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

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推动下,港城关系呈现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由此可见,港口概念的进一步拓宽,将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拓宽人们的思路与认识,对当前及今后的港城关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港城关系也将向以海港城市为重点,以海、港、城一体化为目的,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为支撑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推动下,港城关系呈现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

(一)港城关系内涵更丰富,港城互动范围更大、形式与途径更多样

一般情况下,港口都是与江、河、海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划分为河岸港、河口港、海港。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科技进步的超前化,竞争加剧的严重化,时代发展的跳跃化,港口的范围变得更广了,港城关系的内涵变得更丰富了。“无水港”、“物流港”、“生态港”、“空港”、“信息港”等概念不断涌现且快速发展。这些概念无疑与传统的港口概念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无论从它们的自然形态去看,还是就它们的功能进行剖析,或者从它们的发展形式去比较,就会发现这些概念与传统的港口还是一脉相承的。如“无水港”的兴起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拓展港口的经济腹地,降低货物运输的港口费用;“物流港”与“生态港”则是为了拓展港口功能,加大港口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港口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适应低碳时代需要,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是港口发展的趋势;“空港”可以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地服务于港口发展,实现港口功能的有效利用和补充;“信息港”的建立与推广,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完善和提高了港口和城市的全方位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成为港口城市新的增长点。由此可见,港口概念的进一步拓宽,将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拓宽人们的思路与认识,对当前及今后的港城关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以往阶段,港城互动主要局限于一城一港之间,空间范围比较有限;港口与城市互动形式主要局限于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等方面,互动的途径也相对较少。随着“无水港”、“物流港”、“空港”、“信息港”的出现和发展,港城互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和途径也变得更丰富。港城互动的范围从过去单纯的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拓展到范围更大的港口与周边城市的互动、港口与内陆其他城市的互动。同时港城互动的形式和途径也变得更丰富多样,各种层次港口联盟的建立加强了港口与港口之间的互动,对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提升港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港口与城市产业互动的链条得到充实与延伸,向高端化、高效化、环保化发展;港口与城市空间一体、功能分开,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港口与城市互动的空间链得到充实与拓展,城市向多中心化发展,港口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二)海、港、城联系更密切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将加大港口开发规模,加快利用海洋资源步伐,使海洋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由于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依存性,随着海洋开发的全方面深入,海陆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经济的关联性将进一步增强,港口经济将朝更深层次、全方位发展,由过去的城—港、港—城两点一线更多地向海—港—城三点一线发展。由此,各海港城市将进一步加大各项投入,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设,提高港口作业、集疏运速度及水平,提升港口管理、港口经营能力,增强临港和海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加快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拓展城市新空间,打造城市衔接海洋经济的各项核心功能。以海港为核心基地,以海洋开发为目的,更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港口资源,发展港口经济,进一步推进海港和海港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展、加强、完善港口和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港口、港口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港城关系也将向以海港城市为重点,以海、港、城一体化为目的,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为支撑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港城发展更适度、更高效、更生态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已逐渐硝烟散去,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因此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当前,国际金融区域发生结构性调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重心、金融中心东移,不断向东京、香港、上海等亚洲区域拓展,全球供应链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各国外贸进出口锐减,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本国消费。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工业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有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会出现大量投资能源、水和其他资源的新举措,能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将会被绿色科技生产方式所取代。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国际航运市场曾一度低迷,港口货物吞吐量直线下降,世界各大港口遭遇严重威胁,不得不作出各种调整,港口城市深入思考应对危机及发展这两个重大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港口城市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自增长能力的不断提高,港口对城市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港口规模扩张往往会给城市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港口建设应朝适应性、合理性转变,港口发展将更适应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向自动化、专业化、大型化、高效化、环保化运营和发展。随着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亚太地区各港口和港口城市的竞争将会更激烈、更白热化,港口综合性、服务性,有优势、有特色的要求将更高。同时,由于内贸发展的需要,港口城市将更进一步利用和挖掘港城内部资源与优势,加速城市自增长步伐,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把握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以国内、国际两个背景为参照,以区域为核心,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基本内容,适度和高效结合,进一步整合港口和城市的空间、功能、产业等要素的布局和发展,港城关系将进一步朝更密切、更联动、更科学、更适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气候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绿色化”、“环保化”成为全球共识。港口作为城市耗能大户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是城市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建设绿色港口,低碳、节能是今后港口发展的必经之途,也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环保、低碳成为港口综合实力发展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港口城市向绿色化、环保化、低碳化发展的基础。在能源危机、环保危机、经济危机可能再次爆发或激化的后危机时代,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展方式,推进科技进步,调整管理结构、能源结构、工艺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创新步伐,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和优化,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港口和城市迫在眉睫。港口在重视自身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同时,会更加认清并重视其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的角色,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服务。港城关系发展也必将以港口和城市共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向集约化、生态化、低碳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