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达到8%意味着什么

通货膨胀达到8%意味着什么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最常见的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产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图9.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造成成本全面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提高等。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Demand Pull Inflation)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最常见的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产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根据拉动总需求上升的因素可以分为实质因素的需求拉动和货币因素的需求拉动。当需求上升是由于产品市场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需求增长造成时,称为实质因素的需求拉动。而当需求上升是由于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造成时,称为货币因素的需求拉动。如图9.2所示,当政府支出增加造成IS曲线从IS1移动到IS2时,总需求曲线从AD1向上移动到AD2,价格水平提高,如果持续不断地增加总需求,那么价格将持续上涨。

在图9.3中,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使LM曲线从LM1移动到LM2时,总需求曲线也从AD1向上移动到AD2,价格水平提高,这样,货币供应量增加造成了物价水平持续提高。

img416

图9.2 实质因素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img417

图9.3 货币因素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从短期来看,当经济中存在着闲置资源,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增加总需求虽然会使物价水平提高,出现通货膨胀,但还会产生一些正面的效应,产出也有一定的增长,失业率会下降。但是,当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增加总需求只会使物价水平提高。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也称为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主要由于总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租金、利息以及利润)提高,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进而传递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来。详见图9.4。在图9.4中,当生产成本上升时,根据前面推导总供给曲线时的原理,结合成本加成定价,可知总供给曲线将向上移动,从AS1上移到AS2,价格水平从P1提高到P2。值得注意的是,发生成本推进通胀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的同时,产出水平出现了下降,从Y1下降到Y2,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出现“滞胀”现象,即一方面“胀”是指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滞”是指经济停滞、产出下降。

img418

图9.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全面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提高等。例如1973年到1975年石油危机造成西方世界出现“滞胀”,就是因为石油价格从1973年到1975年累计上涨了77.3%造成的。如表9.7所示,物价水平提高(以GDP平减指数表示),产出下降(以GDP增长率表示)。

表9.7 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美国1973—1975年)

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生通货膨胀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往往同时作用于经济,很难明确地区分出到底哪种因素占多大比例,只能说是以需求主导的还是以供给主导的通货膨胀,换言之,通货膨胀一般是需求和供给两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推动的影响。

例如,当石油价格提高后,产生了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这时产出水平下降,失业水平提高,政府有动机提高总需求以摆脱经济衰退,当总需求扩张时与更高的总供给达到均衡,从而促使价格进一步提高。如图9.5所示,假定经济原来在E1点达到均衡。石油价格提高后,总供给曲线从AS1上移到AS2,价格水平从P1提高到P2,与此同时,产出水平从Y1下降到Y2,均衡点为E2。如果政府为摆脱衰退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价格水平进一步提高到P3,产出增加到Y3。到此为止,影响并没有结束,由于物价提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劳动者会要求增加工资,因此名义工资水平存在提高的压力,当名义工资水平提高后,又出现了成本推进因素,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上移动。由此物价出现“螺旋”式上涨的态势。而产出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图9.6所示。

img420

图9.5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img421

图9.6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下的总产出变动

4.结构型通货膨胀

前三种通货膨胀都是经济中需求或供给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原因也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且这种类型的通胀更加难于对付,通常需要一个经济社会进行较大幅度的结构调整,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摆脱这种通胀的影响。简单地说,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是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均衡状态下,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具体来看,这种通胀还可以再细分为需求结构转移型、部门差异型、斯堪的纳维亚小国型以及落后经济的结构型通货膨胀。

(1)需求结构转移型。

这种结构型通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当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了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了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其中存在着价格粘性或向下刚性的影响,即当部门需求增长时,该部门产品价格会即时反应,价格迅速上涨,而部门需求下降时,该部门产品价格反应较为迟滞,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下跌,在这一过程中,价格总水平会提高。

(2)部门差异型。

这是由英国的萨尔沃教授提出来的。他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来说,产业部门(如制造业、采掘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快于服务业部门,由于示范效应的作用,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所决定的。这样,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便超过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就造成服务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

(3)斯堪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

挪威经济学家奥德·奥克鲁斯特在研究北欧国家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创立了著名的“小国开放模型”。所谓“小国”不是根据国土和人口因素而言的,而是指该国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小国生产者行为的改变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能决定产品的国际价格。“小国开放模型”分析了处于开放经济中的“小型国家”如何受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即世界性通货膨胀如何传递到小国国内。这个模型将一国经济划成两大部门,一是“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如制造加工业等;二是“非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如服务业、建筑业等。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结果也会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由于示范效应的作用,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会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造成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4)落后经济的结构型通货膨胀。

这种观点是由产生于拉丁美洲的结构主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着的结构性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构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业、外贸和政府部门具有的制度性刚性(Institutional Rigidities),使物价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起上涨,如果不改变这种经济结构,通货膨胀难以被根除。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物价变化类似“心电图”,经常会出现规律性的通货膨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经过一系列调整措施恢复正常后,再隔一段时间又会发生通胀。

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需求,供不应求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许多工业都需要农业提供各种原材料,因此农产品价格是一种基础性价格,其上涨会产生连锁效应,从而带动了一般价格水平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部门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主要是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附加价值较少,受世界市场状况的影响较大,出口增长受到很大限制。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则主要是高附加价值的资本品,进口价值量相对于出口较高,因此会经常性地出现对外贸易逆差。一国经济中假如只是某年出现逆差,其后年份出现顺差就可以弥补,不会出现较大问题,但是如果每年都出现对外贸易逆差,那么,势必会造成本币贬值的压力,当本币贬值后,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会立即上升,从而推动本国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物价水平提高。

从政府部门而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税收收入极大地依赖于间接税,由于间接税可以通过产品加价的形式全部或部分向外转嫁,这样直接就会引起价格水平提高。从政府支出角度看,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又承担着发展本国经济的重任,政府支出庞大,而且政府支出存在内在膨胀的趋势,政府收入难以赶上支出增长的速度,从而年复一年地出现预算赤字。当出现预算赤字时,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弥补,预算盈余、发行国债、对外贷款、增发货币。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常出现预算赤字,几乎没有预算盈余,这种方式难以为继。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较低,很难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弥补预算赤字,而且国债也需要今后的税收进行偿付,会累积大量的政府债务。对于第三种方式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信誉程度较低,也难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求,而且与第二种方式类似,今后仍需要由税收来偿付。因此,剩下只有一种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即增长货币,政府开支印刷机印制纸币,通过这种方式弥补赤字直接会诱发高通货膨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