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备性的傻瓜

完备性的傻瓜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完备性的傻瓜_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三、完备性的傻瓜依据“内在一致性”的理性,一个人只拥有一种偏好排序,这个排序反映了他的利益,代表了他的福利,涵盖他认为应该做什么的观念,以及描述了他的实际选择和行为。自利最大化方法没有内在一致性的荒谬,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心一意追求自利,那么就相符于理性的内在一致。

三、完备性的傻瓜

依据“内在一致性”的理性,一个人只拥有一种偏好排序,这个排序反映了他的利益,代表了他的福利,涵盖他认为应该做什么的观念,以及描述了他的实际选择和行为。如果他的二元偏好关系是完备的、传递的和连续的,那他的偏好就是理性的。如果他的偏好决定了他的选择,并且从备选对象中选择他最偏好的东西,那么选择就是理性的选择。

这是理性的表现吗?正相反。总是寻求完备排序即为“理性的傻瓜”。首先,个体实际上总是在深思熟虑或对各个选项进行综合比较之后再去选择,这难以令人置信,比如对每个可能的空椅子进行正反仔细计算后挑选。假如一定要这样,那很可能就像“布鲁丹之驴(Buridan’ass)”一样(16)。这头驴,面对两堆一样好的干草,没有充足理由选择某一堆干草而非另一堆,它恰好又是“一致性”的坚定执行者,最终只好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于“显示偏好理论”。

其次,完备性不是每个选择的必要条件,关键是需要做出抉择,而不是完备性要求本身。选择需要理由,但理由不一定都要完备。不能以一个选择的理由不完备就认为其不合理性。生活中一些重要决定完全可以建立在对行为过程的不完备考虑基础上。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要求做出没有完备性但仍有部分理由的选择,尤其当选择有其不可避免或急迫性之时,不需摆明选择做这一件事而非另一件事的完备理由。为了行动必要,一个人会选择某种妥协,为了有助于决定他应该怎么行动,他会在冲突性要求之间进行平衡,进而在不完备排序的情况下做出抉择。此时的排序和识别“最优”选项呈现出“协调”的特点,而不是反映被选项在价值方面超过了任何未选项。“布鲁丹之驴”本可理性地选择任意一堆干草而不至饿死,因为选择任何一堆都具有部分合理性,而且被选干草堆也不必“显示”胜于另一堆。当一个人被迫选择生活还是工作,且无法给出完备偏好排序之时,他理性地选中两个目标中无论哪一个,都不会使剩下的另一目标缺乏价值。没有理由认为选择“工作偏好”胜过“生活偏好”,就等于说“生活”不重要。这固然不符合一致性的完备要求,但选择任何一项都不能说是非理性的。

继续深入考察,为什么人类行为会具有不完备性呢?森以为,在个人判断和决策中,无法做到完备排序也许与复杂的心理因素和伦理因素相关。面对各种冲突的决策,经济学家们要求冷酷无情地处理它们,通过平衡或给僵局以某种专断性答案来解决,以为只有这样才最有利于导向好的经济效果。可如果由于心理和伦理原因无法冷酷无情地对待他人,却要勉强表现出某种冷静,那就失去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选择困境中存在着与道德情感、信念和规范相关的伦理价值,以及踌躇、犹豫、感伤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心理相关的价值。这些很可能是导致选择中冲突和僵局存在的主要因素,如果它们实实在在地影响经济学试图研究的人类行为,那就不能说完全与经济分析无关。

总的来说,一致性条件还是一个非常弱的理性必要条件,通常经济理性不仅是要求程序特征的选择一致性,还要求一个人实际持有的目标与他所作的选择之间存在一种令人信服的关系。这就需要补充规定某种实质内容,由此形成人总是追求自利的第二种经济理性定义:即个体选择与他的自利之间存在着外部一致性,其偏好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自利最大化方法没有内在一致性的荒谬,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心一意追求自利,那么就相符于理性的内在一致。然而,把追求自身利益看成唯一的一致性理性行为,于森看来错误更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