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是大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还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十七大提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民生紧密联系,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统一于改善民生。从理念上而言,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_2011~2012年河北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完善社会管理六个方面。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是大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还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作为四位一体中的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重大的系统工程,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社会建设包含的内容大一些,社会管理包含的内容小一些。从内容上看,两者相互包含,有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本身就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社会建设的规划也是社会管理的必要环节。社会管理创新渗透在社会建设从规划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过程,不仅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手段。社会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把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十七大提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民生紧密联系,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统一于改善民生。从理念上而言,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都是适应现代化、城市化要求,对于各种社会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促进社会的行动和过程,坚持公平正义。让全体社会成员“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把民众的社会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概念、内涵、外延、主体、内容、功能等方面的不同。

(一)概念上的不同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等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框架内,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等各个社会领域各个环节进行组织、规范、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从内涵上看,社会管理是一种组织、规范、协调、服务、监控的过程和活动。维系社会秩序是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外延上看,社会管理涉及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既包括现实社会领域,也包括虚拟社会领域;既包括社会组织等社会实体,又包括社会关系等社会软体;既涉及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也涉及不同地域的基层组织。从主体上看,社会管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而且包括其他各种社会组织。

社会建设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全面提升当代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对于社会建设的概念,根据郑杭生的观点,社会建设的内涵从“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这一核心的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来把握。从正向说,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从逆向说,社会建设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创造和完善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通过这样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矛盾,控制冲突,降低风险,增加安全,增进团结,改善民生[7]

从概念上来看,“社会管理”小于且隶属于“社会建设”。

(二)内容上的不同

社会管理的内容既包括对社会治安、信访和公共安全的管理,也包括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既包括对社会稳定的管理,也包括对和谐社会的促进。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包括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的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从主体上来看,传统社会管理是以政府为主体,现代社会管理开始注重吸收民间和各种利益团体的广泛参与。

社会建设的内容,理论界和相关部门对社会建设做了如下的概括:一是实体建设,例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等。二是制度建设,包括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的建设、社会安全体制的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等。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完善社会管理6个方面。社会建设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住房、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逐步缩小到合理的水平。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使改革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建设的内容还包括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发展最主要和最基础的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两个结构一定要协调,相辅相成。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中期水平,但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结构性原因。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社会结构调整的步伐,构建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任务上的不同

社会建设是宏大的、长期的任务,而社会管理是当前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的任务。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在这些基本任务中,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是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而社会公正则是完成这些主要任务的价值准则,保持社会稳定则是社会管理的目的。进一步说,立足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是社会管理的价值尺度。如果没有公平正义以及由此而对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社会管理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平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系社会秩序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社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大建设,也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进行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的建设,又要进行包括社会事业体制在内的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既要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安全体制的建设,又要进行社会伦理、社会规范的建设;既要加快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扭转四种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社会公平,又要支持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加快调整社会结构的步伐,使之形成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所以,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而且长期的艰巨任务。从任务上来看,按照陆学艺的观点,把社会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要求解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做起,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尽可能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更加和谐。第二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推进新型的城镇化,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培育壮大中产阶层,构建一个合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之与经济结构相协调。这应是2020年实现的重要任务。第三个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建设也不断前进,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型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型社会结构,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8]。按照这一观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在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以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开展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社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结构。

从任务和目标看,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是异曲同工的两个侧面。社会建设是社会结构的“再建”、“重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结果是社会发生变迁;社会管理是协调、平衡过程,其目标是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秩序;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建设是改善、修复。社会管理强调“治理”,社会建设侧重于“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管理则渗透在这个工程从规划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在实践层面上,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功能与作用是分别解决人类社会的维持与发展问题。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则促进社会繁荣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