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

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民间投资被激活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工业投资迅速走出低谷,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图3-1 1996~2004年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各年)计算获得。由于工业产出的增长率小于投资的增长率,因而工业投资边际效率呈下降趋势。

一、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民间投资被激活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工业投资迅速走出低谷,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投资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工业投资的产业结构、区域分布、投资效率和资金来源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1.工业投资总量高速增长

2001年,我国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自1993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整个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见图3-1)。2004年,全国工业投资达到了27776.47亿元的规模,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49倍,年均增长25.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5%,更高出服务业和农业投资增速10.0和16.7个百分点。[1]2001~2004年,工业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6%,比1997~2000年的水平(13.0%)几乎翻两番。

img19

图3-1 1996~2004年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各年)计算获得。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投资结构重心逐步移向服务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这种结构转换过程出现逆向变动趋势。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31.2%上升到2004年的39.4%,年均上升2.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率由2000年的25.6%上升到2004年的42.6%,年均上升4.3个百分点,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2]服务业投资比重在1999年达到历史性的最高点(68.7%)之后逐年下降,2004年降至56.5%。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地位大致恢复到上次治理整顿之前(1996~1997年)的结构水平。

2.工业投资结构向制造业和西部倾斜明显

从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最为迅猛。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2005年原材料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5.6%,其次分别是轻纺工业(40.6%)和机械电子工业(39.7%),能源工业投资增长最为缓慢,仅17.8%,明显低于全部工业22.9%的增长水平。由于投入增长速度的巨大差异,工业投资的行业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动。能源工业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55.8%降至2005年的33.0%,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由15.9%升至27.1%,上升11.2个百分点;机械电子工业由14.7%升至20.4%,上升5.7个百分点;轻纺工业由13.6%升至19.5%,上升5.9个百分点。[3]尽管能源、原材料工业仍在整个工业投资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机电和轻纺工业投资比重的大幅上升反映出工业投资结构的重心正在向加工制造业倾斜(见图3-2)。

图3-2 2000~2005年工业投资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http://218.249.174.12

“十五”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投资结构向西部倾斜的态势明显(见表3-1)。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2004年西部采掘业、制造业和水电气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6.4%、35.7%和23.2%,各高于东部地区15.8、5.4和9.7个百分点。2004年,西部地区占全国工业投资比重达到18.2%,比2000年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和水电气供应业投资比重上升最为显著,分别为9.2和7.7个百分点。这表明,大量投资正在涌向西部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西部地区在这两个领域的投资优势地位逐步得到确立。中部地区工业投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但是占全国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0.0%,比2000年上升2.7个百分点,反映出该地区加工制造能力有所加强。尽管如此,2004年东部地区仍占有全国工业投资60.3%的份额,说明工业投资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

表3-1 工业投资的区域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2001年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计算获得。

3.工业投资效率下降趋势显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投资产出率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632上升为2000年的1.295,说明当时的工业发展是在投资力度不断衰减的条件下取得的。[4]2001年以来,随着工业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工业比较投资产出率调头向下,2004年降至1.035,表明这一时期的工业增长则是以不断加大投资比重为代价的(见表3-2)。这一指标的比较可以反映出工业增长效率在两个时间段上变动方向的差异,显然近几年来工业增长效率呈逐年下降之势。

表3-2 2000~2004年工业投资效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各年)计算获得。

在1997~2000年、2001~2004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49.5%上升至52.1%,上升了2.6个百分点;而在同样两个时间段中,工业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却由13.0%上升到46.6%。这表明,在后一个时间段中,工业对整个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程度远远落后于对投资增长贡献的提高幅度。

从2000年到2004年,按可比价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9.8%上升到11.5%,工业投资则由8.6%上升到28.8%,2003年甚至出现了43.1%的增幅。由于工业产出的增长率小于投资的增长率,因而工业投资边际效率呈下降趋势。[5]这一时期,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也在逐年走低,由2000年的0.435下降到2004年的0.303(不变价)。[6]这意味着工业增长越来越倾向于要用更大的投资增长才能换来以往仅用较小投资增长就能实现的产出增长(见表3-2)。

4.工业投资自主增长能力初步显现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自筹及其他资金的投资积极性不断强化。2001~2004年,自筹及其他资金年均增速由1997~2000年的10.0%升至24.9%,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由2000年的68.2%提高到2004年的70.5%。外商投资重拾升势,平均增速由-11.4%提高到18.0%。国内银行贷款的平均增速也由10.1%升至19.7%,但投资增长贡献率下降5.8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投资地位大幅度降低,平均增速由35.5%降至11.5%,投资增长贡献率也由15.2%降至2.7%。这些变化表明,在自筹及其他资金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工业投资自主增长能力开始显现(见表3-3)。

表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计算获得。

2004年,在城镇工业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所占份额为62.2%,高于农业的51.8%和服务业的45.8%。在工业内部,采矿业投资中自筹资金比重最高,达到74.8%;制造业次之,为67.7%;水电气供应业最低,仅42.7%,银行贷款比重最高,高达42.0%(见表3-4)。后者自筹资金相对较少的原因在于行政性垄断将大量民间资本排斥在产业投资活动以外。从投资资金的行业流向上看,2004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主要用于服务业投资,分别占各自资金总量的80.9%、61.2%和87.5%;自筹资金有32826.4亿元,用于工业投资的部分占到43.3%,仅次于利用外资的工业投资占有比重(77.3%)。进入工业领域的这两类资金又主要流向制造业,分别占到88.0%和71.6%。作为国民经济中市场开放程度最高、最具竞争性的工业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受企业直接支配的资金已经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表3-4 2004年城镇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计算获得。

外商直接投资向工业集中的态势明显,但是工业投资地位趋于下降。2004年,我国工业领域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为446.9亿美元,占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的73.7%,比1997年提高4.9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用于制造业的部分占整个工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96.3%,比2000年高出6.2个百分点(见表3-5)。与其他资金来源相比,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2004年工业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9.5%,比整个工业投资的平均增速低16.2个百分点。增速落后导致外资在工业投资中的结构性地位不断下降。2004年,实际使用外资占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3%,比2000年降低9.8个百分点(见图3-3)。

表3-5 1997~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用于工业和制造业的比重  单位:%

img2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计算获得。

图3-3 1997~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各年)计算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