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者的需要

旅游者的需要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旅游者的需要一、需要的内涵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需要总是指向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北京大力开发新型的旅游业态,汽车露营地、自行车骑游等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新增长点。联系旅游实际,尽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能用来解释人的全部旅游行为,但它却为我们认识人的旅游动机和理解人的旅游行为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旅游者的需要

一、需要的内涵

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形成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早期以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为最初的需要。人为了生存就要满足生理的需要,如饿了就需要食物,冷了就需要衣服,累了就需要休息,为了传宗接代就需要恋爱、婚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还必然产生社会需求,如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改善生存条件;通过人际交往,沟通信息,交流感情,相互协作。

人的这些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反映在个体的头脑中,就形成了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日益进步,为了提高物质文化水平,逐步形成了高级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高层次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的追求——旅游的需要,变得越来越突出,它已经成为人们旅游行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动力因素。

二、需要的特征

需要虽然是一种内心状态,但仍然可以被人们间接地认知,这是因为需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对象性

人的需要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目的、有对象的,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的扩大而发展。人的需要的对象既包括物质方面,如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方面,如信仰、文化、艺术、体育。因此,需要总是表现为对一定事物的欲望或追求,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需要总是和满足需要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需要总是指向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

2.社会性

人不仅有先天的生理需要,而且在社会实践中,在接受人类文化教育过程中,会发展出许多社会性需要。这些社会需要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受的教育以及个人生活实践的制约。这一社会性,同时也反映出需要具有选择性和历史制约性。

3.周期性

需要不会因满足而终止,一般都具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特点。研究发现,需要的不断重复出现是需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4.差异性

人的需要由于受职业、年龄、个性、经验、道德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特点。

5.发展性

人的需要从不因一次或多次满足而终结。人的一种需要满足后,便会重新出现这种需要或产生新的需要,永远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的发展性特征,充分体现了人类永不满足、永远进取和积极创造美好未来的伟大精神。

阅读材料

汽车露营地等旅游新业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旅游产业以其独有的低碳、环保、产业链长的特点,对拉动就业、促进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特别意义。北京大力开发新型的旅游业态,汽车露营地、自行车骑游等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新增长点。新兴旅游业态的推出,不但满足了旅游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还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位于平谷区的“桃花深处”汽车营地依傍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以及一眼望去无尽的绿色,吸引了不少市民聚集在此。

随着“桃花深处”开营,平谷“桃花深处”汽车营地群项目也正式启动,作为北京82个旅游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共规划10块不同主题的营地,范围涵盖8个乡镇,总占地面积达94万平方米。而北京市目前共规划建设17个汽车露营地项目,除怀北国际和平谷桃花深处汽车露营地已经投入运营外,年底还将有5到7家汽车露营地建成使用。

房车露营这一自主休闲的旅游业态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成熟,2008年仅欧洲房车露营旅游收入就达到了283.3亿欧元,而我国也已将旅游房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北京市决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汽车露营营地,就是要引进世界先进的旅游业态。

由延庆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承办的“2010年北京自行车骑游大会暨延庆自行车骑游启动仪式”在延庆风景如画的妫河生态走廊拉开帷幕。来自京津冀和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约500位自行车骑游爱好者,沿百里山水画廊展开了一场自行车骑游之旅。借助2007年好运北京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公路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延庆着力打造旅游观光带,专门修建旅游观光专线,推出八大美景如画的骑游区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自行车骑游爱好者的到来,延庆还借助这种新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自行车骑游第一大县的目标。

房车营地的建设和自行车骑游活动这些全新旅游业态的引入,不但为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出一个个新的增长点,还将弥补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不足,加强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带动区域内村民致富,从而实现北京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按照北京市提出的“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可以预见,包括汽车露营地、自行车骑游观光带建设在内的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将会不断落地,一个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资料来源:北京电视台

三、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如图4-1所示。

img25

图4-l 马斯洛需要层次示意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作这样的分类,对层次作这样的安排,对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联系旅游实际,尽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能用来解释人的全部旅游行为,但它却为我们认识人的旅游动机和理解人的旅游行为奠定了基础。

(1)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当一个人饥饿时,便有着生理上的紧张(饥饿)感,这种紧张感就会驱使他去寻找食物。一旦感到很饿,这种紧张程度及与之相应的动机就会强烈到使他置其他需要于不顾。用这一观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夏天到海边、山里去避暑,城里人要到乡下去享清闲,紧张的生产线上的工人、繁忙工作岗位上的企业家和高度兴奋的公关人员要到异国他乡暂时变换一下环境。所有这些都可以用生理需要来解释。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社会保障。安全是指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劳动安全、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按照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当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人的行为就有可能被对安全和保护的需求所完全支配。他会接受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摆脱担惊受怕的状态,获得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等等。但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常常看到有些人偏偏去寻找自己不熟悉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去探险、去经历,去尝试不同于一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按照马斯洛的理论是很难解释清楚的。但也正好说明人的旅游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对某些人来说,旅游正是他们暂时摆脱日常单调生活的时机,故而改变其基本需要结构,把精神的需要摆到了较低级需要之前,未得到满足的较低级需要暂时失去了它的迫切性。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社会交往、从属于某一个组织、得到承认、友爱等需要。目前在大都市和工业化社会中生活的人,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动机——焦虑动机。人们对付焦虑动机的一种理想的方法就是有选择地与人群交往。参加旅游团则是最容易取得成员资格、获得自信、尊重与地位和达到社交需要的理想途径。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为他人所尊重。这包括自尊心、自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还包括取得成就、独立、自主等。受尊重的需要还同主体感到自己对这个世界有用的感觉有关,也与有关事物和人物是否会强化自我形象有关。事实上人们到一个知名度高的旅游地或景点去旅游是会令人肃然起敬的。人们到这个景点去旅游可能有许多动机,但其中之一很可能是为了满足尚未得到满足的受人尊重的需要的驱使。

(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包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智能和体能),成为有成就的人物等。个人的发展归根结底体现在寻求自我实现上,通过自我超越达到个性充分发挥的目的。然而人的潜能是各不相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一些人来说,自我实现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自我实现可能意味着在团体内居于领导地位,或者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必屈从社会习俗来实现自己的真正个性。旅游是极富象征性的,不少人参加旅游活动就是用体现自我价值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

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以下特点。

1)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

2)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层次越高,越难满足,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是在不断变动的。

4)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的行为影响的比重降低而已。

5)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6)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同时,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

7)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发展。

3.满足需要的方法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需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前者是靠工作本身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的,即在组织、计划、协调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寻求满足职工需要的各种方法,使职工对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自豪感,以至产生高峰体验。间接满足是职务外的满足,是在工作后获得的,如工资、奖励、食堂、托儿所、俱乐部等。具体内容如表4-1所示。

表4-1 马斯洛需求理论满足需要的类型

img26

阅读材料

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年)

img27

马斯洛曾任美国纽约大学(前布鲁克林学院)和布兰戴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马斯洛和罗杰斯都是创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者,从而使这一学派成为美国心理学派的三大学派之一。美国另外两大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学说和行为主义。马斯洛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人类存在着一种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生来就有的。他把这种倾向叫做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