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期工程决策背后的故事

三期工程决策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期工程决策背后的故事这个酝酿了7年的决策,使高等级汽车板、镀锡板等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从此告别依赖进口的历史,也使宝钢在产品质量、信誉、成本、规模效益等方面真正具备了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竞争的实力。三期工程决策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百年钢铁强国的梦想。七月流火,上海新锦江三楼白玉兰厅,宝钢三期工程银企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这里举行。

三期工程决策背后的故事

这个酝酿了7年的决策,使高等级汽车板、镀锡板等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从此告别依赖进口历史,也使宝钢在产品质量、信誉、成本、规模效益等方面真正具备了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竞争的实力。三期工程决策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百年钢铁强国的梦想。

“搏”一个未来

冶金战线奋斗了多年的黎明,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黎明即起”,每天天未亮就早早起床了。这一天,他与往常一样,完成蛙泳晨练,披着初露的晨曦,来到丁家桥宝钢工程指挥部。

简单朴实的指挥部大院如同北方的四合院,四栋三层小楼和礼堂分布在操场周围,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宁静。今天,这里将迎来一批重要客人——全国冶金专家应邀前来参加宝钢三期工程规划会议。宝钢要在这次会议上,为自己“搏”一个未来。

其实,十多年来,宝钢一直在种种质疑中不断成长:在长江口松软土质上建成的厂房,未来桩基会不会下沉?这家国内第一家“吃进口料”的钢铁企业,未来会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投入300亿元建起了宝钢,未来会不会像国内一些“钓鱼”工程那样成为一个填不满的“天坑” 宝钢人依靠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依靠专家顾问的智慧和支撑,依靠全体宝钢人的顽强拼搏,过五关,斩六将,使得通向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可在宝钢领导层看来,仅仅这些,只能支撑一个不远的未来。一、二期投产后,企业有了巨大的效益,宝钢人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宝钢仍有不小的差距,许多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壁垒将被逐步打破,进口钢铁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多。

宝钢的目标是要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然而,对宝钢的宏图大略,业内却有议论:“宝钢一二期已经占用了国家大量投资,前几年为了顾全大局我们都忍了,如今宝钢一二期建成了,又提出建三期,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忍?”“搞什么三期,把钱给老企业改造,产量可以超过宝钢!”原来,业内有人担心宝钢占用冶金系统的基建资金,难免从心底抵触。是啊!宝钢要发展,这么多兄弟钢厂也要发展啊。作为钢铁行业的后起之秀,宝钢当然也要为兄弟企业着想。

天黑了,丁家桥的灯亮起来了,工程指挥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一张木床,一桌一椅,两个叠放在一起的军绿色铁皮保险柜充当了文件柜。这一夜,长江口的烈风不停地拍打着那扇未来得及关上的窗户。黎明思绪万千,神情凝重而严肃。宝钢建三期不是要跟国内同行争饭碗,而是要生产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的钢铁精品。国家投资300亿元,就是期望宝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若不建三期,宝钢就难以承担替代进口的重任。难道中国的现代化永远离不开进口钢材?宝钢人敢不敢再搏一次?能不能为钢铁强国之梦担当起大任?

要名还是要利

“把宝钢办成名符其实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句话如同进军的号角,激励着宝钢决策者。早在规划建设一期工程时,第一代宝钢领导就甘冒风险,在厂区周围预留了三期用地。如今一期已经基本完成,二期指日可待,三期必须抓紧规划。

1985年上半年,设计总工程师黄锦发受命开始进行三期工程规划。问题的焦点是:需要多少投资?资金从何而来?对于第一个问题,黄锦发的初步结论是——600亿元。

宝钢一、二期建设已经用了国家300亿元(其中有70多亿元是贷款),因此三期投资再也不能向国家伸手了!宝钢作出了大胆的决定——自筹资金!

“600亿元,全靠企业自筹?”

“宝钢有如此大的魄力和能耐?”

在当年,宝钢的这个决定没人相信。但是,宝钢人心中有底。

时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关壮民曾诙谐地说,很多人不喜欢跟着黎明出差,一是闲暇时间几乎没有,二是路走得太快,连一些年轻人都跟不上黎明的步伐,简直像“夸父追日”。好一个“夸父追日”,面对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挑战,宝钢人的步子怎么能慢下来呢?

有一次,北京来人问黎明,宝钢与首钢哪个大?黎明说:“宝钢是一个年轻人,而首钢是一位老者,宝钢负担轻,首钢负担重,两者比谁劲儿大,不公平。”宝钢不愿在国内比高低,宝钢对标的是新日铁、浦项,宝钢的目标是世界500强!

七月流火,上海新锦江三楼白玉兰厅,宝钢三期工程银企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这里举行。建行上海分行接受宝钢委托,帮助企业运筹管理好三期工程自筹资金。宝钢利用银行这个“大水库”,调丰补歉,打时间差,通过银企合作,实现双赢。

宝钢二期工程投产后,利润大幅攀升,1992年11亿元,1993年33亿元;1994年高达57亿元!然而,宝钢领导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使这笔国有资产尽快增值,发挥更大作用。国家计委的石启荣给宝钢出了个好主意:企业有钱就可以按规定多提折旧,每年几十亿元累积起来,三期建设资金就不再是问题!

国家计委认同宝钢的气魄和胆识,为了支持宝钢三期建设,决定计划单列,宝钢三期不占用“八五”期间冶金系统的规划指标,不影响其他冶金企业的基建计划投资。

就这样,有争论,有疑虑,有沉默,有呼喊,一次次风尘仆仆,一次次疲惫归来,一次次重新出发,最终,宝钢终于冲破了重重关隘,形成了三期工程总投资623.4亿元的概算。

快马加鞭不下鞍

国家批准了,同行默认了,可自筹建设资金的做法在宝钢内部又遇到了阻力,不少员工想不通,“好不容易勒紧裤带熬出头了,又要自筹资金建三期,听说要600亿元啊!钱从哪里来?”曾经是宝钢财务管理人员的老朱一点都不掩饰当初的不解,“那时候一斤猪肉才几毛钱,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举债6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老朱算了一笔账,“从‘85·9’投产到1990年,累计利润才16亿元,而三期工程投资额高达600亿元,这个玩笑是不是开大了?600多亿元要是存银行,利息也吃不完。”有的甚至直接闯到指挥中心发问,“我们在一片争议和骂声中建起了宝钢,为什么还要折腾?”

“看来得向员工交交底!”党委书记朱尔沛决定在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汇报建设三期工程的设想。

宝钢的员工就是这样,虽然对此有牢骚,但情况清楚了,思想也就通了。总不能只看眼前,再说,哪个不想干一番事业呢?曾参加过宝钢第一炉钢生产的炼钢专家白松涛当年还是一个小伙子,“整个人都在高速运转着,嘴上不说什么,但干活都较着劲呢。”“宝钢要自己筹备资金建设三期了,钱从哪里来?企业效益最重要。”如今已成为宝钢股份热轧厂二热轧党总支书记的刘海生,当年刚刚二十出头:“大的决策我们不懂,对高层提出的‘勒紧腰带建三期’也有过担心。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指标。”

这年元旦,很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宝钢人已经忙碌起来。上午八点多,原料码头年轻的推扒机指挥手周斌和工友们已经紧张地卸矿作业一个多小时了。尽管很辛苦,但大家心里却分外高兴,因为一艘满载澳大利亚铁矿石的神州号巨轮一大早已经停靠在码头,为企业的运转带来了新的动力。不远处,就是汩汩滔滔、一往无前的江水。

周斌放眼望去,一行人已远远地走过来。原来,黎明、朱尔沛、王佩洲等宝钢领导来看望大家了。来不及拿掉黑黑的手套,一双有力的大手已经伸过来握住了周斌的手了。是黎明!看到年轻的小伙子呆立着,水运部部长郭强赶过来向黎明等汇报“战况”:当天水运部有一百多人加班,有的放弃了节日探亲会友,一大早便赶来码头,整个生产实现了零点安全起步。黎明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快马加鞭不下鞍,好!”

2000年12月20日,宝钢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暨总结大会在宝山宾馆隆重召开。宝钢三期工程由国内自主规划和设计,国产化率由一期的12%、二期的50%提高到80.5%,共节约投资70多亿元。从此,我国有了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幸亏当初建设了三期!”宝钢人不会忘记:没有三期就没有精品和规模,没有三期就没有今天的效益和成就,没有三期就没有世界500强的宝钢。

(王云平 整理)

编后记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纪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可以是一次新的发现。我们在回顾宝钢三期工程决策背后故事的时候,不能忘记老一辈宝钢人那种科学决策、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争议面前不动摇、不气馁的精神。

没有昨天的三期工程,就没有今天的宝钢。如今,公司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号召广大员工投身“二次创业”。面对新的挑战,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能否像老一辈宝钢人那样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敢于担当、大胆向前?

今天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让我们迈步从头越,从二次创业的新起点重新出发。我们由衷地希望,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年轻一代宝钢人盘点发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宝钢故事时,我们能像宝钢老一辈建设者那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青年感言

阅读《三期工程决策背后的故事》这篇文章后,我仿佛又一次看到,昔日的宝钢人在风雨中起航、在困局中突围的身影。为了把宝钢办成世界一流企业,为了实现钢铁强国梦,宝钢人放弃安稳的“小日子”,敢于承担责任,冒着压力和风险,自筹资金建设三期。

我为故事中老一辈宝钢指挥者们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的魄力征服,亦被文中“整日高速运转”的炼钢专家白松涛、“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指标”的操作工刘海生、“自动采取12小时工作制”的推扒机指挥手周斌等人的创业情怀所感染。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一次次战胜困难和挑战?我认为,是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与之相比,年轻的我们是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不是总与别人比物质条件?是不是忘记自己真正要做什么不浮躁,有追求,并甘愿为自己的追求去努力、去奋斗,这才是事业成功的助燃剂。

如今,二次创业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征途上我们还要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我们能不能像他们那样,始终怀揣创业的激情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继承老一辈宝钢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为了公司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宝钢股份公司 王成玉

img13

经典故事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庆幸的是,宝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以面向21世纪的眼光,站在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开发宝钢整体产销管理系统。这就是今天宝钢人重要的工作平台之一——9672系统。宝钢的信息化就是从这里起步,并快速实现腾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