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首”钢是怎样炼成的

“首”钢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首”钢是怎样炼成的新中国成立前30年,首钢饱经沧桑,一条夜路走到亮;新中国成立后30年,首钢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业;改革开放30年,首钢焕发了钢铁能量,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只讲业态到业态和生态并重。“十年动乱”扩大了北京钢铁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首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废气粉尘污染严重,被外国专家称为“冶金历史博物馆”。

一、“首”钢是怎样炼成的

新中国成立前30年,首钢饱经沧桑,一条夜路走到亮;新中国成立后30年,首钢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业;改革开放30年,首钢焕发了钢铁能量,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只讲业态到业态和生态并重。

(一)一条夜路走到亮

首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3月的“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股本500万银元,官商股份各占一半,以发展民族钢铁为己任,股票不让外国人染指。依托铁矿资源,在北京西部石景山建厂,委托美国公司设计工厂,主体设备是当时亚洲技术最先进的一高炉,每日可产铁250吨。1922年高炉建成后,因军阀混战、政局多变、铁价跌落,多次筹资归于失败。次年,石景山炼厂被迫停建,官股和142家商股的投资血本无归。1928年,国民政府撤销龙烟铁矿公司,将北洋政府官僚、军阀持有的商股作为“逆产”收归国有,对龙烟铁矿、石景山炼厂只保管,不续建。当时的北平只有一些铁工厂和小制铁作坊,惨淡经营。

1937年7月,日军占领石景山炼厂,更名为石景山制铁所,实施军管。1357名日本人调入该所,组织补修设备,次年投产。制铁所两次扩建,圈地拆房,使上万农户流离失所,尸满沟壑。中国军队俘虏包括伤员被强迫服苦役,所内5.9万名工人吃混合面,穿麻袋片、水泥袋,住潮臭不堪的窝棚。一场霍乱夺命5600条,染病者扔进“万人坑”。制铁所强制推行野蛮生产,工伤事故频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石景山制铁所8年总计产铁25万吨。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制铁所高炉被破坏(铸死)。进驻的国民党军队抢夺盗卖器材设备。国民政府接收后将制铁所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石钢)。1946年成立华北钢铁公司,直辖石钢,管理宣化铁矿、天津炼钢厂、唐山制钢厂。石钢历时2年多,艰难地修复一高炉,成为1948年初在国内唯一投产的大高炉。是年,石钢产铁3.6万吨,产品没有销路,发不出工资;工人砸汽车、闹罢工。中共华北局城工部直接领导了石钢的护厂斗争,抵制了设备南迁,策动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反正,动员技术骨干留在石钢,实施了高炉紧急放料封炉。1948年12月17日,毛泽东电令第四野战军保护石景山工业区,规定了工厂接收办法。同日,解放军攻占石景山,石景山钢铁厂迎来新时代的曙光

(二)血与火的洗礼

石钢于1949年6月恢复生产。1952年,石钢产铁34.2万吨,年产量超过新中国成立前30年累计28.6万吨的总产量,在鞍钢之后列国内第2位。1954年,石钢提出扩建计划,因国家重点建设鞍钢、武钢包钢而被推迟。3年后,国务院批准石钢扩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1958年,石钢经冶金部同意实行“投资大包干”,统一对2.4亿元基建投资负责。石钢统筹规划,基建系统层层包干,节约投资,工程进展很快。仅14天建成第一座侧吹小转炉,结束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59年,石钢开始用小轧机生产钢材。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大炼钢铁”群众运动,打乱了石钢正常的生产秩序。矿石供不应求,被迫从海南岛调运,运输成本过高,1959年石钢开始亏损。1960年转入经济调整,石钢对国家实行产品和项目、原燃料、机构人员、资金、协作“五定五保”;缓建了一批项目,集中力量建设矿山;二高炉暂时停产,淘汰了小高炉、小轧机;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1960年9月在河北省迁安县建成大石河铁矿;苏联专家撤离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连轧机,简易投产;大力精简机构,职工3年内由5.6万人减少到2.5万人;全面修订“22大制度”,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比较完善的专业管理。1963年,石钢结束连续4年的亏损。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1965年石钢产铁115.7万吨,钢19.7万吨,钢材13.4万吨,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落实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显著效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石钢陷入无政府状态。后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并实行军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倒退。1967年,首钢建成了第3座30吨氧气转炉,但是在动乱中却无法正常生产,1968年停产8个月。炼铁厂以老工人为骨干,在逆境中坚持生产。此后,首钢相继建成初轧厂、迁安水厂铁矿、四高炉、试验性连铸机,铁矿石基本自给,初步形成工序完整、不再调坯轧材的钢铁联合企业。1971年,由于规章制度废弛,首钢连续发生事故,按照周恩来的批示,初步整顿了生产规程。

首钢自1958年结束有铁无钢的历史,但第1个10年只达到年产量17.9万吨钢的规模。这是因为“大跃进”之后的灾难和“文革”初期的浩劫都集中在这个10年。第2个10年,产量提升了10倍,达到179.1万吨粗钢,名列全国8大钢铁企业之末。

img124

1978年,首钢与冶金局合并。北京钢铁工业年产铁244.9万吨,钢179.1万吨,钢材116.9万吨,利润3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首钢年产生铁234.1万吨,钢145.9万吨,钢材40.5万吨,实现利润1.89亿元。北京市的钢产量在鞍钢、上海、武钢之后,居全国第4位。“十年动乱”扩大了北京钢铁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首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废气粉尘污染严重,被外国专家称为“冶金历史博物馆”。

(三)钢铁能量大释放

以粗钢产量衡量,首钢的成长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五年卧薪——从1978年到1983年,粗钢产量一直停留在200万吨的水平。

(2)八年爬坡——从1983年到1991年,粗钢产量逼近500万吨,年均增长24万吨。

(3)三年跨越——从1991年到1994年,粗钢产量突破800万吨高台,年均增长112万吨。

(4)九年徘徊——从1994年到2003年,粗钢产量一直在800万吨的水平徘徊。

img125

粗钢产量的增长与固定资产的累计投资十分吻合。25年内有两个投资高潮:第1个高潮发生在爬坡期内,从1986年到1989年持续了4年;第2个高潮发生在跨越期并余势不衰,一直延续到1998年。直至钢产量突破800万吨的1994年,首钢累计投资只有126.2亿元。其中一大半投资是在三年跨越期内完成的。应该指出,钢产量突破800万吨之后的投资,有相当的比例分散在非钢之外的领域或流于无效。

首钢在1994年以其823.7万吨的粗钢产量一跃而成群雄之首。如此骄人的业绩不能不归功于承包制的改革和当时的短缺经济。承包制形成极大的数量扩张的压力和动力:没有产量就没有一切,有增长才有留利,每1吨超产的钢都可以在市场上自销,享受高于计划价格1000多元的额外收益。当时的首钢领导人周冠五是位军人,他把军队的战斗作风植入企业文化,把承包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用“包保核”(包任务指标,保协作关系,严格考核奖惩)激发人的潜力,凭借技术改造和革新大力挖掘并提高设备的产出能力。承包制有力地推进了企业低成本、快节奏的扩张。这就是为什么首钢热衷于购买二手设备以扩充产能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为什么首钢的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历史来由。

改革开放时期,首钢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首钢的非钢产业。

首钢建筑业由1958年扩建时成立的建筑公司,发展成首钢建工集团,有1个甲级设计院,3个甲级勘察院,5个一级资质的冶金建设公司,2004年职工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0.7万人;有大中型设备上万台套。除了承担首钢的改造工程,首钢建工集团承建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公寓、中华世纪坛、首钢京唐钢铁厂冶炼工程等国内工程,以及马来西亚、印度、津巴布韦等国的钢铁项目,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125项,其中首钢京唐钢铁厂冶炼工程等三项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

首钢机电制造业由加工备件的机械厂、电修厂,扩张成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首钢军工集团,共有机床上万台。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大型精密数控机床,设计制造冶金成套设备及动力、液压控制等各种通用和非标准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备件等,包括达到国际水平的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设备、连铸结晶器、高效轧机、多功能钻机、盾构机、车用空调、节能电机等,有专利技术50多项。矿业公司制造和销售重型汽车,与白俄罗斯合作制造了130吨电动轮矿车。

首钢高新技术产业始于总计控室自动化研究所,逐步发挥壮大,参与国内外的自动化工程和服务。用自制的计算机、电控设备、智能仪表和软件,把1978年只有6台计算机的首钢,装备成为全面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企业。1990年,首钢改造了美国钢铁联合公司3个炼钢厂的7座大型转炉的自动控制系统;1994年,合资建成中国第一条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1997年,合资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工业机器人生产线;1999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触摸查询一体机,制定了行业标准。

首钢房地产业1998年起步,累计建成职工住宅150万平方米,开发了金苹阁、琳琅庄园、金泰阁、海云轩、军民园等北京商品房项目,合作开发北京万年花城、山东德州、河北南戴河、吉林蛟河等房地产项目。

首钢矿产资源业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流矿业、开发矿山,通过以矿办矿、合资合作方式,扩大经营能力,提高了经营水平。2004年,首钢矿业公司实现利润2.08亿元。秘鲁铁矿已成为首钢在海外的原料基地。首钢还与焦煤、焦炭、铁合金等国内外优势资源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供应链,为发展钢铁业提供资源保障。

首钢服务业发挥在首都的区位优势,发展社区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家庭服务、旅游服务、保育幼教、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保健经营实体,以合资、合作方式整合资源,重点开发现代物流、物业管理、金融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首钢海外事业自1981年获得直接外贸权后起步,1992年成立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主要经营进出口、海外工程承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首钢在香港并购了4家上市公司,并购的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在南美洲最大的实体企业之一。首钢参与国际投标,在发展中国家承建了一批钢铁项目。2004年,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进出口贸易总额6.72亿美元,在中国进出口500强中排名第172位。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从单纯生产型的钢铁企业发展成以钢铁业为主,兼营建筑和房地产、机电制造、矿产资源、服务业、海外事业等,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1979年至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上交利税费358亿元,总资产从21.45亿元增至626亿元,年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至479亿元。按照2003年的销售额排序,首钢集团在中国500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排名第33位;北京首钢股份公司在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榜中排名第26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