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格反应效应

价格反应效应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价格传导机制:价格反应效应一、价格反应效应的传导路径和相关结论价格反应效应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1]它通过价格的符号配置功能和传递效应对国民部门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第一节 价格传导机制:价格反应效应

一、价格反应效应(PRA)的传导路径和相关结论

价格反应效应(Price Response Approach,PRA)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1]它通过价格的符号配置功能和传递效应对国民部门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分析思路是:在开放条件下,比较优势变迁通过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和国外直接投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两条路径使贸易品部门的要素供给优势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根据要素价格调整定理(FPA定理),由于资本要素存量增加,贸易品部门的工资相对价格提高,利率相对价格降低,在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PE定理)作用下,国民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价格与贸易品部门的相对价格趋于一致,即国民部门的资本存量增加,要素丰裕度转化。根据雷布津斯基定理,资本要素的增加使国民部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的比重和绝对量都增加,由此,国民部门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和升级。

价格反应效应最基本的作用是使得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尽管现在模型研究对其的划分越来越细,环节越来越复杂)的要素价格发生相对变化,从而使不同部门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发生变化。如果这种结构变化更加符合一国比较优势的情形,则将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资本的积累,在比较优势原则指导下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见图5-1)。

非常有必要再次明确“反应”这个概念,即“反应”什么?我们需要区分“反应”的情形。狭义地说,是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广义地说,是总价格水平的决定。在国外研究价格反应效应的文献方面,总体价格水平的渐进不完全反应的文献较多,Jeffrey A.Frankel,David C.Parsley和Shang-jin Wei(2005)[2]选用了76个国家8种产品的数据,研究了国内生产的贸易替代品价格以及总价格水平的穿越效应。Devereux和Yetman(2002)[3]的模型中包括122个国家,Blooman(2004)研究了22个发展中国家进口价格反应效应。最新的研究(Ariel Burstein,Martin Eichenbaum,Sergio Rebelo,2005)认为:在短期和长期,非贸易品价格由于实际价格变动产生的价格传递率要比贸易品的情况低得多。[4]关于发展中国家传递效应的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价格反应效应要比高收入国家更加剧烈和迅速,但是近年来正经历着短期价格反应效应的下降趋势。

img69

图5-1 价格反应效应的传导路径

二、价格反应效应与价格传递链的实证模型

模型Ⅰ:开放经济中总供给—总需求的价格反应模型

其中,X表示出口;IF表示外国在本国的投资与本国在外国投资的差额;RF表示本国在外国的投资收益与外国在本国的投资收益之差;WF表示本国居民在国外工作汇回报酬收入;WI表示外国居民在本国工作汇出报酬收入。

设G+F,则S-I=(X-M)+(IF-RF)+(WF-WI)

img72

以上表示将投资、进出口、投资收益与劳务收益分别进行部门结构划分。

img73

这表明进出口结构与规模、劳务输出入结构与规模、投资结构与收益,在整个宏观经济平衡体系中直接影响到国内投资结构与整体规模,投资结构又影响到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若进行行业细分,引入数量与价格因素,Ii仍表示部门结构,则:

img74

其中,r与w代表投资收益率与工资率。

通过以上等式可以得出: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的均衡可以通过价格传导来影响一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模型Ⅱ:国际贸易价格传递模型[5]

如果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价格反应链上:第一个传递节点是自由贸易的商品价格;第二个节点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要素价格;第三个节点是国民部门的生产要素价格;第四个节点是总价格指数,即到达最后的消费者商品价格。尽管每一节点的传递效应特征和制约要素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考虑问题的立足点——供给影响机制、需求影响机制和制约机制这三个大环节都是一样的。[6]当然,现实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价格传递效应要比这里设想的传递链的变化逻辑更为复杂。

(1)进口价格传递环节。它所揭示的经济学意义是:进口价格的变化率是由外国产品价格的变动、汇率波动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再加上反映市场需求的经济增长率和体现政府货币政策效果的国内价格环境等因素来解释的。

img75

其中,i表示国家,m表示进口,π表示表示价格的变化率。img76指的是t时刻i国家的进口价格变化率。c表示消费,X表示出口,W表示世界的生产要素价格,y表示国内经济生产总值。e表示两国的相对汇率,E表示期望算子,Δ表示差分算子。

(2)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传递环节。它表明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率将受到进口价格的变动率、经济增长率和国内的价格环境等要素的影响。

其中,P表示国内生产者的要素价格。

(3)国内总价格传递模型:

其中,上标c表示国内总价格;准的显著性和符号表示货币原则的作用。

三、价格反应效应在中国情形中的反映

前面关于价格反应效应的传导路径和基本模型讨论了价格变化通过不同环节的传递最终引致国民部门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价格信号变化为不同产业资源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号导向,为这些产业结构按照比较优势动态化原则进行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中国改革的实践情况看,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准确反映生产要素和商品相对稀缺性和真实供求关系的价格结构体系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开放条件下外贸增长和资本要素的流入所引发的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相对价格的变化,急剧刺激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以纺织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贸易品部门迅速发展并始终处于强比较优势地位。

当改革进行到一定时期,要素禀赋的持续转换和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使人均资本构成和资本丰裕度不断提高,相应的国民部门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典型的例子是以精密仪器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出竞争力增强的局面。比如,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连续12年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425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5%;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达到218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8.6%。在这里,从价格变化引发的反应效应看,一方面体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性特征;另一方面促使产业结构在要素供给优势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随之必然发生变革。

考察国民部门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还可以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on,TC)考察我国国民部门主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变化。贸易竞争力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Ci表示第i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Xi和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一般认为,如果Ci>0,则表示该类产品是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Ci<0则表示该类产品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Ci=0则可称为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更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来具体判断某类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强弱,如Ci>0.8,则可认为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等。

在表5-1和表5-2中,1995年我国有3类工业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大于零,2002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零的产品上升到4类。2002年和1995年相比,贸易竞争力指数上升的产品即贸易竞争指数差值为正的产品有6类。

表5-1 分析中国工业品贸易竞争指数所选择的产品

img8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1999年。

总体来说,1995~2002年我国工业品竞争力总体上处于上升的格局,这符合我国比较优势战略下随要素供给优势转化而发生的产业贸易结构变革的判断。

img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