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论语》

读《论语》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而,一部《论语》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标杆。《论语》中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处世智慧与治世哲学呢?曾详读《论语》,愿浅谈个人领略。初次翻开《论语》,会觉得它是一本没什么趣味的书。的确,《论语》全书都是在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中完成的。但我认为,此时的孔子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开私学、定礼乐、编《春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合上手中的《论语》,我闭目沉思。

2013级23班 李振宇

这是一个纷争的时代。春秋争霸,七国内乱,中华大地,战火纷争。这又是一个变乱而动荡的时代。夏商周的统一与繁荣已经腐朽,天人合一、非攻兼爱、兵戈杀伐,无数的思想家在这乱世探索着济世安民之道。儒家,以其独特的底蕴与内涵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为后世所尊崇。继而,一部《论语》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标杆。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处世智慧与治世哲学呢?曾详读《论语》,愿浅谈个人领略。

初次翻开《论语》,会觉得它是一本没什么趣味的书。的确,《论语》全书都是在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中完成的。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催人泪下的语言。有的,只是在质朴话语中所蕴含的深沉道理,如同一瓶美酒,久藏方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句熟悉的话语在我眼前流过,我仿佛真正进入了那个年代。孔子,那并不高大的身影穿梭于列国之间,仁义之辩、君子之道、克己复礼,他想用他的智慧劝服列国君主,让天下重回周之盛世。

可乱世的浪潮瞬间淹没了他的努力。现在想来,孔子所想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那只能存在于他壮阔而又“凄美”的幻想之中。“吾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古稀之年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和一身的疲惫回到了鲁国定居,关于政治愿望的努力至此破产。但我认为,此时的孔子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开私学、定礼乐、编《春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就这样,儒家开山鼻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谓人才辈出。就是这些人,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文化,在孔子死去四百多年后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但不得不说的是,儒家思想盛行的几千年里,却是毁誉参半。

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仁义礼乐,中庸之道等都为中华民族建立统一王朝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古代中国不像西欧封建时期那样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儒家文化的向心力,使得中原大地几经战火,依旧保持完整的版图,此外,这些精华同样上升到了民族精神领域,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核心之一。

但是现今所存的儒学,却与创立之初的儒学有着云泥之别。孔子创立儒道之时,正值中华文化勃兴,那时的人们,思想与学识都是“纯粹”的。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儒术”却面目全非。后世之人为了利于封建君主的统治,刻意压制了精华而取其糟粕——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三纲五常”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局限,为世代统治者所推崇,并在明清两朝发展之极。应当说,儒家思想缔造了古代中国在封建社会绝对优势,又亲手断送了中国踏向近现代的路途。

合上手中的《论语》,我闭目沉思。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所言“文化是没有对错的”,孔子在数千年前创立儒道之时,并未想到后世的蓬勃,亦不会想到,今日之人对儒家学派的诋毁。或许我们所深恶痛绝的并非儒术本身,而是刻板、腐朽、顽固不化的朱子理学和毒害了无数读书人的八股取士。在浩瀚的时光中,没人能够预知一种文化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能够保持纯真,又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书面上孔子的画像依旧,一个淳朴真实的人,抛却圣贤之名、浮世之荣。孔子也好,老庄也罢,或者说是被神化了的佛陀,其实都是在那蒙昧的时期,首先发现并信仰了自己内心的人。

画像上孔子的目光依旧深邃,仿佛跨越了千年时光,与我对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