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刘成俊刘成俊,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甘肃省武威市人,1988年甘肃省财政学校毕业,同年参加税务工作,勤于学习、读书并钟爱文学创作,撰写的调研文章和各类信息多次被区、市、省级报刊、网站发表并受到表彰。《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刘成俊

img65

刘成俊,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甘肃省武威市人,1988年甘肃省财政学校毕业,同年参加税务工作,勤于学习、读书并钟爱文学创作,撰写的调研文章和各类信息多次被区、市、省级报刊、网站发表并受到表彰。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得读中学时,曾经背诵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在现代人的视线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现实世界的庸俗、繁琐和理想境界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某些必然的衔接。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让我们觉得到《论语》本身这么有血有肉,灰色的孔子仿佛一下子变得多彩多姿。这部论语心得给我们以心灵的洗涤!虽然书的内容浅显,但是寓意深刻。全书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为我们剖析《论语》,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去了解《论语》的精华。

我们从小接受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伦理观念,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很多人都说于丹的《论语心得》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论语心得》,让人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同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世”。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书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为的懊悔少,福禄就在其中。)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养自己使贵族、大夫们安乐,修养自己使全体老百姓安乐。)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究竟有谁会在需要时能出手相助?《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线,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三四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在现代社会中,孔子好像与我们在慢慢分离,我们对圣贤与经典也逐渐远去,怎样为人处世、用怎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在我们心中好像变得模棱两可。而于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话于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绎出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心灵与灵魂的净化、情感与智慧的升华。不管是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还是我们对《于丹〈论语〉心得》的解读,我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怎样做人。《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一种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的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能无愧、无憾,才能如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