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状况

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状况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状况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指标,过程性指标包括政府投入和要素市场化两个指标。总体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幅度较小。

一、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状况

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包括经济社会两个指标,过程性指标包括政府投入和要素市场化两个指标。

(一)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状况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状况由产业发展和居民收入两个指标反映,其中产业发展由农业劳动生产率反映,居民收入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综合反映。

表1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状况

1.在四省一市中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七市中差距最小的为苏州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2010年年末,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分别为2.32、2.42、2.52、2.99和2.67,上海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与长三角地区七个典型城市相比,上海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苏州(1.99)、宁波(2.12)和杭州(2.28),仅好于南京、南昌和合肥

从近年来各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来看,与四个省份比较,上海市收入差距一直较小,略低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低于江西省和安徽省。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但近几年呈现逐步减小趋势;上海市、江苏省和江西省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三年拉大后,2010年开始缩小;浙江省的差距也在三年的徘徊后开始缩小。总体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幅度较小。

图1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在四省一市中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最小,苏州和杭州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低于城市居民

恩格尔系数反映了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泛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最小的是浙江省。上海市的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为0.9,低于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仅好于江西省,表明上海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与其他六个典型城市相比,上海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仅好于宁波(0.86)和南昌(0.71)。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和杭州两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低于城市居民,表明两市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从近年来各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情况来看,2006年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年缩小;浙江省和江西省除了某一年份外,其余年份均呈现逐年缩小差距的趋势,其中浙江省2009年差距扩大,2010年又大幅缩小,江西省在2010年差距有所拉大。

图2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

3.在四省一市中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七市中最高的是宁波和苏州

从四省一市的情况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上海,为30776元/人,为中国平均水平的近4.5倍,江苏与上海相近,其次为浙江省、江西省和安徽省。从长三角地区七个典型城市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宁波,为68032元/人,为中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其次为苏州市,为55979元/人,是中国平均水平的8倍以上。上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七个城市中排第三位,为30776元/人,低于宁波市50%以上。

图3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情况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均逐年提高,其中,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年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2009—2010年提高较快,比较而言,安徽省和江西省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平稳、增速较小。

img112

图4 2006—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对比

(二)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状况

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状况由医疗服务、教育文化社会保险三个指标综合反映,其中医疗服务一体化状况由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支出比反映;教育文化一体化状况由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和城乡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之比综合反映;社会保险一体化状况由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反映。

表2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各地统计年鉴计算,其中*表示以全省平均数据估计,**表示估计数。

1.四省一市中浙江省城乡医疗服务差距较小,七市中宁波市差距较小

从四省一市的情况来看,2010年体现城乡医疗服务差距的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支出比最低的是浙江省,为1.59;其次为上海市、江西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西省高于浙江省,低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从七个长三角典型城市来看,城乡差距最低的是宁波市,为1.03,其次为杭州、上海、苏州、南昌、合肥和南京。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的城乡医疗服务差距每年的变化趋势不确定,但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从横向来看,浙江省城乡差距逐年缩小,正在接近上海市的水平;与江苏省相比,江西省的城乡差距较小,安徽省的城乡差距较大。

图5 2006—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支出比

2.四省一市中江苏省城乡教育文化差距较低,七市中苏州较低

从反映教育文化服务水平差距的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来看,在四省一市中差距最小的是江苏省(2.35),其次是浙江省(3.23)、上海市(3.32)、安徽省(4.07)和江西省(4.14)。从七个典型城市来看,差距最小的是苏州(1.30),其次为南京(2.11)、杭州(2.24)、宁波(3.29)、上海(3.32)、南昌(4.14)和合肥(5.26),上海在七个城市中排第五位。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中,江苏省的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逐年下降,其他省市则呈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江苏省的城乡差距较低,其次是浙江省和上海市,安徽省和江西省的城乡差距相近,均比较大。

img115

图6 2006—2010年四省一市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

从反映教育文化程度差距的城乡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之比来看,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市,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江西省。其中,江西省的城乡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img116

图7 四省一市城乡教育文化程度差距[5](2009年)

3.四省一市中上海市城乡社会保险差距较低,七市中苏州市差距较低

从四省一市的情况来看,城乡差距最低的是上海市,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为1.5,其次分别为江苏省(1.51)、浙江省(1.54)、江西省(2.27)和安徽省(2.80)。从泛长三角地区七个典型城市来看,城乡差距最低的是苏州(1.24),其次为南京(1.33)和杭州(1.33),上海排在第四位,排在其后的为宁波、南昌和合肥。

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绝对水平来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高的是上海市,为450元/月,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市和苏州市,分别为440元和420元/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高的是苏州市,为340元/月,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市,为330元/月,其次为上海和南京,均为300元/月。

表3 2010年城乡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较  单位:元

img117

数据来源:各地区2010年统计公报数,部分数据来自该地区统计信息网站。

(三)城乡财政投入与城乡要素市场状况

城乡财政投入与城乡要素市场状况两个指标反映了上海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性指标。其中城乡财政投入状况由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比和城乡小学生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支出比两个指标综合反映,城乡要素市场状况由农村土地市场化程度和农村从业人员非农就业比例两个指标来综合反映。

表4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城乡投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程度

img118

数据来源: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比根据各地区统计年鉴(2011年)计算,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主要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计算,其中标示*的数据按照全省平均数据估计。

1.四省一市中上海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差距较低,生均教育支出差距较高,七市中苏州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差距较低

从城乡固定资产投入情况来看,在四省一市中,上海的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差距最低,其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比为1.16,低于浙江省的1.33、江苏省的1.96、安徽省10.71和江西省的10.90。从泛长三角地区七个典型城市来看,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最低的是苏州,为1.08,其次为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南昌和合肥。从数值上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的城乡固定资产投入差距均在2倍以下,安徽和江西两省的差距均在10倍左右。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的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从低到高依次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其中,江苏省差距逐年减低,其他省市各年的趋势不明显,但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img119

图8 2006—2010年四省一市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比

从城乡财政投入差距的情况来看,城乡小学生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支出比最小的是浙江省,其次为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其中,上海市的城乡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73,高于浙江省的1.07、江西省的1.13、江苏省的1.24和安徽省1.22。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市的城乡教育投入差距很大,但从绝对数来看,上海市农村小学生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支出较高,为3180元,明显高于泛长三角地区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

图9 四省一市城乡小学生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支出比(2009年)

表5 泛长三角地区城乡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支出比较(2009年)

img12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

2.四省一市中上海市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七市中苏州较高

从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来看,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分别为0.81、0.73、0.67、0.50和0.51,上海市明显高于其他四省。从七个典型城市的情况来看,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最高的是苏州市(86%)和宁波市(83%),两市较高的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对应了两市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较低的城乡收入差距。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海市,其次是南京市、杭州市、南昌市和合肥市。

img122

图10 2010年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的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和安徽省。2009年各省市的非农就业人员比例下降较多,2010年均比上年有小幅上升。总体来看,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这些原长三角地区在一个梯度,安徽和江西两省在下一个梯度,同一梯度各地区差距较小。

图11 2008—2010年四省一市农村从业人员与非农就业人员比

3.四省一市中浙江省和上海市农村土地市场化程度较高,七市中苏州较高

农村土地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定性指标,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程度来体现,并根据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深度和广度对其进行量化。在20世纪90年代,泛长三角地区各地就开始尝试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并在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相对而言,苏州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进程开始得较早,1996年出台《苏州市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苏府[1996]87号),1999年国土资源部将苏州市作为全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2002年出台《关于开展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实施意见》(苏府办[2002]76号)。继苏州之后,2002年开始江苏省昆山、海门、宿迁等地陆续成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单位。2009年出台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其中,南京市政府也于2004年实施《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宁政发[2004]213号)。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2001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1]256号)。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并成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1999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安徽芜湖开展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安徽省于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鼓励对依法取得的零星分散等不宜利用的建设用地,通过调整合并为适宜利用的建设用地或者与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以下简称农用地)进行调整。200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要求用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从上海市的情况来看,上海市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探索开始地较早,于2010年公布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市展开试点工作。

总体来看,泛长三角各地区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从典型城市的情况来看,苏州市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程度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