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相关关系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高于就业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在某些年份变化比较大,而就业的增长速度不仅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动,而且一直维持在经济增长率曲线以下的低水平状态。在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效应不明显,出现了与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规律不符的特殊现象。1978—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见表6.1。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高于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在某些年份变化比较大,而就业的增长速度不仅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动,而且一直维持在经济增长率曲线以下的低水平状态。在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效应不明显,出现了与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规律不符的特殊现象。1978—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见表6.1。图6.1描述了经济与就业之间的粗略关系和总体变化发展的趋势。

表6.1 1978—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2-4:[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年=100)];《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4-3(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图6.1 1978—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曲线

注:由于19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使人口的数据差了7000万,就业人数在1989年和1990年之间出现了巨大跳跃,使1990年的数据失去了可比性。因此,将1990年数据删除。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2-4[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年=100)]和表4-3(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率维持在9.9%的水平上,而就业的平均增长率却维持在2.3%的水平上,仅仅在平均增长率的比较上就有7.6个百分点的差距。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经济平均增长率维持在4.6%的水平上,而就业的平均增长率却维持在0.3%的水平上,存在4.3个百分点的差距;第二产业经济平均增长率维持在11.6%的水平上,而就业的平均增长率却维持在3.8%的水平上,存在7.8个百分点的差距;第三产业经济平均增长率维持在10.9%的水平上,而就业的平均增长率却维持在5.8%的水平上,存在5.1个百分点的差距。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立国的社会,即使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农业大国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由此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深刻影响着中国当前的就业难题和就业结构的优化。费景汉和拉尼斯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的转移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边际生产效率为零;第二阶段,传统的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几乎都已经转移到城市,且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还在持续,这会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持续不断地减少,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率慢慢提高,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边际生产效率大于零;第三阶段,农业部门劳动力减少直至隐性失业全部消失,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与工业部门持平。按照“费—拉尼斯模型”理论,我们还没有走出第一阶段。

另外,中国的经济具有十分突出的结构性差异特征,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技术条件的不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动所产生的就业效应也不会相同。我国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由来已久。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要求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表现为加快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失业人数的过快增加,也是造成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特殊的原因之一。我国面临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城市劳动力供给双重过剩的压力;第三产业由于产业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速度慢等原因,吸纳就业能力严重不足;而我国工业化借助后发优势,趋向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情况,造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也不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可见,我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上的增长,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却不能有效地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