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转型综合指数排序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转型综合指数排序分析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形成这样的发展梯次似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除了宁波以外,综合指数排序前五位的都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有优势的城市。区域内中等城市在环境改善方面不亚于大城市,无锡、湖州的环境指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位居前二,江苏的苏州、常州、镇江等的排序超过上海。图1-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指数和环境改善指数

1.3.2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转型综合指数排序分析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转型存在发展梯次

从城市发展转型综合指数(参见表1-3和图1-2)来看,发展转型综合指数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上海属于第一个层级,综合指数超过0.8;苏州、杭州、南京、无锡位于第二个层级,综合指数在0.7—0.8之间;常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镇江、舟山位于第三个层级,综合指数在0.6—0.7之间,但是这个层级大部分城市综合指数在0.62左右,发展转型综合指数水平非常接近;南通、扬州、台州、泰州位于第四个层级,综合指数在0.54—0.6之间,发展转型综合指数水平也相当接近。形成这样的发展梯次似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除了宁波以外,综合指数排序前五位的都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有优势的城市。尽管区域内发展转型发展不平衡,但是这种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区域发展转型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而可能是一种合作竞争的关系。

说明:图标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常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镇江、舟山、南通、扬州、台州、泰州。

图1-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指数和转型增长、创新发展指数

(二)区域内中心城市将成为创新发展的中心

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创新发展和综合指数的排序来看,上海(0.732)、杭州(0.741)、南京(0.68)在创新发展方面明显处于领先(特别是杭州创新发展指数超过上海),除苏州以外的其他城市平均创新指数仅为0.4(参见图1-2)。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解释是: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和南京为省会城市,在这些城市高校、研究机构的布局相对集中,从而研发人员和成果的数量就会相对集中,这些城市具有明显的开展研发的优势。有关文献认为从城市圈布局角度,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三个城市圈,分别是上海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和南京城市圈,上海、杭州和南京则是城市圈的中心城市。结合这一观点,本书认为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创新会出现以下的发展格局:区域会出现若干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之间会出现知识流动,中心与周边城市会发生密集的知识辐射。

说明:图标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常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镇江、舟山、南通、扬州、台州、泰州。

图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指数和社会共享、民生质量指数

(三)区域内转型增长的核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带

“在特大城市的规模经济与中等城市之间会形成一种组合”(Richard Dobbs & Janna Remes,《概览亚洲的新城市格局》,2011年4月,麦肯锡系列)。随着大规模国际产业资本的流入,由上海、苏州、无锡组成的上海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增长优势的城市群地区(王贻志,2006)。由图1-2可见,上海、苏州、无锡三城市是区域内转型指数表现最为出色的城市,苏州、无锡转型增长指数在0.76—0.77,而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和南京,转型增长指数明显低于这两个城市(0.60—0.64)。由此可见,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苏南”城市带地区将可能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转型增长的核心地区。

(四)长江三角洲城市社会福利、民生质量和环境保护状况相近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在社会福利和民生质量方面的差异似没有转型增长和创新方面的差异悬殊,而社会福利和民生质量与发展转型存在显著的相关(表1-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内中等城市注重社会和谐发展的努力,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社会和谐发展将会有利于经济转型发展。由表1-4的相关性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环境改善与发展转型的短期关系似乎并不显著,实际上环境与发展转型的关系是长期的。区域内中等城市在环境改善方面不亚于大城市,无锡、湖州的环境指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位居前二,江苏的苏州、常州、镇江等的排序超过上海。

表1-4 发展转型相关性分析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样本数N为16。

说明:图标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常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镇江、舟山、南通、扬州、台州、泰州。

图1-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指数和环境改善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