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产变股权撤村改制取得新成效

资产变股权撤村改制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龄计算工作是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是进行集体资产量化处置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切身利益。根据撤村政策,经评估公司对周巷村撤村集体资产评估结果和产权界定提出意见书。明确周巷村撤村资产是按账面价值进行评估,根据撤村政策全部以股权量化形式兑现,农龄以3 250元/年分配,对插队落户、已死亡及有特殊困难对象也作出规定,最后每位村民以表格申请表内容要求提出申请并签字确认。

宝山区庙行镇周巷村

宝山区庙行镇周巷村地处宝山中南部,与闸北区接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周巷村在20世纪80—90年代陆续进入征地开发阶段,在完成所有村民小组的撤建制程序后,撤村改制逐步摆上议事日程,在区、镇、村三级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条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股权的撤村改制之路。

一、基本情况

周巷村于2007年9月经宝府〔2007〕59号文批准正式撤销村建制,在历时两年多的撤村资产处置过程中,区、镇、村三级始终做到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指导有力、沟通及时、规范操作、民主公开,按照市区有关文件要求,顺利完成了13项工作内容和程序。周巷村可分配资金10 576.19万元,有分配条件的村民1 653人,总农龄32 568年,每一年农龄可分3 250元。经广泛宣传,有870人选择股权量化,金额为6 935.34万元,占65.47%。2010年1月8日经区工商局批准,周巷村撤村后成立了宝山区第一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周巷社区股份合作社,工商注册赋予合作社法人地位和村民的股东地位。合作社实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38名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选举13名成员组成周巷社区股份合作社理事会及7名成员组成监事会,并以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合作社章程来规范合作社的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撤村改制工作时间跨度大、工作难度大、涉及利益面广,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原周巷村党总支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领导,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由村党总支牵头建立撤村工作小组,并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由点及面地将撤村改制工作的精神宣传贯彻到广大群众中去。

二是充分调动老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地邀请村历届书记组成顾问组和监事会。顾问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生产队,深入基层,宣传政策,及时化解矛盾,使村民对撤村改制工作的认识得到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是加强相关政策宣讲。撤村初始,许多村民对撤村集体资产处置的政策不了解,误认为撤村集体资产量化给每个村民是天上落下来的钱,纷纷要求拿现钞,不要股权。村党总支了解到村民这一思想动态后,向村民代表发放了撤村改制的相关文件,让他们熟悉政策,了解参与、监督撤村改制的全过程,邀请了区集资委的专业人员到村里,向村民代表宣传相关政策,使他们正确理解撤村资产处置的目的不是分钱,而是通过村民拥有股权,享受长期的股权和资产增值的股金分配。随后通过村民代表向村民宣传政策,改变村民的认识误区。

(二)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程序

撤村改制工作中,群众最关心的是合作社以来积累的集体资产是否流失,是否被少数人侵吞,也就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得以有效保护。要打消群众的这些顾虑,根本的是要在整个撤村改制过程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撤村改制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认真把好农龄界定和计算关。农龄计算工作是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是进行集体资产量化处置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切身利益。尽管面临时间跨度长、人员结构复杂等困难,但撤村改制过程尊重历史、面对实际,采取反复调查、听取村民意见和调取派出所户口底卡资料查对相结合的方法,实行三次张榜公布,村民确认签字,并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的程序来确保农龄计算的正确性。最终核定有效农龄32 568年。

二是认真把好资产评估关。根据撤村政策,经评估公司对周巷村撤村集体资产评估结果和产权界定提出意见书。资产评估结果:流动资产7 743.52万元增值49.98%,长期投资664万元增值444.92%,固定资产16 635.13万元增值9.09%,无形资产432.5万元,负债总额2 409.67万元减值3.8%,净资产23 065.48万元增值27.93%。同时,切实做好资产评估结果公示,村民及村民代表对评估范围和评估结果有异议,可查阅资产评估工作底稿、评估情况说明,并可现场得到评估单位人员的解答,消除了村民的疑惑。

三是把好资产量化处置关。2008年12月16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撤村后分配对象农龄数、村整体资产评估结果、资产处置方案及按年农龄量化股权或货币分配额的确认进行表决。应到代表41人,实到代表40人,三个项目分别表决为100%、97.5%、97.5%。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关于撤村后资产兑付实施细则,共计11条。明确周巷村撤村资产是按账面价值进行评估,根据撤村政策全部以股权量化形式兑现,农龄以3 250元/年分配,对插队落户、已死亡及有特殊困难对象也作出规定,最后每位村民以表格申请表内容要求提出申请并签字确认。

撤村改制过程中,由于贯彻了“三公”原则,并且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整个撤村资产处置过程中无一群众上访,有效地实现了群众积极参与,又保持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周巷社区股份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内部管理不断完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社区股份合作社的优势逐步显现。2009年实现税后利润1 200多万元,2010年4月首次分红538万元,收益率6.6%,人均分红6 183元;人员工资共计2 000多万元,解决了700多人的就业问题,预计第二次分红水平将好于上年,改制真正使原周巷村的村民享有“四金”收益(在职有薪金、退休有养老金、股民有股金、房屋有租金)。

三、主要成效

(一)明晰产权,提高了村民对集体资产的关心度

改革前,虽说村集体资产为村民共同所有,但有多少、占多少份都是模糊的概念。改革后,村民对集体资产产权(经营性)有了明晰,对改革公司有多少股份,以及自己所占的比例都有了明确,他们知道改革后公司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连,提高了村民对改革公司的关心度,增强了民主参与管理的意识。

(二)管理机制在改革中得到完善

通过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作机制,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改革后,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股权,新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股东代表大会,不定期召开董事会、监事会、监事会主席列席董事会,初步建立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重大决策都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改变了原来由少数村干部掌控和随意支配集体资产造成监督缺位的状况,管理机制在改革中得到完善和优化

(三)村级集体经济在改革中得到发展

经营公司在保证现有每年5 000万元收入的基础上,公司计划在三个项目上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确保股民的收益逐年增长。一是家乐福加层项目,估计每年增加租金收入500万元;二是拟参股镇小额贷款公司,促进现有现金流的保值增值;三是等待位于庙行镇的万达广场项目启动后,利用剩余12亩土地开发商务大楼,打造楼宇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