少数习惯于对中国挑刺的外国朋友,也开始赞扬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奥运比赛比的是什么?奥运精神本身,已经跳出了简单的体育运动的模式,成为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奖牌是流动的,胜负只具有一次性,而对于“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精神的追求,则是万古长青的。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在这短短的十多天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卷入了情感的旋涡,经历着翻腾起伏的激情变化,可说是五味杂陈,七情毕现。此中有狂喜,有震撼,有满足,有遗憾,有欣慰,有惋惜,有期待,有牵挂,而主题曲还有强烈的自豪感。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一百年。”我们终于圆了百年梦想,以令世人骇然目眩的体育实力与骄人盛绩,现身于这个世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竞技赛场上,体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整个赛会的组织工作和安保、环境,后勤保障和媒体服务,以及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创意,都赢得了国际的同声赞誉。甚至连少数习惯于对中国挑刺的外国朋友,也开始赞扬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应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全景式演绎,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软实力的展现,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宏大庆典,也是对奥运精神的完美阐释和成功践履。

当然,除了情感上的自豪与欣慰之外,从这次体育盛会中所获得的教益,尤其值得珍视。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看到了包括各国运动员在内的全体参赛者追逐梦想、追求卓越,无所畏惧、冲决一切的拼搏精神。媒体上形容赛事的精彩,尤其是那些奖牌得主的出色表现,惯用崛起、超越、神奇、奇迹、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等充满感情色彩的顶级字眼,而这些出色表现的背后,却是伟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这样,才会出现作为东方民族积蓄了百年之久的澎湃激情,“井喷”一般从国家体育场中迸发而出;才会出现“场上三分钟,场下十年功”的长期持久的刻苦磨炼,才会激发运动员“一切皆有可能”的进取意志,带来异乎寻常的生命体验。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我们正是靠着这一股子气呀,劲呀,才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得以付诸实现。

奥运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学校。

我们的耳边响彻了“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的歌声。在这里,我们有幸获得一次同国际接轨、与世界全方位地接触、交流,构建新风貌、新语境的机遇。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在完成硬件条件上的现代化的同时,也实践了民族心理、历史理性、开放意识上的现代化。从雪“东亚病夫”之耻、扬体育大国之威,进展到树立泱泱大国风范、展现国民文明素质与良好精神风貌。这是一次质的升华,精神上的洗礼。

既然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在不可避免地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现代化、价值观念差异化的现实环境,我们就应主动捕捉这种十分难得的机会,进行一次国际化的有效磨合,经受一次全方位的人生历练。这有助于我们获致一种全球视野和崭新的视角,学会以“海纳百川”的大国心态和平常心理、宽容态度,对待一些“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接受许多现代化的公关手段,掌握一种与对抗完全不同的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诸如,如何应对某些不和谐的杂音,如何看待“海外兵团”,如何面对中国运动员、教练员走出去,如何做到赢得起也输得起,如何体现东道国的礼貌、礼遇、礼仪,保证与会的每一个选手都有获得理解、赢得尊重的权利,把比赛中的每一次突破,都看作是人类挑战自我、战胜困难、达到更高境界的标志,这样不管胜利者为谁,都会报以热烈掌声,等等,从而体现了善良、机智、宽厚、包容的民族性格。这里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对自身的高度自信;二是对个体的尊重、对他人的宽容。

通过观摩体育盛会,我们也懂得了一系列的常常被人忽视的道理:

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奥运比赛比的是什么?自然是竞技水平,是技能、体能;但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那类技能、体能高超的运动员,对于胜负决于一瞬的射击之类的比赛来说,临场时的心理状态往往决定着比赛的最终结果。

应该承认,去掉心理压力,保持平静心态,放低位置,想象自己从零开始(有人形容为处于“空杯心态”),说来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且不说,有些压力来源于客观环境,个人往往难以控制、摆脱;单就参赛者主观来说,他们总要考虑到:在奥运会这一非同寻常的竞技舞台上,所获成绩终竟是与国家形象、国家软实力相联系的。所以,要解开这一羁绊,需要从组织者、现场观众和参赛者三方面入手,达成一种共识——体育有别于你死我活、有我无敌、“鱼死网破”、势不两立的军事战争,它终究不过是一场比赛,甚至是一场游戏,一场欢乐的大聚会。展现力与美,欣赏竞争与挑战,这原是奥林匹克的本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奥运精神本身,已经跳出了简单的体育运动的模式,成为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为此,就应记起“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一百多年前在《体育颂》中所写下的,“体育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从而摆脱狭隘的胜负观,卸去过多的精神负载,多一分轻松,少一分沉重,升华到享受奥运、欣赏奥运、陶醉奥运的境界,分享快乐、自由与卓越、崇高。奖牌是流动的,胜负只具有一次性,而对于“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精神的追求,则是万古长青的。

对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郎平的说法,是颇有启发的:

从心态上来说,美国的优势在于放松。我们对体育比赛的追求,更多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导致过度紧张。而美国文化在乎的是参与精神,是你有没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发挥了你的能力和潜力,你就是胜利者,就能获得承认,而不是在心理上将自己逼到无路可走的死角。他们在胜负上,更能保持平常心。球输了很简单,就是重新再来。

其实,也不单是体育比赛是这样,我们平常待人处事,包括对待自己的损益、进退、成毁、顺逆,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心理压力也就会随之消减许多。两千三百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就有过关于“外重者内拙”的论述。他以赌博为例:

用瓦块作赌注的,可以从容应对,心理毫无负担;用衣带钩作赌注的,因为有一定价值,这时心里就有些紧张;而用黄金作赌注的,心神就会紊乱,因为或输或赢,关系至大。本来,无论哪种情况下,人的技巧都是一样,并没有发生变化;可是,由于有所顾惜,思想里加重了负担,便对外物分外重视。而凡是重视外物的人,内心就必然笨拙。

以这个道理来反思一番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由于内心负载过重,以致技艺难以充分发挥的教训,该是多么切合实际、多么发人深省啊!

(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