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经济促进资源产业区可持续发展

集群经济促进资源产业区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集群经济促进资源产业区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近年来,广西的矿产资源开发正面临这种窘境。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对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集群经济促进资源产业区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这对于单一的资源型产业区的持续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资源型产业区的时代背景

资源型产业区是以丰富集中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而开发建设的产业区域。在人类社会科技欠发达的岁月,这些区域往往得到优先发展,形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国家。例如我国攀枝花市、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东东油输出国等。资源型产业区在原材料指向作用下,集聚众多的企业、人才和资金,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然而,由于自然资源是稀缺的,这些产业区往往经济社会很脆弱,尤其是当自然资源被大规模“掠夺”后,便由表面的顶极繁荣迅速走向衰败,不仅自然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使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近年来,广西的矿产资源开发正面临这种窘境。广西作为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2001年有各类有色金属企业超过300家,从业人员7.83万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在全国排第3位,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第7位。两者增加值合计后,有色金属工业在广西各工业行业中排第1位。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对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广西有色工业的产业化广度和深度欠缺,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生产能力的比例构成为:采选∶冶炼∶加工=148∶14∶1,采选产品、冶炼产品、加工产品的比例构成为:矿产品∶冶炼产品∶加工产品=28∶26∶1。也就是说,有色金属加工能力仅为冶炼能力的1/14,加工产品产量仅为冶炼产品产量的1/26。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几大矛盾及后果:一是广西既是大量生产、出口、外销有色金属矿产品和初级粗加工产品的地区,又是大量进口、外购有色金属深加工制成品的地区,形成了垂直型“大进大出”的矛盾;二是末期矿山企业,老企业多, Sn、Sb、Pb、Zn等传统优势有色金属业风光不再,优质资源、大矿、富矿开采已将殆尽,50%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业将陷于困境;三是冶炼粗加工产品居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出口强势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初级冶炼产品,各关联产业间的链接不强,有色金属行业对相关行业的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集聚规模不经济、范围不经济。这种拼资源的资源型产业区,如果不改变其技术路线,区域产业可待续发展将会出现严重问题,成为新的“老区”。

2.集群经济对资源型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就资源型产业区可持续发展而言,集群经济通过下列各种途径和方式,可以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首先,资源型产业区开发富矿资源与前向延伸产业链相结合,培育发展资源深加工企业群,可以增加产业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根据资源开采、深加工企业群发展的市场需求,配置社会化的关联、支持产业,包括资源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辅助材料生产企业、零配件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培训组织、营销企业等,可以丰富和完善资源型产业区的生产体系,提高市场化水平,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促进资源型产业区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增强资源型产业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随着资源型产业区的成长和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会集聚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创业创新人才,市场机会增多,集群性创新功能增强,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新企业形成的创业环境。在政策激励和引导下,容易培育出新兴产业群,促进资源型产业群与新兴产业群的更替,从而确保资源型产业区面对资源枯竭或市场对资源型产业的冲击时,仍能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外,德国鲁尔老工业区的重新振兴和意大利陶瓷产业长盛的国际竞争力,都表明了产业集群在资源型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3.资源型产业区集群式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就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化而言,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以大型矿山为基地,以资源的深加工为主线,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培育纵向型企业集群。在这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有平果铝工业基地。正在开发的德保铝矿也要创造条件,往深加化、系列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2)以有色金属加工业相对集中的柳州工业重镇为发展平台,依托柳锌集团、华锡集团雄厚的技术力量,利用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所属的国家首批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的优势,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孵化、衍生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发展壮大深加工型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3)在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地区河池市的政府所在地创建一个新规划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目的是为了创造区位交通优势、产业集群效应、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改善当地中小企业多、乱采乱挖、重复建设、产业内耗、工艺落后、产品老化等突出问题,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可按生态型工业园区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对于资源型产业区,无论采取哪种集群模式,重点都要放在资源产业化、技术高新化、产业高附加值化三个方面。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推动资源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形成生态产业链长的大集群。

【注释】

[1]金吾伦:《当代西方创新理论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0~221页。

[2]参见王备禄:《区域创新——中关村走向未来》,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87页。

[3]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7~48页。

[4]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238~239页。

[5]关士续:《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关于硅谷创新的一种诠释》,《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2期。

[6]魏江,申军:《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模式——以温州低压电器业集群为例》,《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1期。

[7]李相银,胡希:《产业集群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活动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8]参见王道平,林华:《企业集群及其成长环境与技术创新》,《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9]赵勇,黄勤:《企业如何在集群培育竞争能力》,《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10][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11]金培等:《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417页。

[12]主要参考葛立成:《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