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帝的左手和右手

上帝的左手和右手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帝的左手和右手继股价与重心之间的距离、股价与股价之间的距离、股价与平均线之间的距离、平均线与平均线之间的距离之后,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我们将探讨“距离概念”五大秘诀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极限宽的距离”。“布林线”指标设计的原理中,视股价波动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几率占95%,波动在两条布林上下限以外的几率是5%。

上帝的左手和右手

继股价与重心之间的距离、股价与股价之间的距离、股价与平均线之间的距离、平均线与平均线之间的距离之后,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我们将探讨“距离概念”五大秘诀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极限宽的距离”。然而,“极限宽的距离”并不是这个单元的结束,读者们将会发现整个理论的核心,不仅将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引人入胜,它更是打开本书另一座宝库的钥匙。也可以说,“极限宽的距离”是技术分析领域另外一个时空的新起点,因为它的存在,笔者才有机会进一步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与众不同的技术分析新世界。如同当今的科学界,正因为有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等先驱们的理论基础,也才会有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纳米科学一样。

前几节所介绍的种种交易秘诀中,读者们不妨轻松面对它们,把它们想象成是降龙十八掌中的其中一招,然而,当你学会了其中一个招式之后,当然也足以上场与行情进行搏斗,但是,如果读者们能够领悟十八掌合为一掌的要领时,那么,便将宛如小说描述一般万佛朝宗了。本书前述每一单项独门交易技巧,其实与小说中的降龙十八掌颇为类似,笔者将会在后续的篇幅中,指导大家整合本章的五大交易秘诀,最后也让它来个五掌合为一掌。

国内股票交易市场大约从1996年开始,由于笔者在钱龙软件中引进了“布林线”指标之后,有关它的运用才逐渐受到比较多股民青睐。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不管是哪一家公司的证券期货分析软件,或者证券公司提供的免费分析软件,基本上都已经配置有“布林线”指标,越来越多股民仰赖“布林线”指标所提供的超买超卖范围,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交易参考依据之一。读者们除了可以在各种软件中进行操作之外,如果个人熟悉Excel试算表的操作,也可以根据下列的公式,自行在试算表上画出“布林线”指标。

“布林线”指标(Bollinger Bands)是由包林格先生John Bollinger所发表的一项技术分析应用方法,包林格先生也曾经到过国内接受访问,并且与笔者一同录制北京电视台的财经专辑栏目。包林格先生所发表的“布林线”指标(见图3-35),图形上包含了一条N天的平均线(Middle Band)外加上两条带状线,其带状线分别称之为“布林上限”(Upper Band)与“布林下限”(Lower Band),它的公式如下:

图3-35 A代表“布林上限”,B代表N天平均线,C代表“布林下限”

Middle Band=N天的平均线(N的一般参数为20)

布林下限=Middle Band-img76

D的参数一般=1.96

长久以来,股民对于“布林线”指标的认识,主要是把它当成衡量股价压力或者支撑的参考依据,而且,这样的认知早已经普遍深植在股民的潜意识里头。但是,股民对于“布林线”指标的运用,通常只局限在观察股价的压力和支撑而已。虽然在一般波澜不惊的行情中,这种认知确实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不过,股民们对于“布林线”指标的了解,恐怕还是处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阶段。据笔者个人观察所见,自从“布林线”指标被引进国内股票市场之后,大部分股民仍然把它当成是一种超卖超卖指标,反正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久而久之也就因此而积非成是了。至于“布林线”指标更深层次的原理,八九成以上的股民是浑然不知的。

“布林线”指标设计的原理中,视股价波动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几率占95%,波动在两条布林上下限以外的几率是5%。所以,当股价上涨碰触到“布林上限”时,因为它只有5%的几率可能持续超出“布林上限”的上方,有95%的几率会跌回“布林上限”的下方,因此,根据几率胜算的考量,股民当然选择在这个位置卖出股票;相反的,当股价下跌碰触到“布林下限”时,因为它只有5%的几率会持续运行于“布林下限”的下方,有95%的几率会反弹回“布林下限”的上方,因此,根据几率胜算的考量,股民当然选择在这个位置买进股票。

基于上述说明原则可知,“布林线”指标相对于股价压力和支撑的作用,主要的考量完全都是一种几率的问题,而不是股价向上碰触“布林上限”时,股价就一定要向下回调;股价向下碰触“布林下限”时,股价就一定要向上反弹,并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话说回来,在大部分温和波动或者箱型行情中,“布林线”指标在规范股价波动高低点的作用上,确实具有一定的准确度,难怪很多的股民对它爱不释手(参见图3-36)。

虽然“布林线”指标在某些状况下确实奇准无比,但是,读者们可否仔细思量,如果行情永远都是温和的,如果行情永远都只波动于箱型之内,那么可以想见的未来,因为有了“布林线”指标的发明之后,全世界的股票族是否便将永远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日子里了呢?所以,我们还是必须诚实提醒自己花无百日红,这样的美丽境界根本不可能永续存在,股价什么时候会冲出去那5%几率的界限之外,根本没有人可以预先知道。然而,另一方面最令人玩味的是,金融交易市场的投机本质,原本便是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博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如果股民老是无法抓住那5%几率的狂飙行情,那么,可能永远只是一名股票市场的打工仔而已。

img77

图3-36 在B、C、E三个区域,股价分别在触及“布林上限”之后向下回调,在A、D两个区域,股价分别在触及“布林下限”之后向上反弹

读者们必须特别注意,当行情属于温和波动或者箱型行情时,“布林线”指标确实可以有效规范股价波动的高低点。然而,行情是变化无常的,如果行情有意进行另一种激情演出时,股价向上突破“布林上限”或者向下跌破“布林上限”的信号,反而代表行情即将破茧而出,“布林上限”或者“布林上限”将会毫无招架的能力,失去原来应有压力与支撑作用。事实不容否认“布林线”指标在这方面表现的挫败,已经困扰股民很多年了,而且直到目前为止,技术分析界仍然还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图3-37中可以看到,股价在A位置向上冲破“布林上限”之后,并未受到“布林上限”阻力的压制,随后便有如断线的风筝,在图表的B区域飘向无垠的天空,面对这类型大幅度快速的行情,原本左右开攻的“布林线”指标,似乎一瞬间变成了一只纸老虎。过去股民们对于“布林线”指标的认知太过于一厢情愿,这幅例图应该可以打醒很多股民,未来参考“布林线”指标进行买卖交易时,认知上有必要进行自我调整。

img78

图3-37 股价在A位置向上冲破“布林上限”之后,行情随即在B区域进行只有5%几率的飙升

事实上,“布林线”指标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运用技巧,不过,这并不是本节讨论的重点,因此,笔者暂时不在此赘述。读者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参考John Bollinger的著作,本节的重点还是要拉回到“距离概念”上。从“距离概念”的角度出发时,读者们只须用目测的方式,一眼就可以很容易测量“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距离,大致上衡量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是宽还是窄。当行情波动幅度比较小或者进行盘整的时候,波动会促使“布林线”指标的带宽越来越窄;当行情波动幅度比较大的时候,则会促使“布林线”指标的带宽变得越来越宽。然而无论如何,“布林线”指标的宽度仍然受到“最大极限距离”的限制,因此,不管行情处于上涨或者下跌状态,当“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距离到达一定的宽度之后,通常也就是行情的反转点。

读者们虽然可以利用肉眼目测的方式,判断“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太宽了。不过,这必须经过你自己对个股一段时期的观察之后,才能针对这只个股了解它历史以的波动宽度,从而根据这个标准,判断股价是否即将反转。而且,由于每一只股票的股性都不同,读者仍然必须针对不同的个股做不同的宽度认定。如果读者手上有股价K线走势图的图表,你可以直接拿出一把尺来测量,或者干脆直接用大拇指和食指比一下也可以,笔者以前就经常这么做,确实是既方便又实用的简易方法。否则,对于“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宽度认定,我们仍然必须利用公式把它指标化,以便于使其更容易进行直观视觉化的判断。

当我们把测量“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的宽度指标化之后,笔者把这个指标称之为“极限宽”指标(注:“钱龙”与“麟龙”两款股票分析软件皆有此指标的功能),当“极限宽”指标的数值越大时,代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宽度越宽;当“极限宽”指标的数值越小时,代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宽度越窄。同样的,针对个股过去历史以来的波动高点,我们可以对它画出一条横向的“最大宽度线”,当“极限宽”指标到达最大宽度线时,代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宽度已经达到了“最大极限距离”,股价即将出现至少短期以上的反转(见图3-38)。

图3-38 “极限宽”指标在A、B两个位置分别触及“最大宽度线”,代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的宽度已经达到“最大极限距离”,股价随即形成高点反转

请注意,“极限宽”达到依个股股性自订的“最大宽度线”时,代表“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之间的宽度达到“最大极限距离”,然而,它所代表的意义与MOM、DPO、价差引力指标达到“最大极限距离”时是不同的。当MOM、DPO、价差引力指标到达超买线时,通常只能视为股价即将出现短暂的回调而已,而当“极限宽”触及“最大宽度线”时,则是暗示股价将会出现中期以上较大幅度的反转。

图3-39的图表下方笔者置放了一个“极限宽”指标,并且,也事先画了一条横向水平的“最大宽度线”。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图表中呈现数波大涨与大跌的走势,在这样的行情波动之下,读者们如果单纯依据“布林线”传统的压力与支撑法则,根本没办法应付这样的剧烈行情。但是,图表中可以看到,“极限宽”指标在A位置触及“最大宽度线”时,行情随即形成了中期底部;“极限宽”指标在B位置触及“最大宽度线”时,行情随即形成了中期头部。尤其,在图表右方所出现的暴跌行情,股价几乎紧贴着“布林下限”急速重挫,在这种又快又急的狂风暴雨行情中,“布林下限”根本毫无招架的能力。然而,当“极限宽”指标在C位置触及“最大宽度线”时,股价随即戛然而止瞬即掉头反转。

图3-39 “极限宽”指标在A、B、C位置触及“最大宽度线”时,行情皆同步形成中期左右的底部或者头部

无论如何,传统“布林线”指标的运用法则虽然已经行之有年,但是,当我们将“距离概念”导入“布林线”指标的运用之后,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支撑与压力研判法则的不足。过去,由于“布林上限”与“布林下限”,始终无法捕捉到较大行情的高点与低点,然而,由笔者所提供的“最大宽度线”设计方案,却能够有效率地克服这一方面的困扰。

在图3-40中的A位置,股价下跌触及“布林下限”,此时,同一时间“极限宽”指标也触及“最大宽度线”,两相应证的结果,更加确定股价在A位置反弹的可能性。B和C位置则根本没有碰触到“布林上限”便反弹结束下跌,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没有“极限宽”指标碰触“最大宽度线”的信号,股民们根本没有办法判断在这个位置应该卖出股票。除此之外,图表中更可以清楚看到整个D区域中,“布林上限”一路朝单一方向偏离,基本上已经丧失捕捉压力与支撑的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极限宽”指标远远超出了它的“最大宽度线”。事实上,当行情出现类似单边涨不停或者跌不停走势时,“极限宽”指标确实也会出现若干的盲点,然而众所皆知,单一技术指标绝对无法尽善尽美,出现漏网之鱼的情形在所难免。不过,笔者将在本书最后一章,针对如何防堵技术指标漏网之鱼的盲点,提出更创新的“战斗组合”解决方案,利用饮用水“层层过滤”的原理,期望能够更加提升捕捉行情高低点的胜算,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滴水不漏。

img81

图3-40 在A、B、C三个区域,“极限宽”指标能够有效率捕捉到行情的高低点,然而,D区域的表现则暴露出“极限宽”指标的盲点仍然有待克服

读者是否已经注意到在这个单元中,笔者不仅不断以“最大宽度线”取代传统超买线字眼,并且在所有的例图中,也没有传统画法中的两条超买超卖线,为什么呢?读者们可否曾经质疑,既然可以在“极限宽”指标曲线上设定一条“最大宽度线”,为什么却没有相对设定一条“最小宽度线”呢?

事实上在“距离概念”中,“极限宽”指标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它只有在测量“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的最大宽度时,才会与股价的压力与支撑产生一定的关联,至于“布林上限”和“布林下限”的最小宽度,则是属于另外一个领域的范畴。当“极限宽”指标达到其最小宽度时,笔者将其称之为“价格压缩”,然而,“价格压缩”的现象却与股价的压力支撑没有关联,它蕴含着另外一项更深层次的作用,读者们将会在本书第五章见识到它的美妙。

言归正传,在本节所介绍的内容中,基本上股民们都把传统的“布林上限”视为股价的压力点,把“布林下限”视为股价的支撑点。如此一来,“布林上限”与“布林下限”的曲线,随着当下不同环境而变宽或者变窄的现象,宛如就像一个全自动的压力支撑调整器。过去,传统的技术分析观念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例如,读者们经常可以听到股评们评论某某股票的压力价格位于某一个价格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今天说这个价格压力点,明天也还是说这个价格是压力点,后天还是一样。笔者不禁想问,这样的说法可以成立吗?

读者们应该对于上述的分析方式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因为,在自然法则的前提之下,所有行情的压力与支撑位置,应该是随着行情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分析方法,那么,股评们口中所说的压力与支撑价格点,岂不是成了水平的万年压力与支撑点。也就是说,只要被认定为压力与支撑的价格点,不论经过多少年依然还是压力与支撑点,读者们能够认同这种万年不变的分析观吗?

在图3-41的例子中,行情在A和B两个区域形成头部之后,股价都反转进入空头波段,因此,未来当行情将再度挑战A和B两个高点时,由于这两个区域属于严重套牢区,所以市场上股评们便会将它们视为大压力点。然而,读者们看到图表中A和B两点的位置,分别被画出一条横向水平向右方无限延伸的射线,依据过去传统技术分析的认知,如果行情的压力与支撑位置没有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么,是否A和B两条横向水平射线的位置永远都将是压力点呢?

图3-41 压力与支撑位置必须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否则,A和B的水平价格将永远都是压力点

读者们必须从上述的现象中得到启示,股价的压力与支撑必然须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唯有“变”才是符合股价波动分析原理的最终根本,没有变动概念的技术分析,只会沦为市场名嘴口中的泛泛之谈而已。因此,当读者们初步了解了本书所有个别交易秘诀的原理之后,接下来笔者将从“变动”、“压缩”与“层层过滤”等等创新的思维角度切入,引导大家练成十八掌合为一掌的“战斗组合”,并且实际进行猎杀股价高低点的示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