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工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和特点

甘肃工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和特点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甘肃工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和特点与“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以来甘肃工业结构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十一五”时期以来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工业总量不断增大,增速加快,工业在甘肃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27.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03.7亿元,年均增长12.71%。

一、甘肃工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和特点

与“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以来甘肃工业结构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十一五”时期以来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工业总量不断增大,增速加快,工业在甘肃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

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27.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03.7亿元,年均增长1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63.42亿元增到2009年1136.71亿元,年均增长13.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高出个2.83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12%提高到2009年的35.53%。其中:2007年甘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好的一年,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34%,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甘肃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

全省2005~2009年工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速

img44

全省2000~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图

img45

改革开放以来,“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全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5%、6.8%、10.7%、9.3%、12.6%,“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12.88%。

(二)产业布局呈现新的梯度格局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五大支柱产业位列第一层次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0%以上)。2009年石化工业位居各产业之首,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77%;有色工业位居第二,其比重为17.64%;电力工业位居第三,其比重为12.84%;冶金工业位居第四,其比重为12.6%;此外,由于近年来全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烟草加工业的快速增长,食品工业首次达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0.58%,进入全省支柱产业的第一层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其增加值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6.43%,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装备制造业和煤炭工业位列第二层次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在5%~10%)。装备制造业在全省有较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又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随着全省煤电化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省煤炭工业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全省煤炭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1%,未来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还将更大。

建材、医药、纺织工业是第三层次产业。2009年建材、医药、纺织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1%、1.85%和0.77%。其中建材工业和医药工业基础较好,是未来几年最有希望成为甘肃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

(三)新能源产业成为“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的新亮点

风能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十一五”期间,经国家批准,甘肃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目标。到2009年顺利实现了“双突破”的奋斗目标,即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2009年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项目共35个风电场的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8.23亿元。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达到220万千瓦,是前12年装机总和的3.3倍。风电装备制造业2008年奠基,2009年8月首台风机下线,仅半年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入驻了包括中复连众、金风科技、中航惠腾、中材科技、华锐科技等国内风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19户,集中发展风机整装、风机叶片制造、风机轮毂、法兰制造及塔筒制造等各类清洁能源配套产业,目前正在申报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配套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750千伏金昌—酒泉—瓜州输变电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调峰电源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2010年9月20日酒泉风电基地装机达516万千瓦,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建设工程全面完成。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酒泉风电基地一期2015年实现装机1271万千瓦。同时二期工程755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已经完成测风、规划选址、预可研等前期工作。

光电产业方面,敦煌10兆瓦和嘉峪关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已开工建设,敦煌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金塔1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已经前期工作,白水泉5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已展开,到2010年底装机将达到20万千瓦。

(四)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明显

高耗能行业包含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个大类行业。2009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25.0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99%,比重较2005年的59.9%降低4.91个百分点,较2008年的57.96%下降2.9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省装备制造业、煤炭工业、烟草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的7.14%、6.17%、3.2%和3.23%上升到2009年的8.1%、7.11%、3.92%和3.66%,分别提高0.96、0.94、0.72和0.43个百分点。

(五)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再创新高,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2009年,原煤年生产能力为4458.46万吨,较2005年增长31.16%;粗钢780万吨,是2005年的1.58倍;钢材700.84万吨,是2005年的2.03倍;水泥2809.17万吨,是2005年的1.78倍;平板玻璃601万重量箱,是2005年的1.88倍;发电设备容量1692.06万千瓦,是2005年的1.72倍。

2009年,全省原煤产量3975.96万吨,比2005年增长9.84%;天然原油产量359.91万吨,比2005年增长18.18%;发电量703.25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38.94%;钢材644.54万吨,比2005年增长42.52%(其中,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原油加工量达到1436.59万吨,比2005年增长17.26%;乙烯产量69.38万吨,比2005年增长1.82倍,甘肃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炼化基地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72.65万吨,比2005年增长46.4%,居全国前列。

(六)企业改革卓有成效,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各部门继续将企业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作为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的重大举措,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经过多方面努力,甘肃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基本结束,通过政策性破产,企业转变了经营机制,甩掉了债务包袱,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中国华能、中材集团、安徽海螺集团、金风科技等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甘肃,为全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增添了新的推动力量。

2009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7.44,实现利润169.1亿元,利税492.08亿元。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8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85.08%,实现利税442.8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90%。2009年,甘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67户,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3.44%,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24.1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的88.55%;上10亿元的有32户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81.6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的71.93%;上100亿元的有6户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05.7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1.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