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苦难”是怎样炼成的

“苦难”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呀,“苦难”就是这样炼成的,虽然最后也“穿帮”了,但赚足了眼球,赚足了善款。“策划”是很重要的。见多了,人们的感觉也像产生耐药性一样渐渐麻木了,非有更高级别的“苦难”来刺激才行,而这反过来刺激策划者挖空心思对“苦难”版本进行“升级”,由此形成循环。

19.“苦难”是怎样炼成的

据报道,在广东打工14年的阿玲(化名)不幸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她因此失去了工作,家庭也失去了经济来源。为引起媒体关注,取得他人同情,她谎称老公离家出走,日常生活全靠6岁的儿子担当,并和儿子订立“攻守同盟”,统一口径。最后的结果是穿帮了。

这样的谎言很容易让人觉得可恨可叹,甚至让人感到愤慨,因为善心又一次遭到了戏弄。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就会觉得,相信人无完人,相信人性的复杂,也是避免心灵时时受伤的一种办法。也可以说这是一起失败了的策划案例。我不认同中国没有“大师”的说法,至少在募捐策划领域,是“大师”辈出的,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令人记忆深刻的案例,比如女大学生“卖身救母”、白血病患者“父母双亡”……曾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呀,“苦难”就是这样炼成的,虽然最后也“穿帮”了,但赚足了眼球,赚足了善款。

“策划”是很重要的。阿玲的谎言败露了,败就败在情节不够离奇,苦难不够深刻,程序设计不够严密。你看看,老公离家出走,多么容易证伪的一个谎言啊,多么傻多么天真的一个谎言啊,不但害得老公东躲西藏,而且“苦难”系数不高,就算不穿帮,获取同情的功能也很有限。

事实上,比起这种对苦难的包装,那种对苦难的“整容”甚至是凭空制造,才是真正值得愤怒的,比如,据《东方今报》报道,河南郑州有这么一对狠心父母,家藏存款十万元,却用绳子拴住自家两个年幼的孩子在街头讨钱。如果我们对生活的无奈、无助、无常多一些体认,就会对深圳宝安这位失败的“导演兼主演”多一分理解。

当然我不是说她撒谎有理,我想探究一下她撒谎的动力。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真真假假的“悲情”故事,尤其是从街头职业乞丐到网络“苦难”策划高手,一个比一个对“苦难”下得了手,好像在比赛谁的伤口更绚烂。见多了,人们的感觉也像产生耐药性一样渐渐麻木了,非有更高级别的“苦难”来刺激才行,而这反过来刺激策划者挖空心思对“苦难”版本进行“升级”,由此形成循环。

阿玲当然也懂得这些道理,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她不得不对自己的故事进行“加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她是“悲情泛滥”的受害者,但她的撒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伤害人与人之间信任感、伤害人们脆弱而可贵的良善之心的“帮凶”。

也许,如果她不因为患病而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就用不着进行这场明显技术含量极低的策划;也许,如果我们更多注重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不是过多寄望于爱心的救济,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少却许多类似的“苦难”和悲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