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流通加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流通加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构成流通加工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项目中,制造费用属于综合性费用,明细项目比较多,除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外,制造费用的大部分为一般费用。尽管有些制造费用与加工产品产量的变动有关,但制造费用多为固定费用,不能按照业务量制定定额,只能按会计期间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控制制造费用总额。

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应结转相应的人工成本,计入流通加工的运营成本。对于单一流通加工合同,企业可以按照流通加工交易的结果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量。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计量人工费用,按照提供的物流劳务交易的完成进度确认相应的劳务成本。不能可靠估计劳务交易结果的,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三)流通加工制造费用的核算

1.制造费用的内容

流通加工制造费用是物流中心设置的生产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加工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流通加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生产加工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和修理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停工和机器设备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在构成流通加工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项目中,制造费用属于综合性费用,明细项目比较多,除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外,制造费用的大部分为一般费用。尽管有些制造费用与加工产品产量的变动有关,但制造费用多为固定费用,不能按照业务量制定定额,只能按会计期间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控制制造费用总额。

2.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来归集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照加工生产单位开设,并按费用明细账项目设专栏组织核算。流通加工制造费用表的格式可以参考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表的一般格式。由于流通加工环节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占成本比例较大,其费用归集尤其重要。

3.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是各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流通加工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其受益对象是流通加工单位当期所发生的全部产品。当加工单位只加工一种产品时,制造费用不需要在受益对象之间分配,直接转入流通加工成本;若加工多种产品时,则需要在全部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包括自制工具以及生产单位负责进行的在建工程,都要承担制造费用。在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时,同样应注意合理和简便的分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计算法、系数分配法、直接人工费用比例分配法等。

下面以生产工时分配法为例进行说明。生产工时分配法,是以加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为标准分配费用的方法。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能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使分配结果比较合理。做好加工工时的记录和核算工作,不仅是计算产品成本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且对于分析和考核劳动生产率水平、加强生产管理和劳动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生产工时一般指加工产品实际总工时,也可以是按实际加工量和单位加工量的定额工时计算的定额总工时。

第二节 流通加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流通加工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定制类加工,并将加工好的产品送交收货人的活动。流通加工合理化是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与流通加工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断改进流通加工服务策略,提升流通加工竞争力的发展过程。做到流通加工服务最优的选择,避免出现各种不合理现象,取决于如何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因素。

一、影响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因素分析

流通加工合理化即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要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要做到流通加工与配送、合理运输、合理商流等的有机结合,做到最优的选择。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来讲,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实际上也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这个延续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即一方面可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但是也必须估计到另一个可能性,即对整个过程的负效应,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都会产生抵消效益的负效应。影响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一)流通加工地点的设置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的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决定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点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一方面,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会出现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由生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另一方面,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也会增加近距离运输、保管、装卸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须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另外,一般来说,为方便物流,流通加工环节应该设置在产出地,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即使在生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内的正确选址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仍然会出现不合理。比如说交通不便、流通加工地点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加工点周围的社会环境条件不好,等等。

(二)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就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流通加工来完成,或者把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的,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就可能会出现生产争利的恶果。

(三)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者对生产和消费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由于流通加工的盲目性,不但未能解决品种、规格、包装等问题,反而增加了作业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有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就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势必会影响其经济效益。除了一些必须的和政策要求即使亏损也应进行的加工外,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

二、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措施

流通加工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定制类加工,并将加工好的产品送交收货人的活动。为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都需要做出正确决策。目前,国内在进行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结合,建设高水平的加工配送中心

现代物流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流通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生产企业正在努力提高产品的直销比例,其首选方法就是在各地建设高水平的加工配送中心,提高其辐射能力,实现销地加工配送,为用户提供“零距离”服务。一些拥有铁路专用线的加工配送中心,利用得天独厚的运输资源优势,投入一定的配套加工生产线后,可以吸引更多的经销商,扩大其租赁业务,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须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准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作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例证。

(二)合理地规划流通加工的配套设施

加工型配送中心以加工产品为主,因此,在其配送作业流程中,储存作业和加工作业居主导地位。由于流通加工多为单品种、大批量产品的加工作业,并且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安排的,因此,对于加工型配送中心,虽然进货量比较大,但是分类、分拣工作量并不太大。此外,因为加工的产品品种较少(指在某一个加工中心内加工的产品品种),一般都不单独设立拣选、配货等环节。通常,加工好的产品(特别是生产资料产品)可直接运到按用户户头划定的货位区内,实现配套加工。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加工,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能力,可以适当地进行加工配套设施的投入,围绕核心企业开展配套服务,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功能。

(三)建立现代化的流通加工服务体系

现代化的流通加工服务体系是指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可靠的流通加工组织。通过流通加工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提高了配送水准,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例证。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以方便购买;通过组装加工,解决用户使用前的难题,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建设现代流通加工体系,关键是整合物流资源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现代流通加工体系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化流通加工服务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开拓农产品流通加工市场

发展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加工,解决农产品流通加工滞后问题,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农产品流通加工服务的重点是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以农户、基地为服务对象,建立农产品加工中心,在优化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与大城市超市建立销售网络,扩大知名度。同时,注意品牌创新和发展深加工利用,提高效益。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要注重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建设。质量标准是未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证”,随着各大城市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建立,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在加工流程中要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促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价值。

(五)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流通加工服务

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流通加工合理化方面与国际物流业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流通加工活动缺乏专业化运作,流通加工费较高。按照比较成本优势的经济原则,流通加工对象要分层考虑,要根据客户的规模、范围划分服务市场类别,根据商品的原料生产、半成品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品组装、标志、包装和发运销售特点,分别设计服务水平。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为顾客服务,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及不同的加工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流通加工成本。流通加工的多功能服务是提供附加值的服务项目,其关键在于系统的整合,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树立以社会效益为第一的观念,只有在补充完善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价值。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一味削减成本,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这就有违于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范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