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整期间的确定和数据

调整期间的确定和数据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调整期间的确定和数据(一)调整期间的确定通过考查现有研究对调整期间的确定标准,我们发现在前述四项条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是调整规模确定。

二、调整期间的确定和数据

(一)调整期间的确定

通过考查现有研究对调整期间的确定标准,我们发现在前述四项条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是调整规模确定。现有研究对所有的样本国家采用一个固定调整规模的标准则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每个国家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所呈现出的多样性,这是关于经常项目收支调整问题现有研究中一个典型的不足之处[5]。例如,对于小国开放经济的挪威来说,其经常项目收支占GDP比率波动2%发生的比较频繁,石油输出国科威特的情形大体一样,其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率长期居高并且波动频繁;对于像印度这样典型的封闭经济型国家,规定调整规模的标准则使该国在样本区间发生调整比较罕见;对于有些发达的大国经济例如法国,按照2%的标准则在本节的统计数据中经常项目收支调整几乎没有发生。基于上述考虑,本节对经常项目收支调整期间确定如下标准:

1.初始条件:在t=0期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不作要求。对于初始条件不作额外要求的界定标准,Milesi-Ferretti和Razin(1998)在研究经常项目赤字调整方面时就采用,而Edwards(2007)在研究经常项目盈余调整时也有所采用。

2.调整规模:以观测期间内经常项目收支占GDP百分比的标准差为其界定标准。如前所述,对于经常项目收支调整规模在不同国家间施加统一的固定比率标准所体现的不足相对照,本节则采用了标准差作为对现有界定标准合理地修正。通过与现有研究比较,可以发现采用标准差这个标准不仅能识别出固定比率标准能识别的调整期间,而且还能够识别出固定比率标准所不能识别的调整期间。

3.调整时间:在t=0期开始4年内经常项目收支进行调整。Freund(2005)、IMF(2007)针对工业化国家经常项目收支赤字逆转的调整时间限制为3年,而Edwards(2007)施加的限定为1年或者3年,本节此处采用4年主要是为了将调整过程相对缓慢的期间也纳入分析。

4.调整的持续性:在经常项目收支逆转后3年内的经常项目收支占GDP的百分比要小于该值在t=0期的数值。

(二)数据

样本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主要来源是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简写为WDI)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简写为IFS)。[6]本节选取的是1980年到200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样本观测数目为2756个。在附录中,本节报告了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从数据方面来看,现有研究既有像Edwards(2007)所涵盖了全球范围160个国家或地区号称为最大样本容量的数据,也有像IMF(2007)所关注的47个国家或地区的小样本容量的数据。Edwards(2007)研究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所谓“最大样本”数据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某些国家的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统计数据的不完整使得实际使用的样本容量与所选取样本容量是不一致的。与现有研究所选取的数据相比,本节是采用较大的样本容量而进行的研究。而且,在选取样本国家时首先保证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是齐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