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

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一致性原则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撰写素质测评报告过程中,无论项目设计的精确度如何,实施测评的客观性怎样,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力求前后一致、左右贯通,务必做到不矛盾、不冲突,以保证测评报告的科学一致性,尤其是对于那些由各个测验项目合成的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更要注意这一原则。

第二节 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

一、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不仅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同时还必须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逻辑性原则、结构性原则、详细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撰写素质测评报告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表述,必须对素质测评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设计、操作实施、结果分析等进行客观科学地描述,这一原则是素质测评报告撰写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即使在素质测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主观因素会干扰和影响素质测评的客观性,但测评机构必须对此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修正,尽可能地保证素质测评报告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测评前、测评中、测评后进行多方面的客观化控制,以此减少主观因素对测评结果的影响;又如,在测评项目选择时,尽量采用一些被广泛运用、被事实证明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量表,测评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测评结果分析时,尽量请各位专家参与分析评价,取得最高限度的评价一致性。

(二)一致性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撰写素质测评报告过程中,无论项目设计的精确度如何,实施测评的客观性怎样,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力求前后一致、左右贯通,务必做到不矛盾、不冲突,以保证测评报告的科学一致性,尤其是对于那些由各个测验项目合成的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更要注意这一原则。

(三)逻辑性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逻辑性原则是指在撰写素质测评报告过程中,报告的内容、报告的结构等要相互关联,并且有一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规则。素质测评常常是多种测评工具或方法的组合使用,撰写报告时还要考虑不同测评工具或方法的相关逻辑性,从而更好地揭示出被测对象的内在素质。

(四)结构性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结构性原则是指在撰写素质测评报告时要遵循一定的格式,需要有一个比较易懂又不缺乏科学性的规范性结构。一旦形成规范,那么同一测评机构测评出来的报告基本上拥有一致性的结构,这对于形成测评机构的权威性和树立相应的品牌都是有利的。一般的测评报告结构由六大类构成(如上节所述),但不同的测评机构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化,只要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即可。

(五)详细性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详细性原则是指在撰写素质测评报告时,对结构中的每个类别,每个类别中的每个指标,包括亚指标,必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对每一项测评结果的分析,包括优点、缺点,合理、不合理,适合、不适合等,做到尽可能的详尽。

(六)实用性原则

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实用性原则是指撰写的素质测评报告无论如何表述,必须对委托组织或被测对象本身具有针对性,并且对其具有指导意义,实用性就意味着切实可用。有的测评机构出具的测评报告,洋洋数万言却不着边际,有的甚至根本就不适合委托组织或被测对象的外在发展环境,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到测评机构自身的形象,甚至还会造成社会对人才测评行业的误解,不利于人才测评业的发展。

二、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

人员素质测评报告是素质测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素质测评题目设计、过程实施、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最终表述,也是对整个测评过程最直接、最理性的反映。无论是测评设计的独特性,还是测评过程的专业性以及最终结果的科学性,都将在测评报告中体现出来。因此,在测评报告的撰写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防止以下倾向:

(一)宽容倾向或严格倾向

测评者在测评总结时受到自己的情绪的影响,采用过分宽容或者过分严厉的评价,造成评价标准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影响结果的客观公正。即不依据分数解释标准来评议,过分宽容或过分严格。

(二)极端化倾向或中心化倾向

即走极端,倾向于普遍打高分或低分,或总是给中间分数。

(三)以偏概全倾向

即所谓一错百错,一好百好,缺乏对事实的深入分析。

(四)逻辑推断倾向

即不是始终按测验所得实际结果进行评议,而是进行逻辑猜测判断。比如,某人有知识,就推断他一定具有判断力,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各项考核要素的充分理解。

(五)好恶倾向

即测评人员在自己喜欢的方面或擅长的方面,考核就严;在自己讨厌的方面,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考核就宽,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六)“联想效应”

它又称“晕轮效应”。即因为某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好或者差,就对此人的其他方面给予过高或过低评价,而不是依据事实对应试者作客观的评价。

(七)“定势效应”

由于测评者本身具有个人固有的经验背景、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造成在评价时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有时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作出评价,偏离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

(八)解释不足和解释过度

一方面,测评总结中所揭示的信息是依据各种测评工具和技术的结果,是以数据和基本事实为依据的。测评者如果没有充分解释数据和事实的内容,则会导致信息损失、解释不足;另一方面,测评者如果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猜测作出评价,而不是根据客观依据,则又会造成解释过度。

由此可见,测评报告最好能经过测评专家的复核,复核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报告的权威性,保证测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客观和有效。确认整个报告体现结构性、逻辑性、翔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复核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总体评价是否全面,报告内容是否有遗漏,测验结果是否真实有效,测验结果是否有前后矛盾之处,解释是否合理适度,评价是否依据所有事实等。

三、素质测评报告示例

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报告样本

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报告

╳╳人才公司测评部

测评编号:20070621

姓  名:李华

年  龄:23

性  别:男

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前  言

本次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测对象在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分析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表现,为以后的培训发展掌握基本的信息。

测评项目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是一种可信度较高的测评形式,经常用于人才招聘与培训中。通过这样一种对真实情景的模拟测评,能够考查被测对象某些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如影响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

测评分数

根据被测对象在此次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行为表现,所得分数见图11.2。

图11.2 被测对象的行为表现

结果分析

一、沟通能力

言语表达准确,用词符合人际沟通环境,发言积极主动,能积极提出自己的主张,肯定别人的意见。说服技巧尚有欠缺,发言多但有效发言比率还应提高。

二、合作意识

注意倾听别人意见,不随意打断,较好地处理讨论分歧,言语有一定的亲和力,能顾全大局放弃自己观点。对他人的意见有时没有足够重视及理解,出现了几次误解。

三、分析能力

陈述观点时有理由,阐述理由时较全面,有大局观。当讨论出现分歧时,能分析各方利益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的分析深度尚嫌不够,相关专业的知识面还需进一步拓展。

四、组织协调能力

保持讨论和谐进程,主动协调各方意见,有控制时间的意识,对目标实现起到核心组织作用。自主意识过强,没能很好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影响了完成任务的效率。

结  论

被测对象在小组讨论中的能力表现属于良好水平,很自信,整体观念强,在讨论中发挥了很好的组织协调作用。但在与人沟通时,成熟度尚嫌不够,自我为主的意识较强。建议增加人际沟通与业务管理两个方面的技巧培训。

声  明

所得成绩来源于被测对象在测评中的基本表现、与他人的比较及现场参与程度,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影响被测对象的表现。本次测评结果仅供参考。本报告所含信息属于保密,未经测评对象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给其他人员。如需进一步咨询,请与本公司联系。

电话:6653╳╳╳╳

咨询人:李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