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遵循先来先用原则

遵循先来先用原则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遵循先来先用原则原材料是生产企业制造产品的第一道门槛,但有很多企业经常因为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被迫改变生产计划或推迟出货。正是以上的点点滴滴,尤其是王永庆的第五个“小动作”,遵循了米的先来先用原则,为顾客减少了损失,让王永庆最多一天可以卖出100多斗的米,并由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因此成就了日后在全世界赫赫有名的塑胶大王。

二、遵循先来先用原则

原材料是生产企业制造产品的第一道门槛,但有很多企业经常因为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被迫改变生产计划或推迟出货。

原材料不仅牵动着你我的神经,而且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使用的第一原则就是先来先用,即先进的材料先用,后来的材料后用。这是保证原材料合理使用,防止变质,提高品质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材料本身也有保质期。

一般采购回来的原材料,在经过检验员验收合格后就应投入生产,而不应该让其自生自灭,任意经受风吹雨打。否则,哪怕是一堆黄金,也会失去光泽。任何原材料都有它的保质期,一旦超过保质期限,原材料或者会变质,或者其本身附有的功能会大大降低。采购回来的原材料在仓库或生产车间放置得越久,也就意味着能够向客户或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品质越低。

其实,原材料除了可能在保质期出问题,引发不良情况外,即在尚未使用时引发外,在使用生产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随时引发不良情况,而此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追踪或向原材料供应商讨回“公道”,则主要是以原材料的采购时间、使用时间为线索进行。

如果以一种无序的状态使用原材料,那么作为生产企业,也就根本无法寻找线索,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些原材料出了问题,无法分析从哪一批发出去的产品中开始混入了不合格品,无法采取弥补措施。单凭几个员工的记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只能坐以待毙,等待着客户或消费者的投诉。

相反,如果我们遵守了原材料先来先用的原则,也就获得了重要的线索,就能调查产品当时生产的数量,得知当时使用的原材料,探索不合格品的去向,从而为生产企业采取应对措施打好了基础。

案例:

王永庆“卖大米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与其传奇的从商经历一样,作为台湾“塑胶大王”的王永庆第一个向灾区捐款1亿元,备受瞩目与好评。

王永庆幼年家境贫穷,为生计15岁那年跟随叔叔去浙江嘉义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伙计,学会了卖大米。1932年,时年16岁的王永庆在父母亲戚的支持下,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也在浙江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加上当地米店众多,竞争激烈,任凭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米,生意非常冷清。

可是,没过多久,王永庆的米店生意开始逐渐好转并日益红火了起来。原来,经过观察,王永庆发现大部分顾客都习惯在一家店买米,而且总是选最近的那一家。

于是,王永庆做了四个看似很“傻”甚至不可思议的“小动作”:挑拣杂物、上门送米、精心统计以及发薪收钱。如果说这几个“小动作”很不起眼的话,那么第五个“小动作”真正改变了他的一生,成就了王永庆的神话。

最后一个“小动作”是每次送米上门时,王永庆都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并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发现米缸里还有没吃完的米,还会主动将旧米倒出来,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避免旧米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正是以上的点点滴滴,尤其是王永庆的第五个“小动作”,遵循了米的先来先用原则,为顾客减少了损失,让王永庆最多一天可以卖出100多斗的米,并由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因此成就了日后在全世界赫赫有名的塑胶大王。

当然,企业之所以要遵循原材料先来先用的原则,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很多时候我们会通过原材料的改进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原材料有新旧之分,对它们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如果供应商或上一工序今天出新材料,明天又出旧材料,那么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言,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思考题:

1.什么是原材料先来先用原则?

2.为什么要遵循先来先用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