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经济各主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

世界经济各主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世界经济各主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迄今为止,主权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这些不同制度、不同水平的国家都是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它们之间的经济实力消长关系构成了世界变化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世界发展的方向。经济全球化推进的同时,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四、世界经济各主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

迄今为止,主权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世界上约有200个主权国家,按社会制度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时期的经济往来十分有限,双方的经济竞争在强烈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事业陷于低潮,但是,两种社会制度在经济领域的斗争仍然长期存在。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中,尽管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挑战,但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内部已经分化为不同层次。这些不同制度、不同水平的国家都是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它们之间的经济实力消长关系构成了世界变化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世界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包括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中,跨国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推进器。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优势明显。跨国公司数量剧增,规模膨胀,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组合,加快了高新技术的国际性转移,以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权国家的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推进的同时,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目标,基于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世界各国围绕经济发展展开了争夺,尤其是主要经济力量之间的实力较量更加错综复杂。

21世纪初,美国经济仍然占据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率先走出西方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产业结构优于欧日,失业率低,重新夺回了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第一,总体实力转而增强,继续充当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科技力量雄厚,高科技占有优势,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也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欧盟作为区域集团化成功的典范,欧洲核心的地位更加稳固,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一体化效应逐渐显现,增强了对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日本经济虽然自90年代初以来持续衰退,但规模仍然可观。日本经济仍然拥有坚实的基础,敏锐的竞争意识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将使日本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实现了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也得到了深化,一个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俄罗斯自前苏联解体后就陷入了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的困扰之中,实力大减,要恢复昔日的辉煌尚待时日。但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潜力,剧变后的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一旦恢复元气,其国家实力的规模不容低估。中小发展中国家进入90年代后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南南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南北之间的对话加强。除了亚洲“四小龙”和拉美的几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外,又涌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是各主要经济力量斗争的重要领域。初级产品、传统工业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这类商品的贸易竞争更加激烈。高科技产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内容,相关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对象。国际金融是另一个世界经济斗争的领域。发达国家在展开对外投资竞争的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开展争取外资的竞争。巨额的国际资本经常用于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技术的国际转让也是世界经济较量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肯轻易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有时则企图利用技术转让来控制他国,与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新技术的愿望发生冲突。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为经济的持续良性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国际上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依托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政府积极介入,倡导建立开放的、对美有利的国际贸易体系。一个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基本特征的美国“新经济”已初具规模。日本处在经济发展从“追赶型”到“协调型”的过渡中,为此一方面转变政策导向,调整政府经济职能,增强企业活力,促使经济增长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另一方面协调对外经济关系,放宽国内市场限制,将金融体制的整改看作是全面经济改革的核心。欧盟国家多年来致力于通过深化一体化来增强竞争力,在巩固区域内一体化成果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推行以欧盟为中心,层层推进的“同心圆”战略,力争与美国全面分享全球经济主导权。俄罗斯为彻底摆脱经济衰退,将加强与西方经济合作、争取更多援助放在首位,同时也加强了同中国、韩国等亚太国家的合作。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困难不少,但都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改革,提高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和应变性,增强了对经济持续发展的认识。

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各主要经济力量之间也加强了彼此协调。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任何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无法脱离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行,世界经济的任何波动和变化,都会通过生产、贸易、金融、消费而迅速波及各国。因此,为了避免各个力量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发展到激烈对抗的地步,避免由于一国的经济危机或政策失误而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协调与合作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要求。协调的方式既包括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代表的各种会议、磋商和仲裁机制,也包括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举行的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或不定期的贸易谈判或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协调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也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国际协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条件的相互适应行为,参与各方必须求同存异才能使之持续并达到既定目标,国际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