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活动的外部效果与纠正政策

经济活动的外部效果与纠正政策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外部经济效果的定义。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外部经济效果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利益与社会成本和利益之间的差额,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会降低;换句话说,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市场不能保证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即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1.外部经济效果的定义。外部经济效果是指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带来的非自愿的成本或收益。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成本或收益并未由引起成本接受收益的人加以偿付。换句话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关系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2.外部经济效果的分类。外部经济效果有许多分类办法,其中按照外部经济效果的性质,可将外部经济效果分为正的外部经济效果和负的外部经济效果。正的外部经济效果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负的外部经济效果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经济损失。外部经济效果与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有着密切关系。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活动者自己带来的损失和好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与好处。显然,如果一种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这种经济就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如果一种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这种经济就产生负的外部经济效果。

根据外部经济效果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外部经济效果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效果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效果两种。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根据自己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生产决策,做到MR=MC。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外在成本或外在收益,生产者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小于实际发生的全部社会成本,或者生产者的收益小于实际发生的全部社会收益,这就称之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效果。在消费过程中,当消费者给他人带来效用的增加或减少而没有为此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时,其消费活动也具有了外部性,称之为消费的外部经济效果。

综合上述两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外部经济效果分为:生产的负外部经济效果和生产的正外部经济效果;消费的负外部经济效果和消费的正外部经济效果。

3.外部经济效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当存在生产的负外部经济效果时,生产者没有偿付生产行为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就会过多生产产品,使产量超过社会最优化的产出水平;当存在生产的正外部经济效果时,生产者没有获得全部的社会收益,产量就会低于社会的最低水平,使得潜在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消费者也是如此,当存在消费的负外部经济效果时,消费者没有偿付消费行为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就会过多消费,使消费量超过社会最优水平;当存在消费的正外部经济效果时,消费者没有获得全部的社会收益,他们的这种活动必然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外部经济效果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利益与社会成本和利益之间的差额,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会降低;换句话说,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市场不能保证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即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4.解决外部经济效果对策。由于外部经济效果的存在,使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背离,生产和消费虽然可以做到个体最优,但不能达到社会最优。因此,必须将外部经济效果内部化,才能消除外部经济效果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外部经济效果内部化政策有:

第一,税收和补贴。即对造成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经济活动,国家应该对其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如在生产污染的情况下,政府向污染者收税,其税额等于管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反之,对造成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经济活动,政府应给予补贴,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等,则资源配置便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企业合并。当一个企业影响到另外一个或几个企业时,如果影响的是正的外部经济效果,则前一个企业会由于给其他企业增添的效益而自己无法收回,使自己的生产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是负的外部经济效果,前一个企业则会不顾自己给其他企业造成的额外负担,而使自己的生产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则过去的外部经济效果就内部化了。当合并后的大企业,为了自己的整体利益将使自己保持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时,企业的成本和收益恰好等于社会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三,产权界定。在许多情况下,外部经济效果之所以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例如,某条河流的上游污染者使下游用水者受到损害,如果给予下游用水者一定质量水源的财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下游质量下降到特定质量之下而受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游污染者便会同下游用水者协商,购买一定质量水源的财产权;同时,下游用水者也会使用他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总之,由于污染者为其负的外部影响而支付了代价,故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